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条件,综合运用各种教法提高历史课堂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
新《基础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属于人文教育。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形成三维目标,在知识、能力目标中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局面,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即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包括教材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的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一册中《俄国的改革》一课,主要讲述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及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  相似文献   

5.
周少秋 《文教资料》2006,(26):92-93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规定应该怎样落实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种途径入手,一种途径是历史课堂教学,另一种途径是历史课外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两种途径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这两种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课改目标才能一步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提高教师的历史文化素养,为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这里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的目标落在实处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几年的历史教学,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更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更有优势。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全面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历史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能起到治国安邦的借鉴作用外,还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静 《历史教学问题》2005,(4):109-110,6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各科一样,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在教学环节中究竟落实得如何?下面撷取几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就历史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进行探讨。一、课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案例案例一:“思想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教案)中称教学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思想教育”目标还是普遍现象。例如“学习…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命题时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考得很多,教师、学生很重视。历史课除了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外,还要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的教育功能更多地需要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来实现。一堂好的历史课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高素质人才。而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来看,历史学科在三维目标设计方面,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历史教育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灵魂,也是历史学科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要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应该探索怎样把历史作业也营造成引导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地。  相似文献   

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新课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7.
华裕芳 《考试周刊》2010,(4):166-166
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高素质人才.而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来看.历史学科在三维目标设计方面.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历史教育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提出了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有责任用历史学科丰富的教育内涵,激发学生的革命理想、民族气节、爱国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高立敏 《教师》2010,(27):86-86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在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在整个历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呢?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