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引言 新安晚报1999年12月份正式启用北 大方正文韬采编系统平台。随着采编系 统的运用,传统手工方式的工作量统计 越来越不适应报社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由于我们报社采取分级式的稿件稿酬统 计方式,随文韬采编系统一道购置的工 作量统计软件并不能适应我们报社的要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报业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大中型报社基本上建成了自己的新闻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广泛应用基于C/S(client/server)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的新闻采编系统、web新闻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归档和检索系统以及报业经营管理系统等。网络成为报业主要的信息处  相似文献   

3.
<正> 2002年9月30日,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和深圳商报社合并组建的深圳报业集团成立。随着集团内部系列整合工作的开展,原分属两报并分别位于深圳特区报业大厦和深圳商报社大厦两地的独立的局域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变得刻不容缓。从技术角度看,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在评价科技成果中的作用,并结合大气科技成果的学科特点,在众多的检索系统中,选择出适合大气科学成果的检索系统,对各检索系统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最后确定出MGA、EI、SCI、SA四大检索系统作为评价大气科技成果的检索工具.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借参加在广州、深圳两地举行的中国报协主席团、书记处联席扩大会议的机会,对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五家报社组建报业集团的实践进行了考察与交流。 广东在组建报业集团方面观念新、起步早、发展快、成就大。全国实行社长领导的总编辑、总经理负责制的第一家、第二家报社出现在广州;经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批准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在广州;面向全国发行和省、市报纸发行量名列前茅的几家报社在广州;全国最大的印刷中心在广州;新闻出版网络搞得最  相似文献   

6.
《深圳商报》作为深圳市人民政府机关报,在1991年复刊以来,已成为一张具有一定实力、一定影响的开放型、多功能、综合性日报,被全国新闻界公认为“广东五大报”之一。《深圳晚报》作为《深圳商报》的延伸和补充,创刊仅仅一年多时间,就赢得了全国晚报界“新四小龙”的美称。已经建成的印刷厂,拥有全国最先进的激光照排系统,拥有世界一流的彩色轮转印报系统。在占地3万平方米的报社基地,建筑面积7.5万多平方米的双塔式编审大楼今年动工兴建。 今日的深圳商报社,已成为全国首家既出日报,又出晚报;既有报纸媒体,又有电子媒体;既在内地出版报纸,又在香港联办专版的报社,并正朝着报业集团的方向迈进,可以说创造了新闻界的“深圳速度”。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发扬敢闯精神,强化开拓意识,探索报业发展新路 在全国率先创办政府机关报,是我们“闯”出的第一步。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报业结构中,一个城市只有一张党委机关报。但是,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党政分开,职能各异,  相似文献   

7.
媒体资料库的全文检索效率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报业集团全文检索系统是采用TRS全文检索数据库构建的一套新闻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是根据报社的数字资源存储、检索等行业特色,依托全文检索服务器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检索能力,为报社提供的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8.
深圳特区报创刊于 1982年,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特区非凡历史的见证, 18年来,积累了大量资料。开发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使其成为社会化的信息财富,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国外,报社的信息处理和自动化检索服务早已广泛开展。如日本就有非常齐全的报社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经常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重要资料,政府和企业尝到甜头。乐意支付较高查询费用。据有关统计,日本十年前的数据库产业年销售额就达到 1576. 2亿日元,今年将达 2. 5万亿日元。  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深圳特区报,去年报社已通过招标形式与湖南青…  相似文献   

9.
<正>在报社的日常工作中,社领导及各部门领导为了全面把控业务进展情况,常常需要及时的看到准确全面的业务数据统计报表。然而在信息化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某些报社却仍然采用人工整理数据的方式给报社领导提供业务统计报表,可想而知其工作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梅文 《传媒》2002,(11)
2002年9月30日,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和深圳商报社合并组建的深圳报业集团,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举行了隆重的深圳报业集团成立暨深圳报业集团挂牌仪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李从军,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中联办宣传文  相似文献   

