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人才发展指数是对区域人才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文章对我国区域人才发展指数的概念和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编制,测算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人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提出了我国区域人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旨在构建出一套能够反映中国各地市人才开发能力与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1 012份调查问卷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才开发由科技开发、配置开发、教育开发、健康开发4个基本维度构成,共涵盖17个具体指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进行指数体系实践评估,发现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地区的人才开发情况具有地区内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差异性,且中心效应较为明显;并将其与滞后1期的人才增长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基于指数评价结果,借助人才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从人才“引、用、育、留”角度为区域人才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广东省面临人才流失的严峻考验,对此,将人才环境感知分为人才政策环境感知、事业环境感知、团队环境感知和生活环境感知4个部分,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人才环境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人才环境能有效留住人才、抑制人才流失,事业环境和团队环境对人才省内及省际流动意愿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人才政策环境和人才生活环境则分别单方面影响人才省际流动意愿和省内流动意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打造人才生态、以环境留才的政策出路。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21,(3):1-7
针对经济劣势城市高端人才竞争短板突出、策略尚未明晰的现实问题,以15个副省级的高端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遴选设计政策量化评价指标,运用PMC指数模型审视处于经济劣势下的副省级城市高端人才政策短板所在。研究发现,经济劣势城市在资金支持方面存在严重短板;在成长环境搭建方面存在差距但并存机遇;在人才支持体系方面存在漏洞亟待完善。经济劣势城市应当从正视资金短板,寻求错位竞争;聚焦成长环境,营造育才沃土;完善人才支持,发挥人才效能3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与改进,以期在经济劣势下扬长补短,实现高端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5.
李玉香  刘军 《软科学》2009,23(8):110-114
以深圳227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研发人才为样本,采用探索性分析方法,将研发人才环境感知分为人才政策环境感知、事业环境感知、生活环境感知三部分,并探讨研发人才环境感知对研发人才工作绩效和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对研发人才政策环境越满意,研发人才工作绩效越高;研发人才对事业环境越满意,其工作绩效越高;对事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越满意,其工作嵌入越深。  相似文献   

6.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从客观因素看,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人才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人才成长环境的竞争。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的目的在于营造更适合人才脱颖而出和更适合于人才施展才能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7.
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评判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才聚集效应的新角度入手,在给出人才聚集效应的相关概念、特征后,分析影响人才聚集环境的因素,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了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青岛市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进行评价。从有利于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角度提出几点优化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瑞红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80-184
各类专业人才是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产业集群环境又具有吸引和凝聚人才的能力。在建立产业集群环境人才吸引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的产业集群环境人才吸引力能力差异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Jorge E.Hirsch教授提出的Hirseh指数(简称h指数)方法,以国内39位经济学领域高被引学者19942008年间的被引用情况为依据,分别计算出每位学者的h指数,以此来评价他们的个人绩效,并将结果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总结影响h指数的各种因素,指出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人才聚集环境的离散动态系统,分析系统内部六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GA-PSO混合规划算法对山西省人才聚集环境离散动态系统模型进行了实证求解,预测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人才聚集环境系统的发展趋势;运用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方法在约束性条件下对系统模型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系统的六个子系统具有一定的不协调性,经济环境子系统发展过快,而其他五个子系统都发展不足。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主要产业的182位科技创新人才为分析样本,应用PCA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对科技人才培养与吸纳环境的需求、供给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并对科技人才环境的25个要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象限图分析。主要的研究发现有:科技人才环境满意度得分远远低于重要度得分,科技人才环境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需求;25个要素中有21个位于高度关注区,个体成长和金钱财富位于优先改进区,工作自主性和单位人际关系位于无关紧要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王顺 《中国软科学》2004,(3):148-151
当今社会已进入人才经济社会,人才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环境,人才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影响人才的各个要素和中国城市特点,在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性的、量化为主的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城市人才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汪群  梁秋璐  张勤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119-128
基于勒温的场论和ERG理论,遵循"外部环境——心理认知——行为倾向"的逻辑,探讨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通过中介变量人才成长预期对于人才根植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的四个维度中,经济发展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对人才根植意愿具有正向影响;(2)经济发展环境、生活环境、人才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才成长预期有正向影响;(3)人才成长预期对人才根植意愿有正向影响;(4)人才成长预期在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与人才根植意愿间起中介作用;(5)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的四个维度及人才成长预期对人才根植意愿影响的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人才政策环境、人才成长预期.  相似文献   

15.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开发与人才引进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开发与引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战略的重点.海西人才开发、引进环境缺乏吸引力,人才开发中人才使用效益、人才引进效率不高,人才开发与人才引进之间协调性不够.应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树立人才开发、人才引进并重的理念、坚持绩效导向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依托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开发、引进协调发展对策,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开发、引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本文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重点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才跨制度环境流动时机会与风险并存,制度环境与人才流动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复杂、非线性的,并在不同流动模式下表现出复杂的叠加效应。为此从软环境的角度,基于制度理论,将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制度环境同时纳入分析框架,探索不同人才流动模式下制度距离对流动人才跨区域选址的影响。基于2007—2016年领英(中国)在线公开简历数据进行多值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顺制度差流动时,制度距离对人才流入的概率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30岁以上、研究生学历、从事高新技术行业、处于管理岗位、来自东部地区的人才对制度距离的反应最为敏感;反之,逆制度差流动时,制度距离显著抑制个体的流入,特别对30~44岁、研究生学历、从事高新技术行业、处于非管理和技术岗位、来自东部地区的人才影响最为明显。基于实证结果,从营造良好的制度软环境角度给出区域引才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才流动时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分析人才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人才流动现状,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存在人才流动不规范、缺乏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优良环境、人才价值现有待纠正等问题,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导向机制、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等措施,引导人才向有利于海西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  相似文献   

19.
人才聚集中自我冲突的消减与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同时也会发生人才自我冲突,形成人才聚集的负效应,但若对冲突化解和消减得当,也会形成人才聚集的正效应。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与人才聚集效应后,研究了在人才聚集过程中影响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的人才自我;中突的动因,并提出了化解和消减人才自我冲突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分析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政策现状,发现人才政策中存在的政策覆盖面较窄、较为保守、操作性不强、人才激励、培养、选拔和流动政策等问题,提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新理念,调整和创新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等措施,优化广西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