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幼儿争执性行为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如果争执性行为升级,就会变成攻击性行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幼儿的争执性行为受大众传媒、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幼儿自身的生物因素等影响.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减少环境中引发争执性行为的刺激;家固合作共同帮助幼儿改正争执性行为,以提高幼儿的情绪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的孩子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非常有限,面对问题时容易产生情绪,常常表现出生气大喊甚至摔东西等冲动行为,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呢?下面就来带大家学习一下.毕竟,一切教育都是理性行为,家庭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攻击性行为是常见的幼儿行为问题,不仅是孩子亚健康心理状况的反应,更折射出家庭教育的诸多缺失。正确及时的引导是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并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同伴交往方式的关键。对案例中的一名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观察,并深入家庭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缺失的亲子陪伴、专制的家庭教育、二胎出生的影响、沟通交流的无效等。对于攻击性幼儿园的教育,应立足"家园合作"的视角,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多陪伴多鼓励、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较好地削减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攻击性行为是指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或者是和其他同伴发生一些小矛盾冲突时所做出侵犯他人的行为。例如抢别人东西、打人、骂人、对他人蛮横无理等。攻击性行为虽然属于个别幼儿行为,但也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班风、常规,甚至是幼儿的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以《指南》中"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走到孩子中间发现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个案观察和指导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思之 《家长》2014,(1):28-30
正发脾气,实际上是孩子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一种信号。多数父母都会碰到孩子发脾气的问题。爸爸妈妈在讨论一件事情,争执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结果。就在这时,靓靓"啪"的一声把所有的书本都摔在地上,然后跟爸爸妈妈大吵大闹。爸爸妈妈气急了,干脆把她关到她自己的小房间里,没想到靓靓  相似文献   

6.
某年去辽宁出差,当地一场公公与儿媳妇争夺孙子抚养的风波让我至今难忘,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指责,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毫无疑问,争执的是长辈,受害的是孩子。据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年轻父母半数以上都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主要理由是自己要打拼事业没有时间带孩子。许多退休不久的老人身体硬朗,加上"隔辈亲",往往也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带孩子。  相似文献   

7.
在矛盾升级前“示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老师都有感叹,孩子之间的争执真的是太平常了!为了一个玩具、一片废纸都能抢起来!大多数孩子争执过后会各玩各的,很少真的打起来,这边吵过,过五分钟就又玩在一起了,所以并不用教师过多的干涉。这种想法本身是没错的。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少数孩子可以很“愉快”地解决冲突,就在我们成人为他们捏一把汗,感觉两个孩子就要打起来的时候,冲突的吵闹声却奇迹般地戛然而止了。原来,  相似文献   

8.
同事刘姐上小学的儿子由于跟同学发生点争执,被对方抓伤了。下午闲暇时,我们几个姐妹就"孩子是融入集体好,还是保持距离好"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执一词,难分胜负,最后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独在办公室一隅的老王听我们讨论够了,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孩子放在‘树林’里。""老王,你疯了吧,把孩子放进树林里,不让狼叼走,也得饿个半死呀!"心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天生的智力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或不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种种原因,自我管理能力差、性格上有缺陷、学习后进的学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群体。家长、教师总是对他们说:"这不就是一块顽石吗?"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教师,我想对大家说,"顽石"用爱来雕,也会成为闪光的金子。一、家庭的关爱减少后进生的产生首先,要尽量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个温暖安静、安稳的学习环境;家庭成员有争执不应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带着孩子参与或让孩子旁观打麻将等不良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某年去辽宁出差,当地一场公公与儿媳妇争夺孙子抚养的风波让我至今难忘,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指责,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毫无疑问,争执的是长辈,受害的是孩子。据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年轻父母半数以上都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主要理由是自己要打拼事业没有时间带孩子。许多退休不久的老人身体硬朗,加上"隔辈亲",往往也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带孩子。  相似文献   

11.
我和丈夫有一次当着10岁女儿的面发生了争执,吵得比较厉害。孩子显然是被吓着了。我们觉得有些愧疚,但是我觉得,合理的争执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毕竟,这是她将来成长中必须面对的事情。我这样想对吗?  相似文献   

12.
俞雪芽 《家长》2008,(1):25-2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终生的老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夫妻之间观点和方式的一致性。夫妻之间的矛盾和无休止的争执,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只因学费问题引起争执,24岁的旅日留学生汪军军在上海浦东机场,众目睽睽之下将刀刺向了52岁的母亲。这起"留学生刺母"事件再次掀起了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反思:究竟是谁,让孩子举起了那把锋利的刀?不可否认,"刺母事件"是极端的个案,然而个案背后,亦是使人担忧的中国青少年人格健康状  相似文献   

14.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自信、乐于交友,但是如果孩子表现出过于羞涩、好与人争执或过于追求完美等性格时,作为父母,尤其是在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有过类似性格倾向的爸爸妈妈就会感到为难,不知如何对孩子伸出援手。  相似文献   

15.
周伟华 《班主任》2005,(9):31-32
曾经有位家长向我咨询: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不是推人家,就是抢人家的东西,有时还要打小朋友,搞的我们家长很没面子?孩子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良心理的表现,在小学生中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16.
钱凤华 《宁夏教育》2007,(10):76-76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银川市第十四中学的名教师。前几日开家长会,了解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波动家后就与孩子发生了争执。事我给孩子写了一封信。这些天发现孩子变了,变得似乎懂事我的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7.
李昭晖 《教书育人》2012,(31):70-71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推我"……在学校,这种打闹声音我们会经常听到,教师该如何应对呢?不责备?孩子会打得更厉害;真要责备?好像也没多大的事。其实,这和学生的年龄及生活环境有关,学生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子,家长深怕孩子受到欺负,总是跟孩子说"你去打,打伤了爸爸帮忙看"之类的话,使得孩子产生了喜欢攻击别人的想法。具有关资料显示,70%的少年犯在学生时期存在攻击性行为,所以,矫正  相似文献   

18.
幼儿纠纷现象的调查与分析邢少颖一、问题的提出纠纷现象是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因认识、观念等方面不一致而导致的争执或攻击性行为。幼儿之间的纠纷现象是幼儿在生长、发育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形式,它主要通过幼儿的行为表现出来。在幼儿的人际交往中...  相似文献   

19.
杨静华 《教育》2014,(1):75-75
正同事王姐上小学的儿子由于跟小朋友发生点争执,被小朋友抓伤了。下午闲暇时,我们几个姐妹就孩子是融入集体好还是远离集体好展开了讨论。由于大家各执一词又不肯让步,最后我们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独在办公室一隅的老王头听我们讨论,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孩子放在‘树林’里。""老王头,你疯了吧!把孩子放进树林里,不让狼叼走,也得饿个半死呀!"心直口快的李小妹说。"呵呵,你们理解错了。我是说,如果你们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20.
实验过程: (1)安排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照看五个攻击性很强的四岁孩子。这位教师扮演了仲裁者、顾问、和事佬以及严格执行纪律的人等角色,但是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不见减少。到第八天时测定,每个孩子一天有150次攻击性行为。 (2)到第十二天,实验者告诉教师,别理会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但是要奖励他们的合作行为。采用此法四天之后,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降至每天100次左右,合作行为则明显增多。 (3)实验者又指示教师以强行罚款作为对攻击性行为的惩罚。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