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部门、某些地方,主管新闻宣传的单位经常给下属定“新闻指标”:一是规定发表稿件篇数,每月、每季、每年,多少篇便完成任务,多少篇可以评上先进;二是规定打分“标准”,在中  相似文献   

2.
“喝茅台酒,写廉政稿”,“吃山珍海味,写艰苦奋斗”——这是群众对某些记者尖锐而绝妙的批评讽刺。群众已经把党政机关的某些腐败现象与记者的某些歪风连在一起了。有些记者抬高新闻产品“成本”,严重败坏着党和政府喉舌的声誉,严重损害着人民记者的形象。这是值得引起整个新闻界警惕的问题。我国新闻记者有着光荣的传统。就说新闻作品的范例——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吧,作者的工作、生活费用可折成多少“成本”?也许没有人计算过。然而人们都知道,穆青等老同志是走泥路,雪路、磨鞋底,喝凉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常说不要硬作文章,写不出时不要硬写,此话绝对正确。以此照看目前某些养生版(上海已进入老龄社会,不少报纸均有养生版),常常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硬做文章。最近我看到两篇养生版上的文章,一篇题为“一天中怎样喝水”,教人从早上到晚上,每个时间段(琐细到几时几分)怎么喝水、喝什么水、喝多少水等等(见1月15日新民晚报);另一篇题为“冠心病人如何吃  相似文献   

4.
《中图法》类目复分加"0"复杂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图法》本身某些类目设置、编号和特殊的仿分加“0”规定的不当,是造成类目复分加“0”复杂化的症结所在;修改某些类目设置和编号,取消特殊仿分加“0”的规定,是消除加“0”复杂化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有道是:“四十七八,干了白搭。”他今年已经四十有九,虽说还是个普通记者,但仍在埋头苦干。报社规定,每人每月编发、采写稿件15篇,可他近3年来平均每月见报稿件都在40篇左右。在这背后留下了多少双脚印,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他,就是被人们赞誉为“二十四小时记者”的《开封日报》记者汤传钧。 1981年初冬,《开封日报》为了加强卫生战线的报道,把从事多年医师工作的汤传钧调到报社,让他负责这方面的采访。他干新闻工作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他怀着认真宣传好党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10日.北京娱乐信报18版刊登的《被查广告仍在大肆播出》,是一篇较好的舆论监督报道。它不仅指出还有多少“明星代言”的广告在“忽悠”消费者.而且披露了已经遭到国家工商总局点名批评的十条广告仍然在某些电视台大肆播放.其中包括两例“明星代言”的电视直销广告。着笔以理服人、理直气壮,对涉足此行的明星和媒体广告从业人员都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06,(12):79-79
11月12日.《西安日报》刊登一篇新闻报道.题为“计算机市场将预装正版软件首选Linux”。为什么“预装正版软件首选Linux”?Linux是正版软件?何谓“正版软件”?Linux究竟值多少钱?这里只讨论“Linux究竟值多少钱”?  相似文献   

8.
屈指一算,自己不知不觉已在业余报道这条风雨路上跋涉了5年,5年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无法计算,但耕耘后的收获才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乐趣。起初开始练写作,只是偷偷地写,见缝插针、独坐僻处,构思疾书。多少个不眠之夜熬红眼,多少篇稿件被“枪毙”后扔进纸篓。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竟有《战士心中的“女伙夫”》、《二连官兵个个为“登山健将”》等30多篇稿件被中央、省级报纸、电台刊用。虽然“块头”不大,但毕竟是新的起点呀。我感到分外欣慰。然而,也有人对女同志搞新闻瞧不起:“她能成大器?瞎逞能”……我坚信…  相似文献   

9.
1957年鸣放期间,四川省发生了一起《草木篇》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草木篇》是组短诗,由五首小诗“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组成。发表在当地《星星》诗刊创刊号上。作者是青年诗人流沙河(本名余勋坦),当时才25岁。诗人在《草木篇》中以辛辣、尖锐、挖苦、火热的语言,针砭时弊,讽刺了某些人物和某些不良现象,震动了当地文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引来了不少批评。到了反右斗争前  相似文献   

