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森林  张乐  李瑾 《科学学研究》2023,(10):1737-1746
测量和解析个体对人工智能的风险感知是研究其社会影响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构建多指标多因素结构方程模型(MIMIC),从4方面测度了青年群体对人工智能的风险感知水平,并考察了8类风险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青年对社会、伦理、法律、国家安全、政治等具有长远性和集体性特征的社会风险因素的评价正向强化了其对人工智能整体属性的风险感知,而对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与财产损失等具有近期性和现实性的个人风险因素的评价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当代青年对人工智能风险感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远虑”而非“近忧”,体现出该群体对待新兴技术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法理性的深度忧患意识。在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的进程中,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法律伦理的角度强化对人工智能隐性风险的治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公众的远虑近忧,夯实新兴技术落地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946名居民的调查,研究社会公众对技术伦理风险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数据分析结论表明,公众对技术伦理风险总体态度较积极,在对技术伦理风险的控制方面公众持有较主动的态度。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风险已成为公众态度最为消极的技术伦理风险。通过分析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伦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发现在克隆技术伦理风险方面,性别、职业和收入因素影响最大,在转基因技术伦理风险方面,收入、学历和职业因素影响最大。在对公众情感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普及教育,建立健全科技伦理风险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促进相关政府职能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合成生物学对生命现象的探讨从认知转向合成,研究对象从自然生命转向合成生命,由此引发大量伦理问题与争论。目前学术界对此的探讨涉及多个维度,但对不同维度特点与关系,以及各维度争论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内在关联的讨论相对薄弱。本文梳理合成生物学的伦理争论,归纳得出伦理争议发生的五个主要维度及其特点,具体包括:制造生命有机体的正当性问题,技术发展对宗教文化的挑战,生物安全性的伦理问题,利益风险分配的公平问题,行动自由与伦理监管的冲突。同时本文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出发,分析不同维度的伦理争论渐次展开并相互影响的内在逻辑。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厘清合成生物学伦理研究的混乱状态,深化理解合成生物学伦理争论中不同伦理立场的核心主张及其根据,进而明晰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语境和人类的生存方式。科学技术在这个语境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困境:高度现代化和高度风险的困境、科技伦理面临的困境等,其根源在于技术和资本的互动产生了风险社会的人为不确定性、全球性和复合性,只有将科学技术的反思和批判统一于资本批判,树立"以人为本"的资本伦理价值观,对科技伦理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走出科学技术的困境,跨越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5.
潘恩荣  阮凡  林佳佳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744-1749
传统研究认为技术将带来伦理风险,但并未意识到技术集成还将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风险,即伦理风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演化为伦理陷阱。这种社会风险与伦理风险有质的区别。在市场经济资本逻辑的驱使下,伦理陷阱通过“互联网+”技术无限扩散,使得公众难以识别和回避。应对技术集成的社会风险可以采用伦理、法律与植入道德代码等手段,但治本之道是发展能识别并治理该社会风险的理论和方法。与现有的技术哲学及伦理研究进路相比,技术哲学“价值论转向”纲领更适合研究当前“互联网+”与未来“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引发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伦理本性,在高科技的发展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在传统伦理未涉及的新领域中,高科技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伦理新挑战,主要包括来自生命医学伦理的挑战和来自环境伦理的挑战。我们应确立的高科技发展原则有:尊重生命,维护人类尊严原则、增进人类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原则和保护人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7.
基因技术在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伦理风险和文明忧患.由于基因技术伦理风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传统的风险控制和治理有效性不足.为实现基因技术发展与人类福祉的统一,必须重新审视传统风险治理机制,从"以人为本"的技术人文导向、跨国界的制度化调控、风险语境中的新型科技伦理观以及公众参与基因技术决策等方面,寻求更为有效的应对基因技术伦理风险的社会控制战略.  相似文献   

8.
从科技伦理观角度论证纳米技术带来的4个主要方面负影响,包括纳米材料毒性问题、纳米技术引发的利益和风险分化问题、纳米武器问题和纳米技术生命伦理问题,继而论证科技与伦理是互为影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科技伦理来约束纳米技术"向善"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针对纳米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研发和广泛应用,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风险预估和政策规避路径研究已然成为全球治理共识。为此,应当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技术本质,正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诸多技术风险、伦理风险、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挑战。实际上,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社会实际应用风险的规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治理框架。简而言之,应强化风险意识,制定技术伦理规范和培养科学家的人文精神,提高人工智能技术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追溯性;以社会合作共治为框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的协同治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的国际合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标准化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因改良生物(GMOs)究竟是利益大于风险还是相反,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目前的风险-利益分析过于理想化,只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视伦理和社会因素。GMOs的争论包含着伦理价值判断、法律、政治、文化、经济、体制安排,甚至历史和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社会协商的产物。不同的社会集团对该问题的理解各异,专家的评价观点不能代表公众的利益诉求,在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简单地将公众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决策都将显著影响到公众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1.
