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子 《集邮博览》2015,(4):40-41
2015年4月10日是我国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图1)逝世20周年。孙传哲自1947年在中华邮政开始设计邮票,创造了我国邮票设计数量最多、被评为最佳邮票最多的记录。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邮资调整后发行的第一套符合当时邮资面值的《石舫图》普通邮资明信片(图2、3),就是孙传哲在他77岁高龄时为我国邮坛百花园培育出的又一朵清雅靓丽的小花,也是他设计的最后一套普通邮资明信片。  相似文献   

2.
《集邮博览》2015,(4):27
瘦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2015年4月18日发行《瘦西湖》邮票。一套三枚的《瘦西湖》邮票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设计师史渊根据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的遗稿设计而成。孙传哲(1915—1995),浙江宁波人,新中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家,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设计群体代表人物"。在其40多年的邮票设计生涯中,他潜心用力,辛勤耕耘,情系方寸,先后设计了150多套邮票,使中国邮票在内容、形式、风格上气象万千,方寸之间辉映出祖国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3.
孙传哲是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在40年中设计了t50余套邮品。孙传哲设计的邮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强烈的个性。刘广实说,孙老设计的邮品一看就知道是他设计的。孙传哲邮票设计思想的个性,就是“中国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10,(1):37-37
孙传哲(1916—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师。浙江宁波人。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两年后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深造,师法徐悲鸿、潘玉良等。1947年考入南京交通部邮政总局驻沪邮政供应处,任专职邮票设计员。1949年转入邮电部,从事专业邮票设计工作。40多年,孙传哲先后设计了150多套邮票。  相似文献   

5.
纪11《鲁迅逝世十五周年》邮票是孙传哲设计的。李少华在《孙传哲邮票设计作品集》中介绍说:“这套邮票中的鲁迅像,是根据鲁迅先生的遗像设计创作的。”但李少华未介绍孙传哲是根据鲁迅的哪幅遗像设计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孙传哲先生为新中国邮票设计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他所精心设计的每一枚邮票和每一件邮品,无不凝聚着他赤诚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他从邮票设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虽已年过八旬,仍然时刻关心着“国家名片”的设计大事。最近,孙老十分动情地谈了对邮票设计的看法,听起来似乎逆耳,却是真诚直言。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邮票设计大师、新中国第一位专业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1915—1995)诞辰百年,回顾孙传哲设计的邮票作品,不仅数量众多,题材丰富,而且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构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孙传哲一生潜心用力,辛勤耕耘,情系方寸,使中国邮票在内容、形式、风格上气象万千,方寸之间辉映出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孙传哲,浙江宁波人。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两年后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深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邮票史》中,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设计群体代表人物"的孙传哲先生(图1),对故乡浙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担任邮票设计室主任时,就曾向邮票发行局的领导谈及发行杭州西湖邮票的心愿,当时因邮票发行计划等种种原因,他的这一心愿未能实现,但他对发行杭州西湖邮票一直魂牵梦萦,还以杭州西湖为题材绘制了一些图稿。  相似文献   

9.
张建伟 《中国集邮》2001,(12):30-31
曾孝濂先生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教授、画家,并非专业邮票设计师。可是曾教授初涉邮票设计领域,首次设计的《杜鹃花》邮票(见附图),便夺得1991年最佳邮票桂冠。1992年设计的《杉树》邮票.又夺得当年最佳邮票奖和首次设立的专家奖,而成为佳邮评选专家奖获奖第一人。2000年设计的《君子兰》邮票,不但成为群众最喜爱的2000年祖国内地邮票,而且又荣获2000年度最佳邮票奖。短短的10年间,曾教授似乎与最佳邮票有着不解之缘。只要我们探究一下曾教授的经历,就可知这一切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16日上午,在对外友协会议室,举行了第3届外国最佳邮票(2003年)专家评选会议,参加这次邮票评选的国家(地区)有阿尔及利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详见《集邮博览》2004年第10期),每个国家(地区)选送邮票1套、小型(版)张1枚参评。本届评选仍设“最佳选题”、“最佳设计”和“最佳印刷”3个项目。由于参评的外国邮票选题相当丰富,设计构思新颖巧妙的不少,印刷质量高水平的也很多,故经组委会研究决定,每个项目可以评议出3套邮票(或小型张、小版张)当选。 组委会领导刘平源、许孔让、朱祖威和有关方面专家、负责人孙少颖、董纯琦、李印清、潘可明、呼振源、李  相似文献   

