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读练学用初二册驿路梨花加快速度提高效率——速读法[课文指要]这篇小说赞美了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但实际上歌颂的不仅仅是一个梨花姑娘,而是借梨花抒情,歌颂雷锋精神在边疆地区发扬光大。解放军造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过往行人关心小茅屋,老猎人送...  相似文献   

2.
卢贤强 《中学文科》2007,(10):73-73
《驿路梨花》是当代作家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一篇抒情昧较浓的具有诗情画意的小说,反映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纯朴风情,读来耐人寻味,荡气回肠,使人无不为文中那“驿路梨花处处开,处处梨花真情在”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小说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在艺术处理方面非常高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第二册驿路梨花[重难点确定]从文体教学全程来看:《驿路梨花》是小说,而刻画人物是小说创作的特征。本文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群像,这是本文教学重点之一。其次,这篇小说之所以能打动人,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是...  相似文献   

4.
《驿路梨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存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从“美”字入手,让学生品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驿路梨花》是一篇颇具散文韵味的短篇小说,在作品中表现结构上的悬念美、人物塑造上的衬托美、语言表达上的朴实美和选材立意上的新奇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值得好好品味。一、结构上的悬念美《驿路梨花》巧设悬念,使情节常常是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6.
×××同学问:《驿路梨花》在立意和构思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这篇小说立意新而深。在“学习雷锋”这样一个主题面前,作者摒弃老套,另辟蹊径。作者说过:“一篇作品能否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关键  相似文献   

7.
彭荆风作家在谈《驿路梨花》的创作时说过,他“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正因为作家笔端饱蘸着这美好的感情,笔下的《驿路梨花》流露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驿路梨花》都可称得上一篇美文。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品味其美感。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应当写好开头和主体部分,更应当写出一个亮丽的结尾。古人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洪迈)一个好的结尾,应当是在总文的基础上,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或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或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或启迪联想,催人奋进等等。下面举例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一、升华主题法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呢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驿路梨花”是边疆洁白盛开的梨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结尾升华了主题,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练习五课题《过路的解放军盖草屋》要求《人民的勘务员》和《驿路梨花》是两篇风格不同的记叙体文章,前者语言朴实,后者文笔优美,对于学习记事都很有帮助。这次练习是记事的扩写练习,《驿路梨花》中梨花的妹妹叙述解放军盖草屋的经过只用了百来个字,是略写的,现在要求学生在读了两篇歌颂雷锋精神的课文后,在受到思想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把原来简短的文字扩写为一篇短文。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驿路梨花》是记叙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是说明文。前三篇是讲读课文,第四篇是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简评 本文是对诚信的由衷的赞美,是一篇抒情性较强的应试考场作文。文章主旨取自于作文试题所供材料,是对材料含意的意义、作用的进一步引申与发挥。这也是符合材料命意作文试题写作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第二册第六单元共包括四篇文章:《驿路梨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除第一篇为记叙文外,其他三篇全为说明文。 为什么本单元要将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混合编排呢?不妨让我们揣摩一下编者的意图。“单元提示”中谈到:“记叙文或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运用记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不难知道,要写好记人叙事的文章,往往要动用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五单元中的“叙述与描写”;本单元《驿路梨花》中的“叙述与抒情”。同理,要写好说明文,也不仅仅只是说明一种表达方式,它还得兼用其他,或叙述,或描写,如本单元中的三篇说明文即是如此。不过,从本单元中的四篇选文看,尽管文体不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是一致的,即让  相似文献   

13.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情节并不复杂,但寓意深刻,是文质兼美的好范文。我们认为,怎样理解“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茅屋主人到底是谁?”和用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衬托人物高尚的心灵美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怎样围绕重点、难点来教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讲解了陆游的诗《闻武均州报已收复西京》,着重讲解了“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句,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诗的含义和诗人写诗当时的情怀。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在讲解课文之前布置了一些词语让学生自查字典;又布置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4.
驿路文学是指以驿站以及驿路沿途风光为题材的一种文学现象。驿路文学是清代吉林流人创作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作者群的勾稽,创作心理的寻绎,艺术风貌的描摹,可以看出,吉林流人的驿路创作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构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流人驿路文学在清代吉林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促进了吉林文坛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体现了单元的“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 生的意义和价值”主题,表达了对人物美好崇高品质的赞美,告 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此文描写了一个孤独 的牧羊人用几十年时间凭借一己之力将一片荒原变成美丽沃 土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 神,号召人们要珍惜和保护好自然环境,热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16.
课文助学卡     
初二册第六单元■驿路梨花处处开彭荆风小说背景材料1.彭荆风,当代作家。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文革”中遭受迫害,入狱7年。“文革”结束后,重新拿起笔写的第一篇作品就是《驿路梨花...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作用之一是它的审美性,“作家永远是真善美的卫道士”①.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写得新颖别致、真切感人,给读者以众多的美的享受;不管是作品的人物,还是作品的语言,或者作品的结构,都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挖掘、表现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是作家的重要职责.《驿路梨花》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他们都具有美好的心灵.人物的心灵美是这篇小说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责,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三月桃花水的关是与淳朴、  相似文献   

19.
部编语文课本第一册新选教材《驿路梨花》,是一篇比较符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的记叙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记叙文的读写能力培养上,认真指导学生读书,并在读的基础上,模仿课文练习写记叙文,力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试提出一些设想。 (一)指导读书,启发思考,培养自学能力。《驿路梨花》全文不满二千字,主题明显,脉络清楚,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善于提问,让学生认  相似文献   

20.
熊发平 《文教资料》2014,(33):14-16
喜欢听赞美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赞美使他人感到人生价值得到社会承认,赞美使他人感到受欢迎、受尊重。我们应该养成赞美他人的习惯,在学习、生活、工作、交际之中,有效地赞美他人。赞美不仅仅是说好话,必须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