11.
赵勋 《军事记者》2013,(7):44-45
人物简介:王茂亮,1960年2月生,湖北广水人。1981年进入湖北《孝感报》工作,1991年担任孝感报社总编辑。1992年调入深圳商报社,1999年任《深圳商报》总编辑,并使《深圳商报》成为深圳“家庭第一报”。2004年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次年任深圳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2011年转任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高级编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采编的新闻获全国和全省好新闻奖30余项,其中系列报道《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  相似文献   

12.
深圳商报复刊9年多来,创造了为人称道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近,来深圳商报社参观指导的上级领导和各界朋友都很关心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报社从社委会到每一个员工都在高度关注、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取得共识并开始付诸行动:从注重规模、扩大外延转为注重效益、充实内涵,适当收缩战线,倾力打出重拳。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从部分与人合办的刊物和专版中退出,停办没有效益和前景不佳的企业,集中力量办好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深圳都市报;以深圳都市报为改制试点,从自身帜累、滚动发展转为面向社会、借…  相似文献   

13.
《深圳商报》复刊8年多来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被业内誉为“创造了中国报业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我曾把“深圳商报现象”的规律总结为: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创业者开拓。关于政治家办报,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政治家办报”的群体,要求报社领导班子和采编骨干具备政治家的素质和品格,共同遵循“正确舆论导向五原则”:党性原则,即“讲政治”原则;真实性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团结稳定鼓  相似文献   

14.
祁念曾 《今传媒》2003,(3):30-31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媒体研究所已建立了200多家,分布在各省、市、区报社和广播电视系统。据统计,全国副省级以上的报社基本都设有新闻研究机构,各省区电台、电视台都参加了广播电视厅局主管的广播电视学会。全国的媒体研究机构网络已经基本形成。1998年11月,中国记协在深圳召开了全国首届媒体研究所协作会。成立了中国记协媒体新闻研究协作委员会,使媒体的新闻研究走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文本信息检索技术进展和性能评价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TREC 评价信息检索系统的动向及其在推动研制新型检索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并介绍新型检索系统的模式和特征及国外商品化全文文本检索系统性能评测指标。文中探讨了文本信息检索的性质评价标准问题, 并提出一个中文文本信息检索的系统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6.
���׷��෨��������Դ��֯�е�Ӧ��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概要归纳依据文献分类法建立的网络检索系统的类型 ;分析这些检索系统在资源选择、类表调查、检索界面、查找途径、检索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并就网络分类检索系统中现有分类体系的完善、现代分类技术的使用、网络分类系统的建立方式、标引自动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新闻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 新闻媒体在一般意义上包括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等,第四媒体的发展,媒体网站甚至BBS等都可以归入新闻媒体。新闻媒体业最核心的资产是内容(Content),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流媒体、广告等。80年代以来,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新闻业得到了普遍的采用,从而使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以网络采编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使新闻业告别了“纸与笔”;以资料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使新闻业告别了“剪刀加浆糊”;以卫星传版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网科技日报社中国计算机报社计算机世界报社中国日报社今晚报社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北京紫光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搜在线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深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军报社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技术与印务部EMC公司Autonomy系统有限公司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互动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世纪智恒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视讯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永新同方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点通数据有限公司北京东…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与国际接轨,增强报社的竞争力,国内各级报社纷纷建起了报社内部局域网络。报社网络系统的建设因规模和资金实力不同,各方面的差异也较大,如果不切合实际一味追求系统的先进性,将会给报社带来较大的投资,相反,如果不顾系统的安全和性能,片面地追求资金上的节约,日后将会引起系统运行时故障不断,甚至耽误出报。  相似文献   

20.
深圳商报复刊9年间,从几乎一无所有的小报发展到拥有超10亿总资产的“广东五大报”之一,建成了媒体群、企业群、建筑群,被称为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有记者问我:在报人生涯中,你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了我们的班子、骨干和队伍,他们成长起来了。现在,我们报社有个好班子、一批好的中层骨干、一支好的员工队伍_一切业绩,部是群策群力创造的。 记得我刚到深圳不久,在与市长郑良玉聊天的时候,我不经意地提到深圳商报社的生活、工作条件太差了。他倒严肃起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