11.
1949年7月,即上海解放仅一个多月,华东邮政管理总局委托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制一套《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二周年纪念》邮票,邮票图案由孙传哲先生设计。全套5枚,邮票的右上部是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的肖像,用五角星作衬托,其余部分是雄壮威武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八一”军旗的引导下列队前进,象征  相似文献   

12.
正陈绍华先生是当代中国知名设计师之一,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太平鸟、和平鸽等形象均出自其手,设计风格独具个性。自1995年设计了第一套邮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始,陈绍华先生就与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更广为人知的作品是生肖邮票,自2004年第三轮生肖邮票发行开始,他已设计了其中的5枚,分别是甲申猴票、丁亥猪票、己丑牛票、壬辰龙票和甲午马票,这在生肖邮票设计界是较为少见的。陈绍华参与了第三轮生肖邮票的整个创作过程,他亲手操刀的《陈绍华与十二生肖》珍藏册积淀了他多年来对图形  相似文献   

13.
资讯     
《集邮博览》2015,(3):108-109
第35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开始投票第35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采用明信片投票、网络投票、手机短信投票、手机微信投票4种方式同时进行。投票时间均为2015年2月15日至3月15日。本届佳邮评选,对象是2014年度中国邮政发行的纪特邮票。将设最佳邮票奖1个、优秀邮票奖2个、最佳设计奖1个、最佳印刷奖1个。最佳邮票奖和优秀邮票奖由群众投票产生,最佳设计奖和最佳印刷奖由专家委员会评选出入围邮票,最终在颁奖现场由评审团投票产生。4种投票方式合并统计评选结果,得票数最多的一套邮票为最佳邮票;得票  相似文献   

14.
正回顾1956年10月1日国庆节,由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特16邮票一套4枚,曾在国内外引起关注,邮票画面分别为:井盐生产、住宅建筑、射猎农作、马车过桥(图1)。图案来源,取材于四川省博物馆馆藏东汉画像砖原始纹样。由新中国第一位邮票设计师孙传哲在  相似文献   

15.
一生耕耘方寸间(连载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邮票工作有缘份1954年8月从学校毕业,和实用美术系的同学卢天骄一起分配到邮电部邮政总局邮票处从事邮票设计工作,当时邮票处的何振宇处长、资深的设计师孙传哲、雕刻师孔绍惠和唐霖坤、还有美院53届毕业生刘硕仁和邵柏林等老同志,对我们新来的年青人都很热情,问寒问暖,传授经验,相处甚为融洽,使我感到很亲切,很投入,慢慢地爱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第12期《集邮博览》刊登何天盛《〈近代邮刊〉启发孙传哲设计金圆邮票去掉国民党党徽》一文,吴凤岗指出文章有误。 吴老说,金圆邮票并不是孙传哲设计的,更谈不上“去掉国民党党徽”的问题。 中华民国邮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是交通部邮电司下属的邮政总局领导管理同在南京的会计处和在上海的驻沪供应处,当时把邮票作为财务管理,因此在会计处下设邮票课(南京,3人),课长赵山明,他从1927年到1949年都在管邮票,解放后任邮电部邮政总局供应处  相似文献   

17.
文7《毛主席诗词》邮票全套14枚,这是继1967年4月20日发行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首套毛泽东语录邮票后,当年临时决定增加发行的首套毛泽东诗词邮票。《中国邮票史》第八卷介绍说:这套邮票的发行是计划外增加的。据设计者孙传哲当年写的《设计毛主席诗词邮票的几点说明》一文  相似文献   

18.
美国邮票经常表现绘画、音乐等艺术题材。以绘画而言,仅2010年就有4套,占了全年纪特邮票发行总套数21套的19%。这个比例不可谓不高。它们风格迥异,内容丰富。其中的《周日连环漫画》和《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被《林氏邮票新闻》读者评选为2010年不分类别最佳邮票的第四、第五名。本文对这4套邮票的情况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孙传哲设计的邮票构思精巧,寓意深邃,在色调应用上具有深厚的功力和特色。他能灵活地以题选色,设计出的邮票有的绚丽多彩、瑰丽辉煌;有的清雅淡洁、古朴静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色调运用除遵循一般准则外,还富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由《林氏邮票新闻》主办的1997年美国佳邮评选结果于4月上旬揭晓。这份综合了美国集邮者个人感受的评选结果,使我们得以苒一次窥见严肃集邮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取向。 三角形邮票评为最佳邮票 美国邮政史上发行的首套三角形邮票,以邮政马车和快速帆船为图,分别以红色或蓝色单色印刷。这样一套色彩单调、构图简洁的邮票,击败了许多色彩鲜艳的套票,被林氏读者评选为不分类别1997年最佳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