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因观念上存在偏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走进了误区,或急功近利,或放任自流,或忽视交流,影响了阅读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提高课外阅读实效,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变“急功近利”为“培养兴趣”,变“放任自流”为“加强指导”,变“故步自封”为“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2.
课堂或课间常会听到学生的诉状:“某某昨天没有值日就逃跑了。”“某某上课看课外书。”“某某天天回家看电视。”“某某偷人家东西。”“某某……”频繁得让老师烦恼不堪,甚至大为恼火,于是,或大声怒斥,或敷衍了事,或不理不睬。这样,虽然“小报告”少了,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引有陶渊明的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民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课本把“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巳歌”释译为“亲族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又已经唱起歌来了”。此注不全,不能体现鲁迅先生的用意,问题出在“亦”字。《古书虚字集释》注“亦”犹“或”也。“或”古读若“域”,与“亦”为双声。《列子·力命篇》:“故贵之或不生,践之或不死,爱之亦不厚,轻之或不薄”,“亦”与“或”为互文。左思《招隐》:“纤鳞亦浮沉”五臣本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先生曾考证过,“题”的本义是“额头”。“目”为象形字,本义是“眼睛”。人体上最能传神的部位应是“题”和“目”了。“题目”作为文章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地位当然不言而喻了。中学生写作文,在处理“题目”这个环节上,往往失之草率,或肤浅,或平淡,或显孤陋,或显幼稚,或大而无当,或不知所云。当然.也有不少见诸报刊的指导拟题的文章,但笔者感觉这些文章不是太理论化,就是太繁琐化,不易迅速被中学生接受和掌握。以笔者愚见,给作文拟题,只须掌握两个宇即可从容应付,即:“借”和“变”。  相似文献   

5.
趋向词“起来”的词性变化及其虚实词性共存的现象,使其意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当“起来”能与助词“了”同现时,“起来”是实义动词,表示动作义或趋向义;当“V起来”能与助词“了”同现时,“起来”的意义开始虚化,“起来”表示动作的开始、持续或状态、结果义;当非谓语结构“V起来”不能与助词“了”同现时,“V起来”或做状语,或做独立成分,“起来”完全虚化。  相似文献   

6.
“太一生水”的神话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葛店出土楚简出现“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图式。“太一生水”不是战国中后期突然冒出来的奇思怪想,《老子》等为它准备了充足的思想或文化的材料。它是有神话或民间本体文化之背景或“基础”的。“太一”相当于道或太极,它的母型是“混沌”、太阳或北极星。作为“天地母”,它是“生”水并通过水生成天地万物。这又以“水生万物”的“水源论”宇宙观为基础。而太阳、太一或天帝,都有控制、衍生雨或水的功能,这也是“太一生水”的另种表达或证明。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术于外,而道于内”。在这里,姑且把“道”理解为做事情的基本原则或指导思想,而“术”则是在原则或思想指导下的具体技术或方法。万事万物皆有其道,有了“道”才有了术,不同之“道”亦有不同之“术”。哲学与数字,就是企业管理中的“道和术”。  相似文献   

8.
用第一个材料表述沟通的根本“真诚”,用第二个材料表述沟通的态度“主动”,用第三个材料表述沟通的目的“有益于对方”——兼顾了沟通的“方法”,提升了沟通的“高度”。但是,为了在短文中写得深刻些,宜只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写,或重点写“沟通需要真诚”,或重点写“沟通要采取主动”,或重点写“沟通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明代蒙古官称“阿哈剌忽知院”、“阿哈利忽平章”和“迭知院”、“迭平章”作了训释。这些称谓直接来源于元代官制。“阿哈利忽”意为“为首”、“第一”,“阿哈刺忽知院”或“阿哈刺忽平章”即指第一知院或第一平章。“迭”意为“第二”、“次”,“迭知院”或“迭平章”就是指第二知院或第二平章。文章还考证出了拥有“阿哈刺忽知院”和“迭知院”称号的阿鲁台等几位大首领。  相似文献   

