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我们属于文化,文化又由我们体现和创造,我们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谈论文化。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薛红艳 《寻根》2000,(5):29-35
现代人们于“摇钱树”并不陌生,宾馆、饭店的大堂里常常或立、或挂、或贴有关“摇钱树”的摆设、挂件和年画。从它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商家对“财富”的渴望。“摇钱树”的功用最初究竟如何?后来又是怎样发展变化呢?  相似文献   

4.
“法国文化之死”,2007年11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欧洲版)的封面以此命题。 毫无先兆,无端一支冷箭射来,不知是谁又触动美国人的哪根神经。稍稍定下心神的法国各大媒体,纷纷以《不,法国文化没有死》(费加罗报)、《法国文化真的死了吗?》(解放报)、《美国人眼中的法国衰落》(世界报)等为题回应。一场论战,乍看得人心惊胆寒,“死”与“不死”,谁来定论?美国人凭据何在?法国人又做怎样反击?细细品来,我们才看出些许端倪。  相似文献   

5.
冯少波 《寻根》2009,(1):110-113
中国人说到年龄时常常使用一个词叫做“虚岁”。什么是虚岁?虚岁是与实岁(现在统称作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顾名思义,“虚”是虚假之意,“实”则是真实之意。虚岁是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它是以年为单位的,是一种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一个人出生的当年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增加一岁。与现代不同的是,在古代,虚岁是唯一的记岁方法,所谓的岁,指的就是虚岁,没有什么周岁虚岁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关于"支那"名称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汉文 《寻根》2003,(3):51-57
9长期困扰世界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是:世界相当多的国家,特别是古代西方对于中国的称名“支那”(China)是从何而来?它与西方接触中国的历史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因为历史并不是过去,在一定的意义上,正如西方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国家名称则是其历史的符号,它的所指与能指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直接相关。直到近年,关于“支那”一词的争论仍然很激烈,当有人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人时,海内外华人都对于它是不是有贬低中国人的含意十分关注,这方面的争论一直不断。因此明辨这一名称的来源是十分重要的。笔…  相似文献   

7.
晓瑞 《华夏文化》2006,(3):52-53
当你来到滇西边疆,特别是在保山坝和昌宁、施甸、临沧等地,会听到很多人被称作“蛮儿”。其中有的是名字,而更多是对普通男子的通称,根本界定不了它的褒贬色彩。父母称自己的孩子时,便说:“我的蛮儿”,特别有爱呢的成份。“蛮儿”或“蛮”到底源自何处?为什么滇西人们喜欢称“蛮”?我们不妨探究一番。  相似文献   

8.
邹广艳 《世界文化》2007,(9):28-28,42
在黑格尔的美学中,美就是理念,从美本身必须是真的这一方面看,美和真是一回事。也就是说真是美的前提,要认识美就必须对真有一个基本认识。真是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大猩猩天性怕羞在美国的俚语中,“暴徒”、“打手”的另一词意是“大猩猩”。然而,美国科学家乔治·沙斯通过连续几个月的野外观察,认为与人类同属灵长动物的大猩猩并非“暴徒”。沙斯说,大猩猩尽管身躯庞大,却极为怕羞,一旦碰到人就会躲开。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子女受到威胁时,大猩猩会毫不犹豫地猛咬对方。但是,我们至今还未看到过一例有关大猩猩咬死人的报告。那么,人类又是怎样产生大猩猩天性凶残的印象呢?30年代以来,重拍多次的好莱坞电影《金刚》描绘了一只身高有如摩天大楼般的大猩猩在纽约市横行霸道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采诗 《寻根》2005,(4):116-117
台湾李敖先生的代表作《独自下的传统》,在谈到中国妇女何时才有自己的名字时说:“汉朝才开始有女人私人的名字,有的还是没有,只叫做什么什么‘氏’而已。”这里所说的“女人私人的名字”,就是姓名学中妇女的大名,不是字,也不是小名,更不是称谓。  相似文献   

