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再开发给北京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城市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型期,北京的地铁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显而易见,新北京的地铁建设模式将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地铁的文化形象也显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甚至承载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意识。对北京而言,它也彰显着这个城市的文化表情。  相似文献   

2.
江迅 《文化市场》2001,(1):27-28
新的上海博物馆落成时,一度成了街头巷尾的话题。对外地人说起这博物馆,上海人总会显出一种自豪。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落成,香港人知之却不算多,一听到“文化”两字,就冷却了前往参观的冲动。它的吸引力,不如一场迎新花车嘉年华,不如高科技电讯展销会。也不如启德旧机场的跳蚤集市。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总是静态的,严肃的,学术味浓浓的。这两天,文化博物馆在地铁做了不少广告,印刷精美的宣传品又广为散发,媒体再三报道,香港人才明白,这新的博物馆,是一座香港平民文化的宫殿,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于是,普通香港人才纷纷前往。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职业类别约有23500余种,其中不乏令人称奇道怪而不可思议的职业,以下实录就是其中数例。褥垫步行业:为了替老板宣传褥垫松软,舒适宜人,从业者终日赤裸着双脚疲惫不堪地在褥垫上踏来踏去。胡须消除业:从业者专门负责检查地铁广告的美女画,如发现恶作剧者...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广泛而公开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其本质是传播。而媒体无外乎是一手抓"影响力"的传播,一手抓"广告商"的投放。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史上的经典文本,《新青年》的广告实践及其,对中国五四时期的期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新青年》广告情况及特点,分析《新青年》广告的媒介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粮液文化是五粮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建筑雕塑、产品广告等的综合体。其核心是中国儒家的中庸文化,但也恰当地吸收了道家、墨家、法家等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它是五粮液不断走向成功的反映。中庸文化应当与时俱进,在全球化时代进行现代转型,使文化成为五粮液强大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开门撞见高仓健”,意味打开国门看到的新奇很多是日本的,不管电影,还是其他形象。所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直至中期的确是很多中国人的共同记忆。这种记忆还包括政治方面,中日领导人之间出于长远考虑以真诚互信建立的感情;经济方面,日本产品和品牌的先入为主,到处充斥丰田汽车、东芝冰箱、三洋电器等日产广告,从而刺激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王仲 《华夏文化》2013,(2):34-36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部分京剧剧本及表演舞台上时常出现传统的广告形式。对京剧舞台上的广告进行发掘,可以证实历史曾出现过的广告,拓宽广告史的史料来源,同时也可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生活画卷。一、京剧剧本和舞台出现广告之探因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京剧的产生已有二百多年的历  相似文献   

8.
两种文化心态与两种“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健 《东方文化》2001,(1):44-48
当我们讨论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活力时,最容易看到的,首先是经济的活力,其次是政治的活力,而化的活力,则似乎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人的道德状况,精神生活的个性与自由问题,这本是化活力的核心问题,但在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化却经常被歪曲成一种为经济或政治做“包装”、“广告”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纽约地铁     
岳力 《世界文化》2009,(3):47-47
纽约的地铁是一座地下迷宫。每天我的游程都是从地铁开始.又从地铁结束.一张杏黄色的小小METRO CARD成了我进进出出地下迷宫的通行证.地铁真是纽约多快好省的交通工具!在美国生活不能没有私家车,但在纽约可以省略,不少有车族都是出城才开车,市内的交通全靠地铁!即使你第一次独闯纽约.  相似文献   

10.
张成 《世界文化》2009,(8):26-26,27
美国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广告在美国社会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大小公司每年投入广告的费用不计其数。为了提高其效益,广告用语本身就采用各种语言和修辞手段。首先,许多广告都是以声音来传播,所以它们力求朗朗上口。为达到此目的它们就往往采用押韵的手段。韵(rhymes)分头韵(headrhymes)和脚韵(endrhymes)两种。  相似文献   

11.
成都自古以富庶繁华著称于世.成都秀丽的山水,富庶的物产,闲适、悠游的轻松氛围,在国内城市中独具特色.这一特色,从唐宋到明清,直至当代,一直吸引着客蜀的人们.李商隐的名句"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生动地表现了成都城市人文风情的独特魅力.这一名句,也是成都市宣传和建设"休闲之都"和"最佳人居环境"的绝佳广告用语.  相似文献   