10.
我参加新闻工作36年,自始至终都在中国新闻社, 不知经历过多少次重大活动的采访,也不知写过多少报道文章,但最令人难忘的是去年年底参加澳门回归的采访。新闻工作的特性,记者应有的素质,记者的艰辛,记者的乐趣,在这次得到了最深刻、最充分的体验。16天的澳门采访,可谓见闻颇广,感慨良多,体会尤深。 翻开记录,我在澳门共发文字稿27篇,约23000余字;图片4幅。文字稿中有“回归访谈”14篇,“回归特写”6篇,“回归速递”6篇,花絮一则。其中合采8篇,属本人执笔的5篇,在正式采访的日子里,平均每天发稿两篇。…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1991年第1期《一月谈》栏目中刊登了凌大同志的《何以“一稿三用”?》一文,编者加了按语,表示赞同。我读后感受颇深,但却不愿苟同。说感受颇深是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看法,不愿苟同是因为现在的认识与凌文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一:凌大同志文中说:“凡署名文章,一般情况规定不得一稿两投(两用)或多投(多用)……”平时经常有通讯员问我:“你们新闻单位为什么规定不能一稿多投?”说实在的,对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我真讲不出多少理由,常常以这是“规定”搪塞过去。平时还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通讯员写的稿子被几家新闻报刊采用,就有入不解地问:“你们新闻单位不是规定不准一稿多投吗?一篇稿拿几次稿费?”在一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主要是传递信息。就一篇新闻作品而言,它是由一个个“信息细胞”构成的,这一个个“信息细胞”,组成了整个稿件的信息总体,就是说信息中有信息。我们现在提倡扩大或增加整个报纸、整个版面的信息量,同时也应该提倡扩大或增加每篇稿件的信息量。衡量一篇稿件“空”与“不空”。实际上标准就是看信息量大小和多少。增加每篇稿件信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新闻?新闻前辈有言在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上新闻基础课时,老师一再强调:除了是“新近发生的”外,它还必须是“新鲜的、有价值的事实”,才能成为媒体采用的新闻。而今,这个定义遇到了挑战。这就是不少地方给宣传干部和下属单位下达的“指标新闻”:某个部门要在某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多少篇,全县一年必须上稿多少篇。为了保证上稿总数的完成,还把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制定了奖惩措施。 重视宣传、特别是重视对外宣传,应该说是好事情。把一个地方的优势和特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及先进人物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年初采访“停试”后的中国核试验基地,稿子没来得及写就参加解放军报社第30次记者全会。会上,社领导和记者部又要求攻一攻短新闻写作。我想,“落实会议精神”,不妨就从这组未完成的札记开始。这样一动笔,真还新感受不断。1、再短也能写成篇本报规定消息(新闻)不超过800字。过去总觉得牢不够用。这次想写短新闻,觉得800字还长。那写多少字?遂打开笔记本电脑。往屏幕上一数,25个字X22行=550字。为了方便,就照着这一张“纸”写吧。第一篇写下来,觉得没丢掉啥。写到第3篇时,又长了。但因为是自己定了短字数的还是决心压下来。这…  相似文献   

15.
高指标与“见报热”“最近,我们单位召开了新闻工作会议,会上宣布了新的见报指标。天哪,去年拚死拚活,还几乎没能完成指标。今年要求的数量更多,压力更大,日子不好过啊!……”这位搞报道的同志在来信中叫苦不迭,读后很令人同情。这是个老问题了。有些单位为了追求见报数字“更上一层楼”,又是动员,又是评比,今天查账,明天通报,简直叫人喘不过气来。还有的规定登稿多少篇,便可立功或得奖金。如果完不成指  相似文献   

16.
时下,经常从报刊上、广播里读到或听到一些有关领导干部拒“札”事迹的报道,有些写得比较实在.看后让人信服。但是有些报道,功辄“某某某在多长时间内,拒礼多少多少次”,好像有秘书专门上门为其统计拒“礼”次数似的。以我之见,对于上述那种所谓的拒“礼”干部.非但不应在报上张扬(不能搞那种“谁家打死的苍蝇多.谁家就卫生”的愚蠢宣传!)而且本人应该从“上门送礼者多”这一现象中引起反省.查查原因,想想办法.议议方略,加以治理.才是上策。笔者手头有几篇拒“礼”报道,写得比较成功。一篇是《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  相似文献   

17.
和基层通讯员们一起座谈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给某某报投了多少多少篇稿件,一篇也没见采用,也有的通讯员把稿子没有发表的原因归结为跟报社编辑不熟,或者是缺少“意思”,因而稿子才没有见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稿子能不能发表,跟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深浅没有什么因果关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18日至20日.湖北日报一板推出“武汉南部新经济带描画”系列报道。与传统系列报道不同的是,这组报道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短小精悍.3篇合计2100字,仅相当于某些长篇系列报道中的一篇,甚至比一篇更短。报道甫一见报,即赢得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人们认为:“这是一组开眼界的报道。”“好看好读,我们面前是一幅幅画面。”“原来系列报道可以这样写。”  相似文献   

19.
“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加强图书生产流程中校对环节的管理,确保图书编校质量而作出的规定。从这一量化了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校对的次数被视为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该说,“三校”之规定综合考虑了图书编校质量、出版周期与成本以及市场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三校”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这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校”之规定所作的补充,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校对次数不能简单地以“三”为限,应以质量论校对。遗憾的是,在执行上述规定过程中,不少出版…  相似文献   

20.
喝啤酒时倘若以很快的速度往杯子里倒啤酒,杯子里总是啤酒少而泡沫多。其实,啤酒的泡沫多少并不关大事,多点泡沫可以少喝点酒。由此我想到了新闻“泡沫”。新闻“泡沫”的多少其实与报纸扩版的速度有关。我所供职的晚报,五六年前的新闻版只有3个。那时记者写稿是很难上版面的,逼得大家写好稿,抓独家新闻。记得当时最优秀的记者写得再多,每个月也只能发20篇稿件,数量虽少,但常常有稿件被《羊城晚报》、《新民晚报》等报纸转载。现在的新闻版面是以前的几倍,吃稿量自然大了。记者写一篇发一篇,几乎很少有被“枪毙”的。有的记者最多一个月能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