11.
周放 《寻根》2007,(3):41-45
世界文化是在东西方不同民族长期互相交往中形成的。这在东西方语文各有不同的“中国”名称而语词却同出一源这一点上也得到了印证。对于“中国”一词的外文译名出于同一词源,学术界争议并不大;至今依然无法做定论的问题是,这个词源究竟确指什么?就阿拉伯语“中国”一词而言,“隋尼”(Sīn)究竟是对中国地名或朝代名称(秦或隋)的音译,还是对中国特产(丝、瓷、茶、粳等)名称的中国发音的模拟?  相似文献   

12.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陈大络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是什么呢?蔡元培解释为"总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孔子说:"仁者人也。"①仁乃是做人的道理,是谓人格;但是及之于政治,则是"为政在人"。②也就是说,治理国政,要得到好人。依此推论,...  相似文献   

13.
略论儒家文化中的"孝"——兼论"二十四孝"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礼 《寻根》2006,(4):4-1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某省一所高等学校曾经举办了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际研讨会,在分组讨论时,有一位外国学者作了发言,大意是:今天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如何供养好老人,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但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子女虐待和欺凌老人的事件,这是否与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关?接着,一位中国学者坦承,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中,尽管对思想教育显得很重视,但大都讳言子女要孝敬父母,有时甚至还将“孝”与封建思想挂上了钩。  相似文献   

14.
“红山玉猪龙”的“猪首龙身”、”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太极”的“阴阳鱼”型制,均是人类胚胎的象形,是性生殖崇拜图腾。1.把“红山玉猪龙”看作人类胚胎象形的观点,与中华人文文化、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传统相一致。2.把“红山玉猪龙”看作人类胚胎象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字”的基本含义是指文字、名字(表字)等概念,本来与婚嫁之类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它们之间却偏偏扯上了关系,“字”被用来表示许嫁(有时也表示出嫁)之意,如人们常说的“待字闺中”、“妙龄待字”等。那么,“字”为什么会被赋予许嫁之意呢?换言之,许嫁缘何也被称为“字”呢?这恐怕要从“字”的本义说起。  相似文献   

16.
五星红旗插上天安门城楼前50个春秋,郭沫若在他的著作以及一些零散的书信言谈中,时常论及孔子和他的学派。这种论及不是随意性的,而是严肃的。他说:“我对于孔子的思想自信还相当有点研究,我不是盲目地崇拜他的人,我也不是盲目地攻击他的人,他是怎样我还他怎样……这是我研究孔子的态度,也是我们研究一切学问应该取的态度呢①”。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如何“还他怎样”的呢? 一、给“混沌的学界”“独创一线”光明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反对“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的孔教②被视为反封…  相似文献   

17.
李安有一部片子叫《饮食男女》,的确,饮食和世界上的男女息息相关,可以反映人与人之间相处模式和状态,更是不同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用一个抽象的形容词来形容东西方的差异,那么大致可以这样说,东方是“热”的,而西方是“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一词是人们最喜爱应用的一个词语,有的人由于不知文化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社会上无论出现了什么事物都冠以文化,以示文明高雅,这种现象谓之“泛文化”(又叫伪文化)。伪文化之泛滥与社会上的庸俗、媚俗、鄙俗和恶俗相关联。空口无凭,举例为证:收藏旧时女人小鞋的,说是抢救“三寸金莲文化”;写乞丐小说的,说是研究“丐帮文化”;编演妓女电视剧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从学角度进入城市化建设,让城市“会说话”,拥有“叙事”的能力,地名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对象。而老地名作为历史的言说,该怎么让它“接着讲”,是个颇费思量、众说纷纭的问题。北京城里旧有臭皮胡同、猪毛胡同、裤腿胡同、鹰房胡同,民国间为了讲求明,分别改为受壁胡同、朱茅胡同、裤堆胡同、英房胡同,这些新名字令人费解,谁也弄不懂什么意思。老地名该不该改名?又怎么改?这类和老地名有关的困惑一直在继续。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有笑的能力,笑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之一。有的人笑口常开,有的人不苟言笑。笑的行为能给人带来什么益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