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专家和领队访谈,对大学生徒步穿越活动参与者问卷调查,以及现场观察等调研的基础上,从户外运动风险源出发对上海市大学生徒步穿越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大学生徒步穿越存在不少风险管理漏洞,但简单禁止活动开展反而会导致风险转移和扩散;应该着重从参与者等“人”的风险因素出发防范风险事故发生,以天气变化等部分“环境”风险因素应对进行探险体验,尽快提高指导教师和社团骨干的专业能力;高校应该对网约结伴方式参与徒步穿越活动进行风险警示,并强制性要求社团制定活动风险应急预案等。  相似文献   

2.
沈纲  董伦红  刘勇 《体育科技》2013,34(4):13-15
对中国和法国两国登山户外救援体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法两国登山户外运动发展较好,但在登山户外救援的管理体制、保险体系、技术培训、人员分工方面,法国登山户外救援体系更加高效有序。建议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登山户外救援体系:加强法规建设,注重政策的落实;建立登山户外风险控制体系,探索登山户外救援的商业保险;加强全国性救援网络化建设;探索直升机救援的可行性;加强与国际救援组织的交流合作;注重专业救援人员培训,提高救援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登山是一项体育运动。以攀登一定高度以上的高峰绝顶为目的的登山也是一项探险活动。登山者,尤其是高山探险者所面对的是地球上最险恶的自然环境之一,即包括险峻的地形,恶劣的天气,严重低压缺氧等在内的高山环境。自有登山活动以来,登山死亡事件屡有发生,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大自然,参加登山及滑雪运动及高山地区科学考察的活动日益广泛开展,遇难的人数日渐增多。本文目的在于从分析国内、外登山者在中国登山时所发生的死亡事件入手,探讨登山死亡事件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登山户外运动是高危险体育项目,近十年来登山户外运动"山难"事故呈上升趋势。本文运用数据统计法、实地调查法、归纳总结法对我国登山户外运动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我国户外等高风险体育运动项目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规律,探寻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得出的结论是:在登山户外运动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中,事故发生有规律可循,是可以认识的,事故的伤亡率可以降低;系统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保障的理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够为登山户外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促使我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提升高危险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登山户外运动安全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当前登山户外运动存在参与者安全意识较弱、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不足,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及安全救援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影响登山户外运动安全的因素包括参与者、组织管理者和政府3个方面;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建议,对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总结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1999~2012年高山探险登山山难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完善高山探险登山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登山向导、加强对其管理,购买专项保险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原病是常见病,可导致登山、旅游计划失败。去高原观光、旅游、登山、探险者需要知道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本文提供去偏远高原时对高原病的认识和处理,包括自我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2004年“五一”节前后,西藏登山学校学员大胆尝试高山协作作业,热情帮助赴藏登山者开展登山活动。在他们的帮助下,广州简单任务登山队9位山友(其中3位外国人),于4月30日至  相似文献   

9.
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MEC)探索大学生户外休闲登山的体验价值,并建立其在“属性-结果-价值”上的关系链结。采用阶梯访谈法对58名大学生户外登山者进行访谈,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绘制阶层价值图。结果发现:(1)大学生休闲登山者体验价值的来源较为多元,不仅追求积极生活、自我实现和强健身心3项个人价值,还重视团队协作和环境伦理两项社会价值;(2)大学生休闲登山者在追求最终价值时,体验到的结果除了运动健身和增进友情之外,还包括正面情绪、感悟自然、压力调适和挑战锤炼等心理性结果;(3)大学生休闲登山者重视壮丽风景、体能活动、步道特性、人际交往等属性,并成为其获得生理、心理、社交等多元结果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登山     
这幅照片题名为“梦海攀登的路线”,这位登山者扛着一台四喇叭立体声录音机,单手攀登在这近九十度的垂直悬崖峭壁上,可见功夫确实不一般。登山是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的一种群众性体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冬夏秋冬,不论在非洲、欧美和亚洲的世界高峰,总有许多登山爱好者向自己的新高峰冲击。当你历尽艰辛险阻,排除万难达到顶峰时,万般胜景尽收眼底。这时.你就会觉得刚才的攀登就像一场梦似的。故曰:梦海攀登。  相似文献   

