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刚到报社时,时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的武春河同志曾向新来的大学生训话,当时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胡思乱想出新闻".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影象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3.
A cup的秘密     
老公在网上做了一道题目:"你最喜欢以下哪种胸型?"我瞄了一眼选项,波涛汹涌,蔚为壮观。老公选了D。这事成为我心中的郁结——谁说他真的不在乎!谁说男人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慢慢从欣赏女  相似文献   

4.
4月11日上午,我刚到报社上班,便接到罗泾卫生院一位医生的来电,说潘桥村何家宅有一村民清早突然“自燃”身亡。我曾在罗泾中学任教8年,学校与卫生院近在咫尺,这位医生和我很熟悉。因此,他的来电按理不致虚假。他很详细地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又说:“罗泾中学的徐老师就住在这个宅上,他刚来医院看病,也知道这件事。”我立即挂电话给徐老师,他的回答也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吴于廑先生     
出了校门做了编辑,编出了工作中的第一本书,于是给夙所景仰的吴先生寄去一册我的样书,并附上一封信,说到做编辑的种种艰难,请先生给予指点。不两天他就回了一封信,对我做编辑工作慰勉有嘉之外,还吩咐“你如在这方面有体会,也可总结一下自己参与工作以来的经验,供有志于此的青年参考”。那时候他刚兼任学校出版社的总编辑。不成想,这句话成了我后来工作的一道砥石。而我的这封信,可能也写得颇有些特点。若干年后,他还依稀记得,一见面他就说,你给我写过信。我与老人的渊  相似文献   

6.
我刚入门时也曾经在农村淘宝时上过当。那是在河南许昌一个村子,我住在生产队长老尤家里,老尤人很好,我们很谈得来。老尤出门买菜了,我一个人无聊就出门,走到他家屋后的老刘家。老刘在家,听说我是来买制钱的(由于受清朝制钱制度影响,现在很多农民还把古币叫做制钱),他就拍胸脯说他知道谁有,就带我去了另一个人家。那个人说你来晚了,东  相似文献   

7.
记得刚参加新闻工作时,我跟一位同事讲:"我爸爸很喜欢你的文章,说你写得不错。"他的眼中马上有了亮光,问:"你爸爸干什么的?"我回答:"做点小生意,初中读了一年。"他眼中的亮光马上黯淡了一些。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父亲是位老师,是知识分子,或许这位同事会更高兴一些。但我的想法与这位  相似文献   

8.
诗人艾青是属于世界诗坛的.1981年8月,我曾有幸在首都北纬饭店受到他和爱人高瑛的亲切接见,那时他刚从北大荒返京.因史家胡同的旧宅正在修缮,故寄寓于饭店.在那里,我为他摄了二张照片,一张端坐沙发,一张是在写字台旁.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与他真人头像大的青铜雕塑,逼真精神.诗人说话风趣、语调铿锵.他说:"近年来,听觉不灵,但骂我的话都能听见,赞扬的话都听不见."他谈到他多次摔跤,住院动手术,"阎王爷忘了我.  相似文献   

9.
为了审查通过,没有王朔署名1997年春节刚过,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韩三平厂长约我聊聊。大致的意思我还记得,他说:你在北影拍的三部影片,两部栽了大跟头(我知道他也忌讳说"枪毙"),作为厂长,我有责任把你打捞上岸。眼下那么多拍电影的导演跑去拍电视剧,而你却毅然  相似文献   

10.
四月上旬的一天,我在机关食堂吃罢早饭回办公室,见张黎至同志正站在我办公室的门口。我连忙开门请他进屋。他笑着对我说:“我是来向你要书的。”我知道他是要我的刚出版不久的《凤翔散文选》,于是拿了一本,签上名,恭恭敬敬地双手递给他,请他指正。他落座后,我们便东一句西一句地聊起天来。  相似文献   

