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倩 《今传媒》2005,(12X):40-40
社会新闻通过报道社会中某个个体的行为、事迹来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在舆论引导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的是一种柔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春风化雨般的疏导,就是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也正是基于此,“情”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就应该得到更好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新闻之“德” 新闻人“掌握”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机关”。新闻舆论引导人们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从某种意义说,舆论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新闻人的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已成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突发灾难中,“新闻报道也是救援”已成共识.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公开透明、高效有序地开展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对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推动事件妥善处理至关重要. 这里以新华社关于“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报道为例,就新的舆论格局下突发灾难报道如何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主导权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要不要引导?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工作中看法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一些人片面理解新闻的客观、公正,认为引导舆论就是对新闻的限制和强制;有的以“无冕之王”自我标榜,把新闻舆论视为超越于任何党派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有的以“文责自负”为借口,想方设法抵制上级主管部门的所谓“干预”,等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报道常常触动社会神经、拨动民众心弦,产生强烈的新闻效应。新华社肩负着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重任,要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压阵”作用,并在世界舆论中争得发言权、主动权乃至主导权,须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新的突破、有更大作为。这是新闻信誉所系,政治责任使然。 勇闯“必争之地” 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必争之地”。新闻媒体特别是世界几大通讯社无不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争夺受众和用户、与同行竞争的擂台。新华社理所当然要把突发事件报道作为通讯社主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  相似文献   

6.
刘晓来  李劭强 《传媒》2021,(5):77-79
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四力"构建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根基.其具体路径包括:在议程精确设置中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在事件深度报道中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在受众黏性增加中扩散新闻舆论传播力;在共识有效构建中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闻界提出的殷切希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肩负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应用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处理引导舆论中的一些矛盾关系,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提高引导舆论的总体水平,使新闻媒介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新闻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闻事件、社会舆论是客体,新闻媒介、新闻传播是主体。引导舆论,是在新闻传播主体正确反映社会客体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所谓新闻舆论的有效引导,就是新闻舆论传播后在社会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要不要引导?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工作中看法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一些人片面理解新闻的客观、公正,认为引导舆论就是对新闻的限制和强制;有的以“无冕之王”自我标榜,把新闻舆论视为超越于任何党派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有的以“文责自负”为借口,想方设法抵制上级主管部门的所谓  相似文献   

9.
担负着引导舆论重任的新闻媒介,在揭批“法轮功”的这场严重的思想政治斗争中,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其中之一便是需要更加强调发挥新闻的宣传功能,即强化舆论引导功能,或称强化新闻的指导性。这是无产阶段新闻诸多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党性的集中表现。新闻的宣传功能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当前我国存在的多种社会矛盾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新闻舆论引导的主要对象是人民群众,即教育、团结、鼓舞广大群众,就需要重视有效地发挥新闻宣传功能中的劝服作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坚持正确舆论…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去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以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去改造公众的立场和观点。当前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为了引导舆论,宣传部门要求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是为了引导舆论,强化新闻报道中的受众意识更是为了引导舆论。恰到好处的舆论引导应该是把握适度、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但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要不要引导?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工作中看法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一些人片面理解新闻的客观、公正,认为引导舆论就是对新闻的限制和强制;有的以“无冕之王”自我标榜,把新闻舆论视为超越于任何党派之外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有的以“文责自负”为借口。想方设法抵制上级主管部门的所谓“干预”,等等。很显然,这些看法都是不能成立的。任何社会舆论,都是一定阶级、政党、团体、阶  相似文献   

12.
新闻承担着对公众舆论引导的职责.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有的社会现象成因复杂,常常并非是一篇或几篇新闻稿件就能够说得清楚,引导得了的.在公民社会中,独立思考是一种成熟,因此,对一些社会现象组织报道时,引人思考会比告诉答案可能更有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对传统媒体来说,独家新闻几乎成了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没有了独家新闻,靠什么吸引读者?靠“思想”,卖“观点”。当前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思想”的竞争、“观点”的比拼。谁想在舆论竞争中争取主动,就必须精心打造新闻评论。尤其是在重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主流媒体要通过新闻评论发出最强音,占领舆论制高点。笔者撰写的《揭开“创新”外衣认清传销内核》新闻评论。有幸获得2012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除了“万家购物”事件本身具有新闻价值外,还与评论实现了新闻本身的再造和提升,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有一定关系。回溯采写过程,对新闻评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比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综合、财经、国际、和新闻等各个频道,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1987,(1)
进行问题性报道,是新闻的社会属性之一,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单位的要求之一,也是新闻单位组织、引导舆论的手段之一。开展问题性报道,对“两个文明”的建设能起到促进作用。我台开播新闻节目以来比较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新闻传播从业者则是文化产品的"把关人"和"传送者",他们担负着反映社会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通过舆论引导实现人类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务。灾难新闻是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题材。”灾难报道题材可分为:“自然灾难报道和人文灾难报道”,在近些年的新闻中人文灾难事件的发生频率远多于自然灾害,如空难、海难、火灾、爆炸、恐怖暴力及其他个别意外事故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像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18.
热点新闻是一个时期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新闻。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热点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媒体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从这一点讲,热点新闻报道是传媒引导舆论的一个主要手段。那么,如何搞好热点新闻报道,笔者认为,热点新闻的引导应坚持用科学、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去把握热点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项职业工作都是社会工 作之一,之所以这样强调,一是因为与其他工作相比,新闻工作具有更强的社会性。西方新闻理论中,把新闻当作社会公器,具有“环境监视”、“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等三大社会功能。在我国,新闻工作也一直被当作具有表达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特殊功能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新闻职业精神与公民的道德责任之间,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非此即彼地将两者割裂开来,忽略了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其实,新闻职业精神与公民的道德责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冲突,很多优秀报道都是在一…  相似文献   

20.
简论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实质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它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人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作为“信息传媒”和“舆论手段”的新闻传媒。而社会要求得稳定和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因为根据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人们可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以便更有效地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而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则可以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控与舆论引导,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