11.
防寒装备登山衣着必须配合环境的变化,而要考虑的环境因素有四个:高度、风速、湿度、温度。山间流动的空气能不断地将热量由体表移走,热量的散失是相当可观的。这种风寒效应,使得体温在有风的环境中比实际气温中要低。另外,水的冷却能力比空气高23倍,因此假如衣裤湿了,体温被水份快速冷却下来,登山者很快便会感到寒冷难耐。此时再加上高山上的寒风,便有可能造成冻伤。因此登山者必须要考虑到防寒装备的防风、防水、透气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事故发生陈述、运动线路分析、主客观因素风险梳理与具体风险类型锁定等层面重点研究了我国户外运动的四个经典案例,结果表明:所有户外运动风险事故发生均非单一因素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促成,风险识别主要聚焦主客观因素风险;其风险识别流程是:环境因素风险识别、装备因素风险识别、团队因素风险识别、组织与规则因素风险识别与行动方案等因素风险识别五大方面。其对策是:全方位提升大众户外运动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户外运动组织的资质与管理,加强对户外运动组织机构与参与人员知识、技能、装备和体能上的培训学习,构建完善的户外运动社会保障与救援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今,徒步运动正在世界上广泛开展,许多城市都在举行徒步大会,仅中国大连市就举办了四届,参加人数逐年增加,第四届时参加人数已达二十多万人。走是人出生后首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人人都会走,每天都要走,走伴随着人的一生。其实,走也是一项既简单又经济又安全的健身运动。它不受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场地器材的限制,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走出健康。如果能把走与空气浴结合起来“赤膊”徒步,效果更佳。“赤膊”徒步就是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性别,尽量少穿衣服或赤裸上体进行徒步,以达到健身的目的。怎样才能走出健康?首先,走姿自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户外运动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并享受自然.登山户外运动作为进军自然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给人们带来喜悦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风险.通过分析2013年人们参与户外运动的事故数据,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提出了一些规避风险的应对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家宇 《健与美》2023,(1):18-19
<正>计划一日户外徒步,浏览城市边缘的冬日山色,齐全和良好的装备对于安全享受运动至关重要。哪怕是在大城市以丘陵地形为主的近郊山地,海拔也可能在1000米以上。以下8种户外徒步产品是你需要的保障装备。地图map你需要一张地图——并且知道如何阅读。虽然现在的手机可以导航,但是遇到没电或搜不到信号情况依旧会产生风险,手上有一张纸质“GPS”更加可靠,选择1:125000的比例尺即可用做详细导航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男子登山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方法:运用形态机能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2008北京奥运珠峰火炬传递队21名男运动员和15名男性登山爱好者为研究对象.结果:1)优秀男子登山运动员的大腿围、小腿围、腰围、臀围、克托莱指数与登山爱好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优秀男子登山运动员的体脂率、瘦体重率、BMI指数、基础代谢率与登山爱好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优秀登山运动员的心功指数、心率、肺活量/体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优于登山爱好者(P<0.05);4)优秀登山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为4.78±0.57 l/min、通气无氧阈为3.83±0.35 l/min、无氧功率为847.02±109.25 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197.64±245.1 W,氧功率递减率28.21±14.2 W/s.结论:优秀登山运动员具有身材中等、四肢发达,下肢尤为粗壮,身体强壮的形态特征;具备基础代谢率低、体形偏胖,体脂含量高的身体成分特征;具有良好的有氧、无氧代谢能力以及对高原缺氧低压环境的良好适应性的机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登山及户外运动专项保险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登山及户外运动在我国开展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太平保险有限公司与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对中国登山协会提供的大量登山及户外运动风险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开发设计并推出登山及户外运动专项保险;登山及户外运动专项保险包括登山及户外运动无恙意外伤害保险、登山及户外运动俱乐部活动组织责任保险与天涯行登山及户外运动个人意外伤害保险3种产品,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保险范围与保险费率;登山及户外运动专项保险的推出,推动了登山及户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贯彻,丰富和发展了体育保险学的学科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导致登山成功的诸因素中,登山路线选择正确与否有着重要意义。 过河要解决工具问题,登山则必须解决路线问题。 国际登山运动历史中,由于登山路线选择不当而导致登项失败的先例很多。在我国登山运动中,由于路线选择不当,以致错过登项机会的例子,莫过于一九七五年第四次行军时,突击组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推进,人们对登山健身运动的需求不断增长,由此为民众构建更加安全,设施完善,路线合理,风景优美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已成为全民健身及户外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的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陕西秦岭构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构建规划进行研究,为陕西的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7千米,是每一位登山者都渴求跨越的高度,9年前,北大山鹰社5名学子遇难希夏邦马峰,这座山峰永远地成了山鹰社、北大乃至登山爱好者们沉痛的记忆。至今,山鹰社的老队员们仍然还记得,各路救援人员赶来合力搜救的情景。事实上,早在1999年,北大山鹰社就曾发生过首次山难,那一年,在登顶四川境内5588米高的雪宝顶途中,一名女同学遇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