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高二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镁和铝一课中[实验4-2]铝片与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演示实验,在点燃氢气时,教材采用反应一段时间后直接点燃试管中氢气的方法,这与初中教材中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的说法相矛盾,不利于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及安全意识的培养。而若要进行纯度检验,由于试管内  相似文献   

2.
课本上讲“点燃氢气前,一定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明知不能点燃不纯的氢气。为什么课本上却要安排“氢气与空气混和点燃发生爆炸”(见初化课本第72页的[实验2-6])这一演示实验呢?目的就在于——强化学生认识。我们不妨把类似于这样的,“本不应这样做,可偏要有意这样  相似文献   

3.
钠跟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一化学教材第84面演示实验4-3中是用试管收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此法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无法用点燃气体的方法附图实验装置进一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可燃性气体——氢气。为使操作简单、方便,现象明显,并使收集到的气体可点燃,笔者将装置、操作作如下改...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了氢气的可燃性,如果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或火星、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本同时介绍了用纸筒演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爆炸的实验,但该实验操作不便且费时,稍不注意就不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和取得明显演示效果,我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教学用安全可靠可燃气体引爆仪,在化学教学中为我提供了不少便利并取得很好演示效果,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为了演示这一性质,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产生。采用课本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存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了氢气的可燃性,如果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或火星、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本同时介绍了用纸筒演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爆炸的实验,但该实验操作不便且费时,稍不注意就不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和取得明  相似文献   

7.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性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又能够突出实验重点,分析实验现象,讲清实验原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实验操作规律。二、重视实验的启发性教师演示实验不能…  相似文献   

8.
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如左图。燃烧器的外管(4)是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具支试管。氯气导出管插入具支试管内,使导管的尖嘴与外管子孔靠近。演示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然后点燃氢气,调整气流使火焰稳定。(推动(1)中HCl)  相似文献   

9.
姚维纲 《甘肃教育》2005,(1):116-116
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人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0.
<正>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它不仅仅影响学生对氢气性质的掌握,而且也是液体固体反应的代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都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速率难以控制教材的实验装置难以控制反应速率,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且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肥皂水难以吹出泡泡,反应现象不明显,课堂教学效果不好。2.实验步骤繁琐教材中氢气的制取、验纯及性质实验是分开的,步骤比较多,药品用量也多,容易造成浪费,不符合绿色化  相似文献   

11.
1 氢气燃烧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P5 3页图 3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 ,在玻璃导管口点燃 ,学生观察不到氢气燃烧火焰的真实颜色。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人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图 1  增加的导管有 :金属导管 ,“Y”形管 ,橡胶管。 (见图 1)2 电解水实验装置的改进  初中化学P48页 ,图 3 3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检验操作不够方便。本人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以下改进 :(见图 2 )图 2  说明 :试管改用玻璃管 (截底试管即可 ) ,配上单孔橡皮塞 ,塞中插入中间连有橡胶管的玻璃管 ,夹上弹簧夹。检验O2 和H2 时 ,打开弹簧夹就…  相似文献   

12.
一、氢气爆鸣实验 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134页中氢气爆鸣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会怎样呢?原教材实验经常出现点火后没有发生爆炸.有时要连续做几次才能成功。由于有一定危险性,甚至连老师自己操作时也躲躲闪闪,引起学生哄笑。  相似文献   

13.
李于丹 《云南教育》2003,(11):27-28
一、氢气的性质1.初中化学55页检验氢气纯度,按教科书图3-12的方法收集氢气,试管里的水排不完,当把装满氢气的试管从水中取出,移近酒精灯火焰时,水会流下,有时如何操作不好,会使酒精灯火焰熄灭,另一方面氢气比空气轻,试管倾斜,试管里会逸出少量氢气,有时点不燃氢气。如图一所示。改进方法:经过多次实验证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试管口平行移近火焰点燃氢气,这时如果试管里有水,不会使酒精灯火熄火焰熄灭,试管里氢气容易点燃。如图二所示。2.初中课本208页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5g锌粒和约占试管容积13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与多少氧化铜…  相似文献   

14.
初中化学课本第25面至26面安排了[实验1—6]、[实验1—7]、[实验1—8]来介绍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三个演示实验单独做耗时较长,且对比性不强。所以在教学中,我将以上三个实验合并在一起做,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装置(如右图) 二、实验操作 分别装好药品(A——KClO_3;B——MnO_2;C——KClO_3和MnO_2)。将三支试管固定在同一个铁架台上,同时加热后,将三根卫生香点燃,分别吊入三支试管内。  相似文献   

15.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 ,但课本中的实验操作麻烦 ,既费时、效果又不够明显。作者介绍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中等师范学校化学课本第一册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均安排了《氨催化氧化》这个实验。按介绍需用价格昂贵的铂金丝,这在很多学校没有。且按课本实验,效果不明显,很难观察到红棕色的NO_2生成。本人根据不断实验,在改用催化剂和反应装置方面作了反复的修正,摸索出一个实验效果明显、演示方便、易于进行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教材<化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化学大纲的要求和特点,确定恰当的知识范围和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及有关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内容明确提出培养观察能力,结合氢气的可燃性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中学化学实验中,某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笔者就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期望引起同行的注意,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引起实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一、违背实验操作规定是否按操作规定进行实验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对一些易发生事故的实验,教师要熟悉操作要求,掌握反应规律,决不要蛮干。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操作,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及师生安全。因此,对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务必高度重视,避免事故发生。我们知道,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如果在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  相似文献   

19.
·实验预习·1.氢气的制取和氢气的性质.2.点燃氢气前为什么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如何正确操作?3.做氢气还原氧化钢实验时,开始和结束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4.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氢气和氧气?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和材料: ·典型实验题例析· 例1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黑色固体逐渐变为_色,试管口有_生成. (2)欲完成此实验,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实验用品(数量不限): 稀硫酸、氧化铜、锌粒. 试管、烧杯、药匙、胶头滴管、…  相似文献   

20.
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常要分2步进行。一是把钠粒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生反应,以便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二是用刺孔铝箔纸包裹钠粒,用镊子夹持置于水面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检验氢气的存在。实验方法的缺点是收集氢气的操作不够方便,收集的气体只能做1次实验,演示费时。为此,笔者对实验做如下改进。一、实验原理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比空气轻,能跟氧气反应,因此可用吹气泡、点燃和爆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