11.
在办公室有时会遇到上下关系的险情,但都以好笑结束。告诉副总:我很聪明!一天上午休息时.我坐在办公楼外看报纸。刚翻几页,迎面来了一个副总裁。他的走路姿态让我不知所措。平常见到他.他总是手里拿着一块儿饼干大的手机,边走边讲电话。碰见他时,我只需对他点一下头.说  相似文献   

12.
的哥小任某夜驾车途中,见一个小伙子在路旁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地挥手拦车。小任见那小伙面如白纸、呼吸急促,忙将他扶上车。那小伙说他姓司,在下夜班时突感心中特别难受,请的哥将他送回家。当车行至半路时,小司撑不住了,他艰难地对小任说:"我不行了,请送我到医院。"话刚说完,小司头一歪,昏倒在座位上。小任驾车—路狂奔,将  相似文献   

13.
祸从天上来 1960年9月的一天,我从浦东组稿回到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学》编辑部,刚走进编辑室,小说组副组长郭卓一看到我,就激动地对我说:"你来得正好!这里有一个重要任务."我问他:"什么事这样激动?"她说:"我刚从(上海市委)宣传部回来,C副部长(指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某领导,此处将真名隐去)交给我一个话剧剧本,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从福建前线深入生活归来后,集体创作的,C副部长要我们好好帮助他们修改发表."  相似文献   

14.
郝帅 《新闻爱好者》2011,(1):119-120
他就是新闻界"大师"——范敬宜了。我疾步迎上前去,自报家门:"我是从河北大学来的,专门在此等候您。"范老就腾出那只拎着一个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的蓝色手提袋的右手,热情地与我行常规之礼。他问我:"你的手怎么这么冷?"我说有点紧张。他说:"不要紧张,我不是官,我是个小老头。"  相似文献   

15.
与时下流行的普遍具有宏大体系建构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相比,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的文学史书写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或者借用他新近出版的《边缘识小》一书的主题词"边缘"二字来概括,可能更为精当。他说:"我所讨论的,并非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16.
地铁怪客     
<正>前天晚上我加完班,紧赶慢赶坐上了末班地铁。我刚坐下,一个衣冠不整的中年男人就凑了过来。我厌恶地瞪了他一眼,他却迎着我的目光凑得更近了,似笑非笑地对我说:"上个月郊区的一条小河里发现了一具无头女尸,你知道是谁杀的吗?"我一听,心跳骤然加速。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奥斯卡·德拉伦塔说:"这座城市中,只有他(比尔·坎宁安)记录了纽约近40年乃至50年的完整视觉历史,全面反映纽约生活时尚。他被大家称为"街拍鼻祖"。上世纪60年代中期,纽约的街头时尚刚刚出现,比尔·坎宁安成为第一个记录"普通人不同寻常穿着"的人,之后他开始为《纽约时报》每周的摄影专栏《在街头》街拍时尚照片,直到今天。45年来,他的照片就是一本纽约市的街头浮世绘。"我想他真正找到了,即什么才是真正的纽约人。并且我相信他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院长哈罗德·科达毫不吝惜地在一部关于比尔的纪录片中如此表达他心目中比尔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山西档案》2001,(2):40
三毛导语:小二爷爷去世了,小二显得很伤心,几天没上网.这天他来了,对我说,他爷爷是带着微笑去世的,他的死是幸福的.我不明白.小二说,因为爷爷自死都认为他是村上唯一见过电子信箱的人.我更糊涂了.  相似文献   

19.
"朱总,时尚集团的吴总刚去世了.我看过您的一篇博客,您跟他应该是朋友,不知道您知道么.跟您说一下." "啊?我不知道啊.真的?" 早上(8月21日)一个年轻的朋友在MSN上告诉了我这个消息.乍一看,震惊之下,赶紧给朋友打电话求证.  相似文献   

20.
有几次,我跟大学毕业不久的记者一道采访,发现他们中有人笔记不勤,对一些重要的,生动的情况甚至不作记录。还有一次,看一位记者写的稿件内容很单薄,问题没讲清,难以修改,于是请他补充改写。他说:情况就是这样。征得他同意,我看了他的采访笔记本,仅记了一小页,疏疏几行确实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