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数学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心理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如何珍视学生的个性,构建充满个性的数学课堂?如何在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实际教学的探索,谈谈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句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数学的学习,人人都在数学上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得到不同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呢?下面,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应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理念。要关注教材更应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应进行"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论述充分确立了学生在数学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清晰地阐明了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即数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适应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学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适合学生自己的学法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贴近生活教数学,提高教学效果呢?我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魏琼 《教师》2013,(24):76-76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人人都学必需的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  相似文献   

12.
漆国兰 《贵州教育》2011,(21):40+43-40,43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着重关注了每一位学生,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的观  相似文献   

13.
马晓月 《时代教育》2007,(10Z):67-67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有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看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授受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逯旭章 《青海教育》2007,(11):49-49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实践活动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相似文献   

16.
郑晓丽 《辅导员》2012,(3):42-43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数学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创设尊重、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理念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以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