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意象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作者赋予它灵性,它又包含诗歌的旨趣、体现诗词的情调。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要通过仔细品味诗词中所包含的意象,进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来准确把握主旨、全面分析,最后做出全面的理解,感受诗词的感染作用,真正地解读诗人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2.
张晓侠 《考试周刊》2012,(36):15-15
"诗言志","言为心声"告诉我们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心中的想法、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当然,诗歌也不例外,诗歌就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对于诗词中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然也是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如何较准确地把握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呢?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大家切磋。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的情感,和诗人产生共鸣。把握住诗歌的情感,是读诗的根本。因此,诗歌情感态度成了历年高考诗词鉴赏题目中的考查重点。对诗歌情感的考查不仅以直接提问的题型出现,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中国古代诗词因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魅力给广大中外译者出了难题。诗歌最注重情感传递,古典诗词英译时,最值得注意的也正是情感的传递。本文旨在通过一篇广泛流传的译文来研究汉诗英译中的情感移植。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大体有以下三类:人象、景象和物象。  相似文献   

6.
综观文学研究者就诗歌赏析提出的种种技法.可用“披文人情,知人论世,感悟妙语”来概括。然而,这一法门对于学力尚浅、古代文化知识储备极少的当前中学生而言,仍未免过于抽象和模糊.何况当下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时空因素不利于学生去体会诗词中的真实情感.更无法体味以“含蓄、凝练、跳跃性”著称的诗歌语言。致使当前学生“读诗色变”.根本无法与古代诗人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8.
每一首诗词都表达了一种思想情感,透过诗人丰富的思想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自身境遇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更好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这种情感可以让诗歌在穿越千年时空后依然灵动,充满生机.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古诗词的思想情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把握古诗词思想情感的能力呢?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根据中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史从诗歌开始.中国古典爱情诗词,是古典诗词中的耀眼明珠,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传诵永远.从句句诗词、字字殊玑中,我们感悟了它的精神和魅力.以现代人的心理,探究古典爱情诗词的真谛.透过诗词中的象征意义,我们发现了其情感和心理是一脉相承,其社会心理意义是相通相容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的诗歌,凭借它凝练的语言、饱满的形象、丰富的情感而备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如何解读诗歌,历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不一而足,但最常见的莫过于通过把握情感来解读诗词、鉴赏诗词。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方法,现以下面两首诗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情感来解读诗歌。  相似文献   

11.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古典诗词教学能够用声音教学再现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吟诵诗歌、再现诗歌中的音乐、学习古人音乐描写法等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听觉效果;同时,古典诗词教学能够用色彩和画面渲染诗歌意境,强化学生的视觉印象,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体味诗人的情感。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古典诗词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抒情主人公及其时空立足点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贯通理解诗意、深刻体悟情感、多样解读诗词三个方面探讨了正确把握抒情主人公时空立足点在鉴赏古诗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近几年的古典诗词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能够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也能联系到一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但在描述诗词意境的特点和情感时,或是茫然失措,或是失之偏颇,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究其原因,则是学生对意境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描述意境的"专业术语"来进行表达。而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又直接关系到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技巧和语言风格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6课。 【教学理念】诗词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从诗词的特点探究其教学,应强调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应注重诵读欣赏和想象品悟,以画面的形式再现诗歌的意象,诵读激活画面,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题目令许多教师和学生颇感无奈,一是因为学生找不到有效的复习方法,二是因为他们学了许多方法但在做题的时候仍不能读懂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笔者在总结多年诗词鉴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诗歌鉴赏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诗歌作品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不少古典诗词的作者都通过创作诗词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张和态度。高中学生诵读古诗词时,要找对阅读诗歌的路径,尝试捕捉作品中的各种信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把握诗情。这样的古诗词鉴赏能让学生不仅读懂古诗词的意思,更能把握其中的情意,体会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一、关注显性信息,形成表象不少古诗词作品中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在表达情感上一般都比较含蓄。但是值得注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想象力高、情感丰富、语言凝练等特点,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种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能充分体会到古人的意趣与思想。但是,由于时空的局限性,学生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认为诗歌学习较为枯燥,有畏难情绪。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方向:视听结合、情绪调动以及开放教学时空,旨在解决诗歌难理解、易枯燥的问题。在文中,笔者也以自身的教学经历为例,充分说明上述方式的可行性,阐述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最大限度地实践上述理论,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诗歌教学课堂中参与进来,徜徉在词韵歌赋之中,感受诗词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8.
诗歌之美无处不在,对于诗歌的品读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本文试以《商山早行》为例,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意境,技巧,情感五个方面来品读,领略诗词中的大美。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60):20-21
<正>诗歌教学比较特殊,在教学中要能体现诗歌的特点,更要通过诗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及时引导,通过活动体现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诗歌中的古典诗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歌中凝练的语言、深情的表达、巧妙的结构、新颖的立意、特殊的角度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且通过诗歌学习,学生的心灵受到滋润,情操受到陶冶,毕竟诗歌距离学生较远,立意比较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如何让学生爱上古典诗词,让学生走进诗词世界,与教师一起穿越时空,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诗词的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近年来的中考更是加强了对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诗词,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初中诗歌赏析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诗歌的语句;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