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提出现代城市公共工程形式和内涵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共艺术在城市总体设计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2个层面上的表达,指出公共工程的设计与建造,应依据不同的场所地域特色、工程类型限制和民众需求,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中,体现出以强调"融合"和"公众需求"为主的公共工程艺术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城市环境的伦理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环境建设是包括城市功能规划、城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旨在创造便于市民公共生活的空间,同时涉及各种利益矛盾之间的协调与制衡,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针对中国当代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权利审美、社会正义与公共空间、弱势群体、“伪生态”等社会和伦理性问题的批评式解析,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及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日趋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代表着一座城市“思想”的当代文化形态,它也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但我国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至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论述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现有的城市公共艺术实际案例来客观地分析其现状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安德鲁曾说:现代的艺术已从画框里跳出来,正在走向城市,走进社区,走入家家户户.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审美正逐渐呈大众化、社会化趋势.随着科学技术越发展,文化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就越大;如果审美水平不提高,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则无法进步.有人称公共艺术是城市之魂,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综合实力,并以其鲜明的文化特质,艺术地为城市树立起与众不同的形象,直接构成美好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投资与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发展使公共艺术悄然进入,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艺术以视觉形式示人,其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展示是城市精神的外化表达,它迎合了消费社会人们文化消费的多样性潮流,成为文化消费中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消费,同时也构建着城市的公共空间风格,成了消费社会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元素。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视觉文化的审美呈现,通过一种外化的视觉文化唤起城市公众的文化审美意识,扭转现代文明冲击下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表达的缺失,使从一种传统的机械式的建筑群落演变成一种富含文化特色兼具塑造城市形象的城市文化共同体,也使城市公众的生存空间更富诗意和人文气息,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建设、发展城市是一门大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综合艺术;运用“泛美术”思维来构建城市的整体形象理念,对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和历史的意义;城市建设应重视整体性、长远性、内在精神的沿续性、地方特色与个性;城市建设的定位核心是将其历史、文化、艺术作为一体化来展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应包括这几个方面: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与个性、城市的整体形象构成、城市的公共艺术;空间艺术、生存空间以及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兼容性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公共艺术在中国城市建设中成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毗邻京津地区的河北省近几年在公共艺术建设中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旨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河北省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关系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背景 城市发展、汽车数量增加以及历史原因等使佛山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而“禁摩”政策的出台,使“如何方便市民出行和上下班的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公共自行车应运而生.目前佛山市三水区也开始在城镇内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改善,这是本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喜剧艺术的起源出发,归纳了中西戏剧中喜剧艺术在审美上的异同,并探讨了产生这些审美风格和观念背后的中西历史文化的不同。了解中西方各自对戏剧中的喜剧审美,能促进我们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更好的了解喜剧艺术背后所体现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20,(2):98-101
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通过对已知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解决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构建的问题。探讨具有不同地区文化特征的城市地铁空间公共装饰艺术,为相关从业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问尧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43-145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不同的作用。舞蹈作为一种融合了视觉和听觉的形体艺术,它综合包含了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印度佛教雕刻是以各种“像”为主要载体,不同时期的“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其造像依次经历“无像”,“隐像”及“有像”三个阶段;艺术风格依次经历希腊化风格、古典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印度佛教雕刻风格的形成受到佛教教义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冠中先生认为:绘画艺术属社会科学,体现的是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因此,发展绘画艺术不能模仿或照搬,中国画的中西结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艺术思维进行互补,才能真正达到本质上的结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间纸马数量众多,风格迥异,在众多的纸马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同一的心源性因素,即创作主体共同的审美创造心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纤维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经历着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演化,呈现出文化互动时代的繁荣景象。形态的多元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材料的综合性等诸多因素,构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相似文献   

17.
插花是一种以花为主的造型艺术设计,主要有东式、西式和现代自由式三种插花风格。本文阐述了插花艺术的发展及其不同风格特点,并结合青藏高原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色彩审美,分析介绍了欣赏与评价插花作品应当注重的鉴赏与评价要素,以为插花艺术的设计与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词是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歌词.它们在主题内容、艺术风格乃至社会背景等诸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年代相距久远,二者在爱情观念和表达方式等问题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作为一脉相承的特殊文学样式,理清二者的关系将对当代流行歌词将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塔尔寺和拉扑楞寺有着同一的宗教文化思想,以及相近的地理位置,但两者的视觉艺术却呈现极大的差异。文章主要对两者进行艺术上的横向比较,从两寺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建筑装饰图形、建筑艺术色彩等方面分析同一文化思想之下的不同艺术特点和成就,并找出塔尔寺和拉扑楞寺艺术风格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声乐,从登上中国新世纪的艺术舞台就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也区别于西方的面目,围绕这一主旨形成了中国歌唱艺术从戏曲到声乐的研究等一系列的热点问题.其中,如何获得完美声音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审视的热点问题,其对声乐教学深入研究具有很现实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