12.
徜徉莫斯科街头,一个又一个鲜红的“M”标记不时地映人人们的眼帘,这便是俄语中地铁一词(MeTpo)的首个字母。 春寒料峭的清晨,经常可见迟暮老人手捧刚从郊外采摘的鲜花在地铁站台出售,馥郁的花香使睡眼惺松的乘客为之一振;夜阑人静时分,总有长发的乐手驻足站口,怀抱吉他弹一曲如泣如诉的旋律;站台上,热恋中的情侣深情相拥,背着书包的孩童四处奔跑;车厢里,喜欢阅读的莫斯科人,打开当天的报纸或拿出包中的小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光阴荏苒,莫斯科地铁走过数十载春秋,成为举世公认的最美丽最繁华的地铁,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达2436公里的线路,达150多个车站的地铁,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连接着莫斯科城的大街小巷。它有9条线,49个类似北京地铁复兴门站的换乘车站,年均客运量为31.8亿人次,是纽约地铁的3倍;伦敦地铁的4倍。高峰时期运行的最短间隔为85秒;设计时速为90公里;占城市客运总量的51.7%。 对于各国游客来说,莫斯科地铁不仅是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是风格遇异的地下宫殿,是建筑史上的丰碑。它的设计者是前苏联杰出的建筑大师和艺术巨锋,他们对自己作品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地铁具有了永恒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据国务院已经批准和即将批准的28个城市的地铁规划项目,专家测算未来10年,中国将新建约5000公里的地铁运营里程。如何为地铁这一公共空间注入艺术元素和文化气息,从而展示城市的情怀与魅力,建设者仍在积极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4.
和地铁赛跑     
正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像往常一样乘坐地铁回家,从维多利亚站转到斯托克韦尔站时,地铁站台上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我排在队伍最末端。等待中,我注意到站在我旁边的一名女子,穿着十分素净,手中空无一物,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神色有些恍惚。列车即将进站时,站台对面的墙上开始闪烁灯光。突然,身旁的那名女子疾速冲进人群,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她已经纵身跃入地铁轨道,头部着地,旋即昏厥了过去。  相似文献   

15.
许多文学名著因其丰富多彩的内蕴而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水浒传》就是一部这样的古典文学杰作。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梁山泊众好汉的传奇故事,获得北宋时期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甚至还能了解到那个时代大量的商品经济信息——在叙述英雄豪杰们征战杀伐的同时,作品中描写到的大量绘声传神的广告就从一个侧面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广告艺术集团(BAAG)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美术公司和北京市广告艺术公司,1996年正式组建为北京广告艺术集团;是以广告制作、经营为基础,集文化艺术多种经营于一体并由国家唯一批准使用天安门图案注册商标的国有文化企业。BAAG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制作的研究。曾在全国性广告作品评比中获奖,被国家管理部门命名为“全国广告业重信誉、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是北京市人民政府重点向海内外工商界推荐的九家广告企业之一。BAAG具有现代广告制作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能完成较高水平的电脑刻给、喷绘、霓虹灯、巨型灯箱…  相似文献   

17.
外资渗透文化产业 7月22日,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下称《振兴规划》),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振兴规划》为近两三年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国家将重点推进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相似文献   

18.
微信朋友圈广告减少了用户对于广告的躲避反应,增强了广告的传播力。使得微信朋友圈广告躲避反应减弱的因素有:感知广告混乱导致躲避反应下降,任务干扰导致躲避反应下降,涉入度导致躲避反应下降,既往消极经验较少导致躲避反应下降,以及对广告的消极态度减少导致躲避反应下降。通过结论,我们提出了一些增强微信朋友圈广告传播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浩 《东方文化》2002,(5):98-100
“马是动物场之灵,有祥和吉利之兆。”当马年新春到来之际,几乎所有电视屏幕、报刊广告以及亲朋道贺,都无不带上一个“马”字:“龙马精神”、“万马奔腾”、“马到功成”!为何中国之马在大众心目中有如此高之声誉?翻翻书本,细加品味,大概是因为马在其漫长的历史成长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家庭乃至国家,都是这样,马文化得以在中国大地兴起、成长和传播、发展。天长日久,终于在人们心灵里播下不可磨灭的种子,在文园艺苑开出一朵朵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20.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06,(11):20-22
生命是十分宝贵的,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自身,也没有这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文化社会。爱情是生命最娇美艳丽的花朵,无论东西方,人们普遍陶醉于爱情。西方更由于古希腊重视个体、蛮族(中世纪以哥特人为代表的非罗马民族)尊重妇女、基督教崇拜圣母玛利亚等等的影响而形成一种重视个人生命,崇拜妇女,珍视爱情的传统。他们称爱人(女性)为“我那最好的一半”,力求在恋爱中实现人生,甚至试图在爱情中把握永恒,使爱情上升为人生的永恒境界:“一千年一万年/也难以/诉说尽/这瞬间的永恒/你吻了我/我吻了你/在冬日朦胧的清晨/清晨在蒙苏利公园/公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