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怪癖     
天才离疯子只一步之遥,这是很早就有的一种说法。但要把每一个天才都称作疯子,也缺少些情理。然而,文明世界中许多声名显赫的文人有自己不少鲜为人知的怪癖和习惯却是事实。福楼拜写书的时候别有一番情趣,他会同他塑造的主人翁一道呻  相似文献   

2.
贺志刚 《中学教育》2006,(11):57-57
最新的研究发现,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通往人类灵魂的阶梯。相比别的艺术家而言,音乐家们可能是最接近“疯子”的一群人。也许,音乐就是一张纸,正面是音乐家.背面是疯子。天才与疯子从来是一对双生子,正如狄德罗所说:“没有一个伟大的心灵不带一粒疯狂的种子。”  相似文献   

4.
狂想新世纪     
人类千万年的发明历史证明这样一个真理:科学家们其实是一群天才的疯子,或是发疯的天才。看看科学家为我们设计的“新世纪发明”,你就会发现,没人比他们更大胆、更疯狂、更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5.
光阴似箭,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后的我已经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了。我荣幸地被人们称为“拥有天才脑袋的疯子”。这是因为我的发明常常令人琢磨不透。例如:我用DNA遗传密码的破解发明了DNA环保汽车;用毛笔  相似文献   

6.
↑33.纳什的妹妹也十分赞同这个意见,她说:"在别的地方,如果你行为古怪,会被当做疯子,可是在普林斯顿,这个有许多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学术氛围极为浓厚的地方,如果你行为古怪,人们会想,你可能是个天才."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数理化》2010,(6):40-41
←33.纳什的妹妹也十分赞同这个意见,她说:“在别的地方,如果你行为古怪,会被当做疯子,可是在普林斯顿这个有许多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和费尔兹奖、学术氛围极为浓厚的地方,如果你行为古怪,人们会认为你可能是个天才。”  相似文献   

8.
《求证》是戴维·奥本的一本关于解答凯瑟琳疑惑的戏剧。该剧以父女关系为主线,一步步地解答了凯瑟琳关于自己是疯子还是数学天才的疑问,在回答自己的这个问题时,她也向世人证实了女性在数学领域的能力,并在求证的过程中收获了亲情和爱情。  相似文献   

9.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很久以来一直是英国文坛上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天才,也有人认为他是个疯子。有人把他的洋洒文字当作圣明启示而顶礼膜拜,更有人认为他的说教哲学只是痴人说梦,胡澹呓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对他的评价也是莫衷一是。但在当今的文  相似文献   

10.
霍兰德中校是美国空军飞行员,也是一位飞行天才.在他长达30年的飞行生涯中,曾驾驶B-52重型战略轰炸机无数次出色完成飞行任务. 但这位天才,同时也是个酷爱冒险的疯子. 一次,霍兰德的女儿要参加一场学校的棒球比赛,正赶上他有飞行任务,不能到场观战.飞机起飞不久,他没有与机组人员商量,突然私自改变航线,驾驶B-52飞向女儿就读中学的操场,来了个漂亮的超低空飞行,为女儿助威.可奇怪的是,如此严重的违纪行为,却并没有受到军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生》2013,(Z2):122-123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而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触摸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你可以将这本书当小说读,每一个案例都非常有趣;你可以当它散文读,每一篇文章都流畅而富有意义;你更可以将它作为案例来研究,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生动。  相似文献   

12.
最新的研究发现,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英国文豪乔治·奥威尔、音乐天才莫扎特、西方哲学泰斗康德等21位在文史哲领域独领风骚的大师,生前都患了一种自闭症——艾斯伯格综合征。在导致他们行为怪异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爱尔兰精神病学家、同时也是艾斯伯格综合征研究专家的迈克尔·费茨杰拉德教授对历史上一些最具想象力的艺术家进行了精神病学分析之后提出:“疯狂”与“伟大”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艾斯伯格综合征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影响巨大,可是对人的智力并没有什么影响,患这种病的人反而容易拥有超常的艺术创造力和高超…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     
吴一平 《教书育人》2005,(10):64-64
一个疯子走在街上。忽然,这疯子砸碎了一家商场的橱窗玻璃。这个疯子的行为是破坏性的。  相似文献   

14.
给疯子照相     
精神病院来电话说,有个疯子闯进了资料室,把所有的资料连同照片都毁了。管理疯子必须建档存照片.精神病院请我马上赶过上给疯子们照相。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数学家们都被认为是“天才加疯子”,他们只沉醉在数字王国中,古希腊几何学家毕达哥拉斯创立毕氏学派、发展哲学宗教,阿基米德更是被罗马士兵杀戮时还忘我地在沙子上进行演算。17世纪的帕斯卡尔(或译巴斯卡)和牛顿,20世纪的哥德尔(Godel)——这些数学家给人的印象就是苦行僧,远离了正常的生活来追求真理,这些视名利为浮云,追求真理的俄国数学家也相当罕有,几乎无法让人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奖获得者纳什,曾经一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并被人们认为永远也不会有大的出息——他在读中学时,物理和化学成绩经常考零分,因而性格孤僻;高考失利后,因为时常对着天花板发呆,被别人称为疯子,并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在他沉醉于数学王国中的那么多年里,竟然被别人淡忘,甚至有人以为他已经死去……直到1994年荣获诺贝尔奖,人们才忽然注意到他竟然还活着,并称赞他为天才。  相似文献   

17.
广告创意:因热爱而疯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闵浩  王微 《大学时代》2005,(11):24-25
魏闵浩说,广告创意这个职业本身就是要打破一切羁绊、一切传统,所以这个行业内不乏疯子。他还说,做一个疯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做一个创意疯子却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8.
李静 《山东教育》2008,(1):61-62
疯子,是人类中的另类。在一个疯子的世界里,疯子有着绝对的自由,又是十足的病态,这是怎样的令人羡慕和无奈?然而疯子也是人,他的话中不乏歪打正着之理,譬如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语文课堂教学经历,让我有一种近乎疯狂的感觉。曾经疯过的峰子如此道:  相似文献   

19.
李娥 《文教资料》2006,(23):77-78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疯子”的意象频繁地出现,这些疯子意象表面上疯癫的症状有所不同,但是细加考察中国文学的全部传统,我们不难发现,疯子意象有着形象的相似性和内在精神机制的稳定性。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疯子意象既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又由于时代的变化而蕴涵更加丰富的隐喻意义,审美价值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法律咨询台     
案例一:王某是个女孩子,平时调皮好动,玩起来像个男孩子,高兴时会不顾周围情形高声叫喊。老师曾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说王某是疯子。随即,全班小朋友都学着老师叫王某“疯子”。在阵阵“疯子”的叫声中,王某变得很神经质,整日情绪高度紧张,行为拘谨,生怕稍有不慎,又被人叫做“疯子”。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