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由此可见,识谱教  相似文献   

2.
音乐新课标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3.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金钥匙,是培养学生音准的重要途径,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学习是必需的。但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置身于死记硬背的氛围中,对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教师的识谱教学更为有效呢?教  相似文献   

4.
学习音乐的重要工具就是识谱,它也是音乐学习的必要环节。单纯的识谱教学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这就要求老师将识谱教学环节用不同教学方法植入到唱歌、演奏、欣赏、综合等各类音乐实践活动中。为了讲授识谱知识不那么枯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不着痕迹地用心"教",夯实基础、逐渐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负担的快乐"学",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识谱是鉴赏音乐、学唱新歌、练习演奏和创作等学习活动都需要的一种基本技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读谱技能。因此,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怎么教?怎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的话题一直以来备受教师关注。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识谱难教,这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对此,音乐教师应该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积累识谱知识;教法多样,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识谱教学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相似文献   

7.
快乐识谱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二十一世纪课改精神也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种要求有利于更好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我认为一名好的音乐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相似文献   

8.
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培养学生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但单纯的识谱教学,却把学生置于一种死记知识,苦练技术的氛围之中。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识谱就变成一种特殊享受,学习识谱就变成一种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
一、从一种现象说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  相似文献   

10.
曾丹 《儿童音乐》2011,(5):56-57
音乐课程改革并未丢弃对学生的识谱要求,这就要求音乐课中要进行识谱教学,并且应将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体验相结合。新课标中的"音乐审美体验""淡化音乐知识技能",并不是舍弃音乐课堂上的识谱教学,吴斌老师曾提出:"我们的学生要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自觉地学习音乐知识";"在充满乐趣、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在优美动听、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识谱"。  相似文献   

11.
音乐能开发儿童智力,已被广大教师及家长所重视。究竟如何把幼儿引进音乐的大门,这是一门学问。万事开头难,启蒙得法,学得有兴趣,音乐的知识自然而然进入了孩子的脑海之中。但如引导不得法,孩子会学得吃力,枯燥无味,不但学不好,而且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时期的儿童的心理、生理诸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幼儿模仿能力强,大人做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他们掌握知识的途径是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因此就要给他们多听、多看、多感受。另外在初教儿童学音乐时,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何时教识谱?我们说,学音乐一定要学会识谱,因为学会识谱后,能自己独立地练习和看谱学新曲子,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但对年龄太小的幼  相似文献   

12.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师除具有与其他教师所共有的一些素质外,还应具有如下素质:   1.要有较强的识谱能力   识谱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的识谱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视唱能力和听觉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学生有了独立的识谱能力,才能独立地学习和演唱歌曲,从而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2.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及指挥能力   音乐教师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了解发声的基础知识及儿童声带的发音特点,…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曾说:“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学习识谱,兴趣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味进行枯燥的训练,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定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识谱是走进音乐大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让他们对识谱教学充满期望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赖玉娟 《学周刊C版》2019,(15):145-145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注意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进行的单一的、枯燥的识谱学习,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摒弃传统,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让识谱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活跃起来,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一、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识谱教学中的运用识谱能力是学生打开学习音乐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一个机会,是深入学习音乐的一个基础。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重要的一个开端。只有教授学生认真掌握识谱知识,才可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理解歌曲,唱好歌曲。死记硬背的识谱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抹杀其学习音乐的热情。为了引导小学生快乐学习音乐,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聪明才智,大力挖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降低了识谱教学的要求,更有利于突出音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在的只是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会受益终生.可见,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给学生渔而不是鱼.怎样把学法知道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似春雨润物,随风潜入的思想境界关键是解决好"导"和"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尤为重要。为什么学生喜欢唱歌却对识谱没兴趣呢?原因主要有:教不得法,学不得法,主观理解偏差。教师对识谱教学要重新认识,在发展听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正确领悟新课改理念,把握方法和度。  相似文献   

19.
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教学生“会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科学把握“学会学习”的内涵,是“教学生会学”的前提。教学生学会思维,是“教学生会学”的关键。学会思维要从学会质疑开始,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描述,"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达到的识谱水平也有明确的标准规定,"能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为了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识谱水平,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一、采用柯尔文手势,结合钢琴或电子琴,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