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前在国际格局中霸占话语权的欧洲国家纷纷衰落.美国却倚仗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当时唯一具备与美国抗衡实力的国家只有苏联。1947年,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冷战由此开始。美苏在全球范围内争霸.其结果是美国最终拖垮了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3.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现称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forSecurityandCooperationinEurope——OSCE),在创建和发展阶段是作为冷战时期缓和的工具存在的,以军事安全建设为核心,其缘起和作用不仅与欧洲本身有关,也受到美苏关系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制约。欧安会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反映了20世纪后半叶欧洲安全的性质与国际关系尤其是美苏关系的变化,同时作为欧洲安全框架中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组织,体现出了自身的政治意义和安全价值。  相似文献   

4.
均势原则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古老的思想和话题。苏联解体后,世界新的力量平衡正在形成。而美国作为今日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企图在新的世界均势充当“平衡国”,然而世界格局朝着多级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均势与传统均势的巨大差别,使美国的企图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20世纪以来的100年中,世界格局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请回答1~3题:1.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A.帝国主义试图扼杀苏俄B.国际社会要求世界和平C.美国企图建立全球霸权D.帝国主义重新安排世界秩序3.当前的世界格局与20世纪初期、中期两次格局变化情况相比,···不同点是①…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实力的增强、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体系下存在的矛盾、联合国的成立、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纽伦堡审判、分治德国、美国占领日本)。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它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标志着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有利于世界和平。但是,雅尔塔体系基本上反映大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7.
“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17至19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8.
一、本世纪初国际关系的新特点: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斗争 本世纪前半叶连续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还破坏了原有的国际关系秩序,使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历史上看,19世纪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格局是帝国主义统治世界,以欧洲为中心,欧洲列强并起争雄。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9.
仇永平 《新高考》2005,(4):47-48
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经历了巨大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些变化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国际关系史历来是世界现代史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根据复习迎考的要求,向同学们介绍复习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专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阶段特征“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在此期间,亚非拉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但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相继陷入“滞胀”状态。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大国均势的国际格局,引起国际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战争结束后,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一起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凭借它在战时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疯狂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于社会制度和利益的冲突,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此后,帝国主义者把它们自己针对社  相似文献   

12.
“均势”(BIance of Power)是一古老概念。在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战争中都曾出现过均势思想。十六世纪后,均势常被欧洲大国用来作为处理他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手段。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欧洲均势一般是指1815至1914年欧洲大国的政治关系,即各大国或大国集团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状态,以及一种相互牵制和维持现存局面的政治结构。在这百年间的欧洲国际关系中,出现过三次均势时期,即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至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1870年普法战争至1890年俾斯麦下台;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奉行所谓“新方针”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文拟对这三个时期的欧洲均势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3.
均势概念的由来历史悠久,在17世纪中叶的欧洲得到广泛的讨论和应用,随着一战后国际关系学科的建立,均势这一概念逐渐被赋予了更广泛、更深层次和更系统的理论解读,均势的内涵也因此趋于精细化、复杂化、模糊化,导致对均势内涵的理解至今尚未存在一个认定的解释标准。本文从梳理均势的渊源和均势的内涵着手,首先厘清均势概念的由来,随之阐述均势在国际关系(政治)中所被赋予的丰富内涵,并从国际体系的、国家的和二者中间的三个层次角度塑造一个理解均势内涵的基本模式,试图以此规范对均势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 ,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 ,分别以东南亚与南亚为代表。形成原因是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 ,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结合自身战略利益 ,积极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信箱     
江西省丰城拖船中学张文同学问:世界政治格局”是怎么回事?国际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世界政治格局是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格局。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它们先后组织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致使东西方紧张对峙。东西方经济上各成体系,社会制度截然不同,意识形态针锋相对,长期处于冷战状态。自70年代开始,由于美、苏力量相对衰落,世界其它力…  相似文献   

16.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但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超多强"的态势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冷战与缓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苏关系张亚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苏联8附.美国讨外关系的主线一直是美苏关系.它志叫育世界的全局、艾天豪威尔时期.美苏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冷战对抗的夹缝中出现了缓和的迹象7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18.
陈飞 《文教资料》2011,(3):95-96
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格局趋于多极化,苏美战略核均势出现,苏联迫于国内经济压力,调整了过去僵硬的、唯意志论的外交政策,奉行以"和平共处"为理念的缓和策略。苏联的"缓和外交"体系是以对美缓和为核心,对西欧缓和为突破口。随着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新东方政策"的出台,苏联与联邦德国的缓和大步迈进,使得苏联缓和目标首先在欧洲大陆实现。  相似文献   

19.
1920年至1925年的英法关系不失为两次大战间欧洲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内容。其中,“扶德抑法”是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重要政策。然而,英国何时开始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原因何在,学术界尚无多少研究。探讨这一课题不仅可以了解此时期英国欧洲均势外交的特点,而且对于明确20年代前半期英国对法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这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的原因缘于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