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尤其是"任务驱动式"的作文模式更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时事评论能力。因此,时评写作理应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时评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时事素材""分析说理方法""语言表达手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积累,以提升学生时评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作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教师出作文题目,讲解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渡承接,如何首尾呼应,如何点题等,试图通过"教"使学生达到"合格作文""满意作文""高分作文"的水平。实际上,学生被动接受作文的条条框框,作文变成了"做出来的文",没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有的只是完成作文后的长叹——唉,终于完成了!儿童写作,本质上反映的是学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谈到习作,学生往往谈"文"色变,觉得"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手。笔者认为养成作文积累的习惯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也是为学生今后走进"行云流水""笔下生花"的境地奠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重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紧跟高考作文改革的步伐,努力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立足课文范例""关注课堂专题训练""创新作文批改方式"三方面分析了如何训练学生思维才能让他们写出言之有物、有序、有文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最大的障碍还是无话可说。因此,一到作文课,学生就临时"编文""造文",无病呻吟,真情实感无从谈起。为此,要真正解决作文问题,语文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工作,不断充实素材资源。素材当然来自生活,好教材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主要栏目:"妙文博览""思维演练场""作文疑难病矫治""名师教你""中等作文升格范例""特别关注""古诗文品读""作文童话城""成长故事""童话芳林""小小诗人""我爱动物""走进自然""奇思妙想""我也幽默""探索之旅""心里话""幻想的天空""真情快递""作文接力""看图写话"。  相似文献   

7.
学生作文呈现"无德行""无生活""无生命"的"三无"现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灵性的保护和培育,使得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味""言之有理",使学生的作文具有灵性美。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之前,教师要在中文教学中培养其情感因素.不过,只有对当今作文的时代特色、"语""文"分离的现状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了更为详尽的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刘勰主张"为情造文"。情感充沛的作品,读之赏心悦目;缺乏情感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可是,学生的作文"假""大""空"屡见不鲜,如何引导学生"为情造文"呢?在进行新概念快速作文的实验中,我是这样做的。一、体验生情,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作文前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时的准备,一方面是临时的准备。所谓平时的准备就是多看,多看书读报,多观察事物。所谓临时的准备就是需要教师在提前一天或者一周,甚至两周做好写作的准备。如,要写《我的爸爸》,就要认真观察爸爸的言谈举  相似文献   

10.
<正>有关作文教学的话题,报纸杂志、书院网络上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诸如"优秀文选""中考备战""高考冲刺",此类文题目不暇接,虽能一时应考,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了。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作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内容上看要立意新颖,具有时代风貌,文为时而作;从艺术上来说遣词造句,选材构思,语法、逻辑和修辞等要深思熟虑,精雕细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写作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11.
正这里的"文"是指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道"是指作文的一些经验和技法等:"文"道'结合"是指从"文"中感悟出"道".将"道"融人"文"中去触摸。中学的作文指导不是大学的文学理论课.更不是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对作文的经验和技法等不能"裸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要将之融化在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中,让学生去感触、感受和感悟。学生感触了,才能入骨;感受了,才能人心;感悟了,才能入脑。鲁迅说:"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说过。"他也从未写过《写作方法》或《我的写作经验》之类的专论。为此,中学的作文指导不应走讲"经"说"法"之路.而应走"文""道"结合之路。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道"是盐,它只有融化在"文"这道菜中,学生才能真正吃出滋味,才能真正从中吸收到营养。  相似文献   

12.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扭转了传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现象,打破传统束缚和僵化保守,突现创新精神,崇尚个性  相似文献   

13.
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主题为"我爱我家"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每篇作文运用的词语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许多学生平时作文,动不动就用一个"爽"字,囊括了"舒服""满足""痛快""美丽""高兴"等含义。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风格即人",说明文章和作者思想情感、行为风格是紧密相连的。在作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多地在作文的技法上进行指导,重视作文的形式,忽视作文的思想内容、真情实感。作文的生命意识逐渐被淡化,作文教学逐渐被模式化。学生作文思想幼稚没有灵魂,内容虚假没有情感。"立学"首先"立人"。先做健全人,再作健康文。在作文教学中,应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学生既要仰望  相似文献   

15.
盛丰华 《语文天地》2015,(10):58-60
当今高中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模式化,把作文规则和优秀作文模式化,压制了个性;二是成人化倾向,世故之气压倒了纯真的童心;三是知识化,作文教学成了作文知识的累积,忽视了能力培养。这就使学生想象匮乏、情感压抑,直接导致了"苦于作文"的教学现状。有效作文教学作为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和作文评价标准,它以引导学生"观察真生活,抒写真性情,表达真自我"为原则,实际上是一种作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的目的就是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又是最为薄弱的教学,出现了"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等现象。下面我就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结合自  相似文献   

17.
施宇 《语文天地》2013,(8):42-43
"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可是,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百篇文章,一个作者"的奇怪现象,也就是说,同一话题,大家的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立意,大都一样。在作文的立意上,学生主要存在"旧""、浅""、散"三大误区。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作文立意的应对策略。一、突破"旧题",引入"活水"相信不少老师都布置过《一件趣事》、《我最难忘的……》等题目的作文,很多学生拿到文题"下笔如有神"。可是,所写之事,无非是钓鱼钓虾、吵架和好、忽降大雨母亲送伞、寒夜发烧父母冒雪送医等等。此类文章陈词滥调,人  相似文献   

18.
倡导体验式写作教学,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学生的心灵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确定主题""交流体验""评价体验"三个方面谈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再从"创设体验情境""主动参与生活""在经典阅读中诱发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写作实施策略,揭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材料作文"题是提供"材料"——文字或图片等材料的一种命题形式。它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由性;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由于"材料"所具有的灵活性、丰富性、与时俱进性,以及极高的规避"猜题"性的优势,这类文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每年都少不了"材料作文"。写好"材料作文"是备考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必须予以足够重视。"材料作文"通常有以下三种:一、纯"材料作文"试题;二、"材料"+"命题"。比如,"材料"有关爱的名言或精短有启发性的故事+"命题""爱的传递";三、"材料"+"话题"。比如,"材料"+"话题""感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10)
笔者在《也谈返归作文的"本真"》(见本刊2007年7~8期)一文中陈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即现实的作文教学及其训练陷入了"功利性""技术化"的泥淖,致使"虚假为文"、"矫情为文"、"游戏为文"大行其道。这种"蒙骗作文术"不仅扭曲了中学生的作文观,而且扭曲了他们的灵魂,使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