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俗学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几乎是与新文学同时的,众多新文学家对民俗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周作人对民间歌谣研究的倡导以及搜集整理,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文章从周作人对歌谣研究的理论阐述、其征集歌谣的实践、社会影响及意义等方面,对周作人的歌谣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本人从民俗学角度,讨探了周作人若干女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以来,民间文学被知识分子当作文化改良和文学变革的资源。周作人以民俗学方法入手,对民间文学有着独特的认知与论述。本文通过考察五四后周作人民众认同的转移及其对各种民众文学形态的评判,考察他的民间立场与新文学建构的关系,并由此呈现其身份认同的独特性和思想心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浅论周作人民间歌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对民间歌谣的收集、整理、研究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的这一部分研究工作是他一生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早期民俗学的建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阅读民国报刊时,偶然发现与周作人有关的三则史料,即周作人1937年1月5日在北平《世界日报》“明珠”副刊第94期所刊登的一条启事,北平《世界日报》1937年12月16日第4版教育界所刊发的一则有关周作人的报道,天津《每月科学画报》所刊登的周作人1943年在南京模范女子中学的一次讲演。这三则史料不见于周作人个人文集及钟叔河先生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亦不见于有关周作人的传记、年谱及研究文章中,对周作人研究有一定史料价值,故笔者把它们整理并发表出来,期待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说周作人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家,应该不算过分。在《苦口甘口·我的杂学》里,周作人分20节,系统总结了自己一生学术所钟:(一)反“科举”;(二)反八股;(三)中国旧小说;(四)古典文学,《诗经》、陶诗、《洛阳伽蓝记》等;(五)外国小说;(六)希腊神话;(七)神话学、民俗学;(八)文化人类学;(九)生物学;(十)儿童文学;(十一)性心理学;(十二)妇女学;(十三)医学、宗教学;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女性思想作为五四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思想来源驳杂多元,而其理论建构主要还是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从人文主义思想三个层面阐明它对周作人女性观的重要影响,以及周作人女性思想所具有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许多学者从其人格、文学成就等方面都对他作出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们了解周作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周作人晚年的经济状况有据可查,对周作人的收入和开支进行大致的盘底,可以使人们对周作人的晚年生活状况有更直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科学小品是周作人自域外引进,率先尝试、创造的一种美文体式,迄今尚未被周作人文体研究者所关注。它既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周作人锐意创建新的现代散文文类的变革精神,也为人们提供了足资鉴戒的文类新变的艺术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懂得"日本文化且偏爱日本文化。这一方面表现出日本文化与周作人性格心性的深度契合,同时,日本文化对周作人来说具有更深层的意义:一是日本本土文化对周作人的吸引力;二是周作人在日本文化中看到了古老中国文化的延续;三是周作人在日本文化中看到了一种希腊精神,为其建构"全生活"的理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翻译等方面筚路篮褛.有开创之功;而且在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也有独特的建树.他率先站在民间的立场上,并以民间的眼光来打量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从民间自在的文化形态里吸取新的营养,来从事整合新文化传统的工作;他还积极翻译介绍当时西方先进的民俗学理论和古希腊、日本等国的民间文学作品.把民间文化的研究纳入世界的学术视野,为后人开拓出一条研究的道路,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他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家,对他一生的是非评判,不是本文要做的工作.本文想要讨论的是,他研究民间文化的出发点、主要观点和研究态度等问题.并试图展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一、周作人研究民间文化的出发点周作人对民间文化研究的兴趣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与其兄一起收集有关的书籍资料,并且,大量接触日本的民间文艺,通过日本接触到西方的民俗学理论等等.然而,他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出于兴趣,而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那么,这原因是什么呢?本世纪以来,封建士大夫传统中断,士大夫开始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他们试图建立起现代知  相似文献   

12.
本对周作人“二元对峙”的学史观作了具体的分析,对历来围绕这个学史观的讨论作了疏理和澄清,在此基础上,本还重点探讨了周作人与同时期的化激进主义所不同的对新学运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主导体制外的现代知识分子,解放后的周作人具备着理查德·罗蒂自由主义的反讽主义者的意义。新社会的终极语汇最终在拒绝和与求证的交替斗争中重新把周作人推回到了原本的“意象”中去。周作人有自己的话语和叙事策略以规避生活本身及社会人事的“残酷”。再描述在周作人那里具体体现为畏天悯人和顺乎自然的样式,周作人所表达出的自由主义反讽主义的关系仍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伦理框架和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4.
葛鑫 《文教资料》2000,(3):60-68
《文教资料》曾在1986年第4期、1987年第:期刊出了关于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的史料,当时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团结报》《山西政协报》等报刊先后发表文章,对历史事实作了补充说明和辨证。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也召开了研讨会,围绕着周作人出任伪职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 近年来,关于周作人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已在各报刊和书籍中陆续披露,人们对于周作人的了解更趋于完整了。为了有利于促进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在本期组发了《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等四篇资料。《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一文,是1987年任上海电影总公司导演室党支部书记的葛鑫同志写给《文教资料》原主编赵国璋同志的。文章对当时沈鹏年、杨克林两同志所发表的“关于周作人问题的调查记录”作了必要的情况介绍和说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问题”的争议起因和争论过程。 时隔十四年,当人们对于作为文学家和鲁迅二弟的周作人有了更多认识的今天,我有1又一次整理刊市周作人的资料,是希望能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多种视角的、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以推进对周作人思想和创作研究的深入,这正是我们的初衷和出发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研究者提出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周作人“二元对峙”的文学史现作了具体的分析,对历来围绕这个文学史观的讨论作了疏理和澄清。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重点探讨了周作人与同时期的文化激进主义者所不同的对新文学运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对周作人的尊重和理解,对周作人文学成就的肯定以及文本中的具体接受三方面叙述分析了张中行对周作人其人其文的接受和超越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4年的周作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周作人思想观研究、文学观研究、周作人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周作人作品研究以及史料整理、翻译、批评、影响研究等几个角度。通过对2014年周作人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宏观把握2014年周作人研究领域的方向与动态,从而深入且公正地了解周作人其人、其思想、其作品以及其思想史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作为一个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他的观点自成体系而又独具特性,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批评缺席的时候,研究周作人的文艺批评观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重要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门致力于小品文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他的散文集中,以故乡风物、民间信仰为描写对象的民俗学散文占了很大比重,这些民俗散文,在保持了小品文短小精悍的基本特征之外,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特点:抄书与讲究趣味性.在确定了散文主旨后,依据自己追求趣味的审美原则,周作人一方面选取具有生活情趣、民间情味以及知识趣味的题材,一方面深入到文化、人类、历史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大段摘抄他人原著,这使他的民俗散文既有丰富的知识性,又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从周作人的散文观出发,探讨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创作对台湾现代散文理论和创作的影响。指出台湾现代散文理论是对周作人"美文"传统的承续;在台湾散文创作中,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风格等方面,也都明显地借鉴了周作人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