10.
运用排比归纳、文献考证等方法,考释了“阿孩儿”、“阿家”、“阿磨”、“唉”“般次”、“报”、“悲哀”、“遍计”等敦煌写卷词语。或挟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净墙     
十几年前的青年诗人,现在自然都不年轻了,但他们那时写下的诗篇,有的却依然鲜活。记得梁小斌曾深情地吟诵过“雪白、雪白的墙”,那是从“文革”满墙“大字报”、大标语的噩梦惊醒后,对建设性的和平生活所抒发的珍惜之情。“文革”中“造反派”所写“大字报”的主要特点,倒还不在字大,而是充满了恶意,或造谣污蔑,或无限夸大,或生拉硬扯,或强词夺理,或集上述诸手段之大成,动不动还要“揭老底”、“挂黑  相似文献   

12.
议论文中过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使用一些关联词语。如“由此可见”、“因为”、“但是”、“总之”、“不仅如此”等。鲁迅的《拿来主义》在尖锐地批判“送去主义”、形象地论述“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之后,用了一个过渡词:“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是“由分到总”的分合处,用了一个最常见的过渡词“总之”。恩  相似文献   

13.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枝红杏出墙来”“桃花潭水深千尺”“听取蛙声一片”……只见四个小组同学或讨论,或思考,有的同学打开资料寻找。一旦有了哪首带有数字的诗或词,一副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样子,但又唯恐被其他小组抢先用上,急急忙忙写在纸上,传递给本组的“旗手”。当然也不忘告诉周围“战友”,同学的心都系在他们的“小红旗”上了,看着他们的热乎劲可谓“全组皆兵”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通讯》为新教学语法体系发表了专号,笔者学习了几遍,产生了两点想法。一,关于连动式。《问答》把连动式分为五种格式:(一)前一个动词带助词“着”,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二)前一个动词带助词“了”或“过”,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三)前一个动词是重叠式,后头或带宾语或不带。(四)后一个动词短语是由“不”或“没”组成的否定格式。(五)前一个动词带补语或宾语,但动词本身  相似文献   

15.
《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的“介”字,或训“甲”,或认为是“(马介)”的古字,或认为是“(马介)”的假借字。文章分析了“介”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指出“介”与“(马介)”不是同源关系,也不是引申、假借关系。训“甲”是。“介”“(马介)”词义不同,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6.
<正>訾[ts(?)~(55)]本义“何”。《集韵》:“~,将支切音紫平声支韵。”《方言》:“~,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之~。”怀化话“~”相当于普通话的“么”,“要~”即“怎么”,“兀~”即“这么”,“乜~”即“那么”。 (火巴) [pa~(55)]怀化话俗字,意指“热”或“烫”。“水~了”指水热了,“水太~了”指水太烫。非蜀语的(火巴)字,蜀语(火巴)字怀化话作“(氵巴)”或“汃”。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 2 6页有一段文字是 :“奴隶主死了 ,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 ,叫作‘人殉’。”这句话主语是“奴隶主” ,“奴隶主死了”又怎会“杀死”或“活埋”奴隶呢 ?应为 :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为死去的奴隶主陪葬 ,叫作“人殉”。“人殉”推敲$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18.
第一步: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窗口中,选择要复制或移动的文件。在“编辑”菜单上单击“复制”就可以复制这个文件,如果,单击“剪切”就可以移走文件。第二步:找到文件复制或移动后的位置,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文件就会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说“幽默”     
生活需要幽默,于是几乎每种报刊都给幽默留有一席之地。或叫“小幽默”,或叫“讽刺与幽默”,或叫“哈哈笑”什么的,都无不可。可能是有的编辑觉得单用“幽默”作为专栏标题还不够幽默,于是便产生了花样翻新的“幽一默”、“幽它一默”之类的幽默新家族。如《大众日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大词典》之《金瓶梅词话》词语释义存在不少疏漏之处,如“丁八”、“放水”、“水客”、“垫发”、“卖串儿”、“三不知”、“死声活气”、“激犯”。《汉语大词典》在释这些词时,多就某一例为据,或未紧扣词素究源索解,或就句释词未能照应上下文意,或忽视了方言俗语的特殊意义,存在许多未确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