新兴科技的前沿创新性、动态变化性、多元互动性使其伦理治理存在难度,传统的治理方式难以快速应对。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发展“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亟需识别新兴科研领域的伦理风险并加强伦理建制。为此,基于我国重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治理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文本体量不足、专业审查机制及配套保障不完善、科技伦理教育薄弱、总体伦理素养有待提高、科研伦理创新治理路径有待拓展等现状,系统分析信息科学、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学领域代表技术的潜在伦理风险和伦理治理现状,提出浙江省反思性高阶伦理“元治理”路径,包括: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伦理治理、完善特色科技伦理制度文本、加强伦理审查制度建设、健全伦理教育科普制度以及数字化赋能高效管理等,以期促进科技理性驱动共同富裕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设计婴儿技术具有一系列医疗及生命伦理价值,对于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现状的调查,结合二胎政策下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课题,对设计婴儿技术进行较为深层的伦理学分析,从设计婴儿技术的生命存在价值、生命质量价值和生命社会价值论述该技术对生命和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合成生物学可以看作是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的延伸,由于它打破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天然界限,因此会对传统“生命”的含义、本质、价值和意义等形成冲击.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学界对合成生物伦理学的两类伦理问题引发了争论,对合成生物技术产生的潜在风险管治也秉持着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吕澜  林良夫 《科技通报》2007,23(1):146-150,154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给农业、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创造广阔情景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政治、经济、贸易、环境保护,以及社会道德伦理、风险安全方面的挑战。而公众的态度和观点无疑是影响这项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欧洲EUROBAROMETER52.1版调查问卷,在浙江省调查了2006个公众对生物技术应用的态度,并分析了公众对生物技术应用的效益知觉、风险意识、道德评价、以及对发展的期待和影响因素,同时,也揭示了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1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反思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伦理热议,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实际上,直接进行人胚胎改造并试图产生婴儿的任何尝试都存在着很大的伦理风险。首先,技术产生相应的伦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来看,基因编辑技术拓展了新的领域与空间,而相对稳定的伦理还没有触及这些领域与空间的时候,就会导致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巨大鸿沟,引发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其次,高科技伦理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科技本身的发展来看,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驾驭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迎接新兴技术带给人类的新变化和新愿景,应对扰动性较大的生命技术、人工智能等带给人类社会的新挑战,是当前亟待回应的重大课题。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导致各界"恐慌性热议",遭到全球学术界的普遍谴责。各界的关注既有对技术发展伦理规约体系滞后的反思,更有对新技术应用后果不确定性风险的深层担忧:"技术是不是在更深层次上与风险形  相似文献   

17.
动物实验伦理彰显人类对待自然生命的科技伦理理念,伦理审查是对敬畏生命、善待实验动物和动物福利技术的审查,更是促进科技人员将伦理原则贯彻于动物实验全过程的重要工作。为探究动物实验伦理判定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我们调查了相关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运行现状,并对人格特质与伦理审查的作用关系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道德敏感性、神经质得分和伦理委员德行修养等人格特质因素,以及学历、性别等人口信息与动物实验伦理判定呈显著相关关系。基于人格特质因素,我们进而对伦理委员会机构设置、成员组成和审查程序提出了建议,并讨论了不同岗位分工的科技人员对动物实验伦理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感受差异,建议建立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学术能力与人文道德、哲学素养并重的综合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指出大数据技术是把双刃剑,这种技术的创新使社会、商业、以及亿万人受益,但同时也带来风险。我们必须鉴定风险,平衡创新带来的利益与风险。文章还探讨了与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有关的数字身份、隐私、可及、安全和安保、数字鸿沟等伦理问题,并讨论了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进路。最后,建议引入伦理治理的概念,指出大数据的顺利推广应用要求我们制订评价在大数据方面所采取行动的伦理框架,即伦理原则,为制订行为准则、管理和立法建立一个伦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医疗、个性化设计等领域,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3D打印技术本身蕴含着一定的内在风险—知识产权、危险物品以及人类伦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国家与社会在鼓励、资助3D打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及时、审慎地制定或修正相应的政策限制与法律规范,将3D打印技术限定在合理的、不至于威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范围之内,使之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神经成像特别是脑成像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包括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神经科学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它们不但促进了科研和伦理共同体紧随神经科学研究与试验进展前沿,也深化了我们对健康与非健康的大脑的形态学与功能的理解以及对科研伦理本质的解读。然而,脑成像技术同样也带来了很多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我们急需对其进行深入的伦理分析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