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荀子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等人为的努力,来改变人类丑恶的自然天性。为此他提出要尊师重教,提出"师术有四"的为师之道以及学、思、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荀子教育思想中先进而积极的成分,对当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我国先秦儒家代表之一,被后世奉为中国礼法传统的奠基人。其礼法思想以"性恶论"为人性基础,以"礼法"为核心范畴,强调道德修养与政治地位的对应。荀子礼法思想重视人性,重视礼法制度的价值追求,重视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孟子和荀子都尊崇孔子,二者都从孔子那里寻找知识和道德资源,并根据不同的理解形成各自的教学思想和观点。二者的分歧源自前者尊"德"而后者主"知",首先表现为人性论的不同解释,然后由人性论的不同解释演绎出二者不同的教学主张。孟子假设人性"善",主张"明心论",较注重德性修养,重视"思"、"行"和"自然之教";荀子假设人性"恶",主张"博学论",较注重知识学习,重视"学"、"知"和"人为之教"。  相似文献   

4.
施道全 《文教资料》2009,(10):89-9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化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在充分把握人的本质的基础上,科学地灌输社会主义道德观,同时注意社会环境的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建立有层次的道德体系,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效果,从而真正使受教育者接受社会要求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再外化为良好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作为先秦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荀子与孟子虽然在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治理路径等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人在尊崇孔子、发展儒家思想、批判非儒学说、王霸观念、重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交集面。在某些问题上,荀子在批评孟子时,也受了被批评对象——孟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位芳 《华章》2010,(31)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同时又论证了人具备"知"和"能"的资历,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提出了"化性起伪""弃恶为善"的人性改造论.荀子德育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对我们今天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君子文化由孔子立基,孟、荀各自深化发展。如果先抛开孔孟之间不谈,专就孔荀之间而言,孔子、荀子的君子思想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聚焦于"学"论视域下来看,两者的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君子养成上,都重视"学"的作用;在学习内容上,都注重对"六经"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都强调知行合一和仿效贤者。两者的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目标上,孔子认为圣人很难达到,"学为君子斯可矣",而荀子则认为"圣可积而至",主张君子要学为圣人;在学习内容上,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而荀子则主张"学至乎礼而止";在学习方法上,孔子重视君子"为仁由己"的内在自觉,而荀子则强调君子要外求于礼义师法的规范和引导。从"学"论视域来看,孔、荀荀子思想的异同大体如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异同,既反映了孔、荀之间儒家君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也表现了孔、荀对儒家君子文化确立的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秦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荀子与孟子虽然在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治理路径等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人在尊崇孔子、发展儒家思想、批判非儒学说、王霸观念、重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交集面.在某些问题上,荀子在批评孟子时,也受了被批评对象--孟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思想是荀子思想体系中被忽视的重要内容。天人观和人性观是荀子证成其"分"思想的重要根据。荀子从"治的达致"和"群的维系"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分"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下阶段的思想文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性善”与“性恶”这一人性理论的根本不同是孟子与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差异。由此出发,在德育方法上,孟子侧重自我教育,强调由内而立;荀子则侧重外在教化,强调由外而求。孟荀在人性理论基础和德育方法上的差异也直接的表现在德育目标的不同上。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的人性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课题。对荀子的人性思想需要通过多维度去理解分析才能很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12.
荀子、董仲舒的治道思想都是在国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提出来的.两者治道思想的共性与差别在于:在管理本体论上,荀子要求管理者面对自然之天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而董仲舒认为“天”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原,也是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准则的唯一来源;在管理行为观上,两人都继承了经典儒家的管理行为理论,主张为政以德和贤人政治;在管理价值论方面,都认同“不与民争利”;在管理人性观方面和管理控制论上,都认为人性可塑、导人为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荀子的美学思想。从其哲学的思想基础"性恶论"入手,辨析了其"性伪合"的美学观,分析了美感的本能与合乎礼义以及"夫乐者乐也"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管理心理思想是以“人性恶”为基础,提出了明分使群、知人善任、多途激励、集权同心、衡听显幽等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并指出了管理者应具备的君子人格特征。这些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尽管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建立"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宏观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水平,创造出更多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而且能够在微观层次推动理论创新,加快理论向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16.
李强 《中文自修》2011,(1):45-46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这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人的"不忍之心"。孟子的性善论对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蒙学课本《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在人性的问题上,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轮,主张性恶论。"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性恶》)这些说法,都是强调生来就如此的叫做性,大致指人的耳、目、口、鼻等感官的生理功能,或自然的本能。如果顺着这种自然本性而行动,不加约束和限制,社会就会产生争斗、残害、淫乱等行为,所以人性是恶的。荀子说:"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即人为的意思。荀子认为,善的道德意识是后天人为修养的结果,这种后天人为的修养就叫"伪"。人性善恶的论辩,是一个世界性开放的命题,这个人类莫衷一是的难题,可以永远有兴趣地讨论下去。——编者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世界各国尽相学习的国家。不仅学习他们的体制、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可见两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地位。而美国与德国由于国情不同,音乐教育思想也必然具有差异性。但通过对两国的音乐教育思想文献进行仔细的分析,两国在音乐教育思想上还是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都主张音乐教育强调音乐实践,而音乐实践应该以音乐要素的学习为起点,将音乐实践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注意传承音乐的文化性和民族性思想。可见,音乐教育的"体验性"、"实践性"、"要素性"、"生活性"、"文化性"、"民族性"是两国音乐教育界在音乐教育思想所达成的共识,是两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8.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值得反复涵泳咀嚼。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除恶向善则须靠礼仪矫正,因而特别重视后天的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其著作开篇即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自称是孔子传人,其著作也以劝学张目,表面上看只是继承儒家劝学传统,其实着眼点明显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  相似文献   

19.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这一命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中对人性的论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孟子荀子二人在人性的论述上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对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荀子的管理心理思想是以“ 人性恶”为基础,提出了明分使群、知人善任、多途激励、集权同心、衡听显幽等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并指出了管理者应具备的君子人格特性,这些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