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逢单月上旬出版。本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欢迎校内外广大作者投稿。(二)本刊倡导学术创新,经世致用,重点刊用有创新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学术探讨价值,或能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咨询、创造舆论环境的论文。文稿务求立论新颖,观点明确,论据  相似文献   

2.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是理解江泽民科技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江泽民科技思想中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规律,进一步端正了国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准确概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3.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提出的理论价值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宣传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其现实价值在于适应中国崛起,适应全球化和国内社会变革,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与大国的崛起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大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规律,高校科研管理要摒弃短期行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4.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2):F0002-F0002
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也需要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术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学报是大学的学术文化品牌。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大作用。学术理论期刊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链条,学术理论期刊的编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科学报工作者既肩负着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又担负着塑造高校学术形象、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大责任。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我们广大社科学报工作者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此,我们倡议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分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现状·问题·建议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设是“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是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逢单月上旬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目前主要开设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栏目。热忱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惠赐力作。  相似文献   

7.
(一)《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逢单月上旬出版。本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欢迎校内外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8.
敬启     
《高校理论战线》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月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近年来,我刊通过封面宣传各类高校,沟通我刊与各校之间的联系,提高和扩大被宣传学校  相似文献   

9.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国家文化力量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则承担着其有效运作的任务.本文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体系为对象,通过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体系现状的分析,根据其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敬启     
《高校理论战线》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月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把哲学的学术目标视为是对理性、自由的终级把握,而把哲学的社会实践目标定位转化为社会实践各领域的一般理论.一旦社会实践把握了哲学的理性、自由,哲学的使命也就结束了.社会实践中各领域的超越、创造,只能是这些领域的事情,并不与哲学有任何联系.这就切实地表现出马尔库塞哲学学说的形而上学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科学诉诸实验。冯友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理性剖析后,认为宗教建构在迷信与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与科学相悖离,所获得的境界低于哲学的境界。于是,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观点。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但笔者认为,他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以哲学代宗教”在当下的境遇里,缺乏必要的社会和思想上的普世基础。在成事在人,谋事也在人的情况下,哲学是代替不了宗教的。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里给人们予温情脉脉的终极关怀,为人类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心理学家》2013,48(3):157-164
An unfortunate lack of communication m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This state of affairs is magnified by the need for scholars of education to come forth in addressing broad ranging political issues surround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public education. It seems that although the very scholars who are needed for enlightened dialogue on these matters are, instead, only talking within tight discipline-bounded circles. This work seeks to jump start the wavering cross-discipline conversation, particularly betwee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by proposing pragmatic philosophy as an intellectual and visceral counterpart to the social science inquiry that is the province of our field.  相似文献   

14.
本体是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根本性的范畴。而亚里士多德和斯宾诺莎分别是古代和近代两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哲学家。将他们两人关于本体的学说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可以突显出它们之间“多”和“一”的不同,并据此来反照现代性和反现代性之争的本质,以及帮助我们思考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跨越与发展——主观幸福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文知识的核心命题,心理学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幸福。主观幸福感研究始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部机制,从哲学思辨转移到科学实证,从理论研究转移到社会应用,从学术研究转移到幸福感提升,激发当代“幸福革命”。早期重点是调查幸福感,主要是沿着入口统计维度进行实证调查,侧重比较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差异;中期重点是解释幸福感,理解幸福感形式的内部机制,主要有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两种理论框架;近期重点是侧量幸福感,更加重视幸福感理论与测量的互动,建构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种测量模式;现代的重点则是应用幸福感,融入社会发展体系,成为重要的社会指标,具有诊断、调整、互补、发展功能;未来的核心是提升幸福感,力图把幸福感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充满温暖的幸福体验,实现人类幸福的最大化,创造幸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多元化,我国的“理工科学生”开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理工科院校的培养观念上就必须要树立起“大科学观”。既要抓住现代科学整体化、演绎化、社会化的结构特点,又要加强科学文化各个方面特别是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使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在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今天,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成为每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一个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文化中的“和谐”观念起源于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渐把它作为一切社会、自然现象的终极属性,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本体色彩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自觉以和为美,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艺术哲学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19.
Olssen has recently claimed tha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eing a derivative of mainstream psychology, is a sham, a pseudo‐science based upon outdated positivi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an inappropri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individual behaviour and of mind. This article argues, firstly, tha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as a certain independence of psychology in general; secondly, that most modem psychology does not rely on positivism; and, thirdly, that whatever the ultimate roots of behaviours and mental phenomena, it is perfectly logical—indeed it is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discipline—for psychologists to concentrate upon studying and working with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重视自然科学,忽视哲学社会科学,以致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为此,医学院校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高度,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意义,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