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郑瑞鑫书友的隶书作品大气宽博,气息绵厚,字态古雅,有汉隶《石门颂》意蕴。此作用笔苍涩,点画线条厚重沉实,起笔多用藏锋,取逆势;字形多取扁势,结字较为生动,例如:"屈""旗"字,平中寓奇,静中寓动;章法布局疏朗端庄,落款用小字隶书与正文主次分明,和谐统一。此作不足之处主要是笔画搭接处缺少  相似文献   

2.
正于万里书友的行草书中堂,整体气息完整,书写流畅,字形较为丰富,体现出作者较好的书写和驾驭作品的能力。全篇以草书写就,草法运用熟练。笔画多用圆笔,线条圆润少顿挫之笔,字形大小穿插,空间对比明确。此作在以下两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字形大小穿插不够自然,有摆布之嫌,如:"年""盛"等字过分放大,在全作中较为突兀;另外,草书书写贵行气连绵、气息连贯,字与字虽不相连属,但仍可运用字势、笔势的连  相似文献   

3.
悟室评书法     
正申晓炜书友的楷书,深得褚遂良神韵,是一幅成熟的楷书佳作。整体看来,字的占格比例适中,无臃肿、稀疏之感,与褚字相合。由于是大幅多字作品,写好更是不易。整体来看,作者笔法娴熟,用笔老到。但有些长的笔画,笔锋不够流畅,线条缺乏弹性。楷书,难在每个笔画从起笔、行笔到收笔整个过程的提按、起伏,既要表达书写者的情绪和内涵,还要展现出作品的生动、鲜活。建议作者对照原帖  相似文献   

4.
正徐开源书友的隶书条幅作品,师法《曹全碑》,作品整体气息灵动舒朗,典雅工稳,结体宽博端庄,同时保留了《曹全碑》中宫收紧、主笔外放的主体特征。其点画线条从容舒展,用笔平稳流畅,足见作者具备较深的隶书功底。不过个别字处理欠妥,如"风(風)"字字形重心偏高,"苍(蒼)"字上松下紧、重心不够稳定,以及"有""老"等字字形稍显松散。如能在字形结构上再稍加调整,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正陈家骅书友的楷书中堂,气息雄浑,笔致沉厚,点画线条饱满,具有较好的笔墨张力。其起收笔藏头护尾,笔画较少出锋,藏锋处多用圆笔,收笔处笔锋较为含蓄,如"厚""幼"二字竖钩的写法。另外,落款用笔追求颜体厚重自然的笔画特点,稍有何绍基轻松灵动的笔意,整体较为自然流畅。其不足之处在于字形结构的处理不够稳定,未能  相似文献   

6.
取源舍流 升华书格 于洪利先生的隶书,行笔沉稳,线条凝练厚实.结体宽博方整,立字稳妥.布白疏密得法,整体融洽. 以下几点,还请留意. 1.场线条要舒畅.如:"梅、上"等字中的笔画,故意颤抖,气血不畅. 2.折画失范.如:"寒、雪"字右上方折角,形态怪异,有丑书之嫌.  相似文献   

7.
线条刚健尚需规范刘杰先生的隶书作品很有特点,笔画挺拔,刚健有力,极富弹性。如藏字的戈钩(隶书中写作捺画),达到了可称善称妙的水平。遗、满、常等字中的竖画,刚柔相济,以刚为主,极有立体感。遗字和金字的捺画也写得较出彩。敢写敢放和不受拘牵是优点,如果不讲规矩,随心所欲也不能令人称道。这幅作品中的不少笔画质量不高,有些笔画的粗细变化道理不足。如藏字和万字的草字头,左边写得粗重,右  相似文献   

8.
去拘谨求舒展王义杰先生颂奥运书作,下笔遵法,收笔守度,运笔熟练,线条沉凝,笔画温厚圆融。结字稳健,笔画穿插合度。正文布局匀整,字距大于行距,非常切合隶书正文排列之规限。从总体看,其功力自不待言。概览这幅作品,还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9.
书法     
正李东书友的行书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舒朗开张,气象开阔。作品点画较为硬朗,线条苍涩,字形结构舒展,多取左低右高之势,由此可见作者具有较好的书写功力。但遗憾的是用笔略显单调,点画形态单一,如"碧""鹰""廓"等字的撇画,及"湘""江""漫""流"等字三点水的写法缺少变化。建议作者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深入经典碑帖,丰富笔墨表现技法,提高作品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0.
正徐晓萍书友的隶书作品,取法汉《曹全碑》,用笔熟练,字形端庄平稳,结构舒展自然,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曹全碑》秀美端庄的书法特点。但从全作分析,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曹全碑》笔画丰腴饱满,此作用笔上略显单薄,笔画纤细。第二,个别点画笔势不够准确,比如:"悲"字心部笔势翻转僵硬,影响整个字的流畅。第三,用笔质量需  相似文献   

11.
线条清秀 结体欠佳 李庆年先生的隶书,中锋运笔,行笔流畅,线条圆匀,笔画舒展清秀."得"、"温"、"盈"等字的波画,"今"、"家"、"成"等字的捺画,写得相当有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曹全碑>.结字体势分张,字体清丽.章法空疏,整体清新清雅.  相似文献   

12.
正作品简介印文:张(张)虞人。时代:汉。尺寸:纵20毫米,横20.5毫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欣赏:此印,为汉代白文私印方折类布局的典型作品,字形结构森严,线条方折整饬,干净利落。"张(张)"字的块面线条处理,是本印的亮点,活跃了印面沉闷的气氛。由于作者将此字的下部和"人"字的笔画进行了装饰和  相似文献   

13.
西汉石刻隶书处于篆隶嬗变之中,虽然数量少,但有独特的风格。它们的点画姿态逐渐丰富,易圆转线条为方折直线,增加了粗细提按变化,波掠笔法时有所见;字形受材质、刊刻工具等影响,呈现出方平拙朴的自然风貌;结字以方扁取势,重心下移;笔画增减自由,形体尚不定型;章法上或浑然一体,或行列分明,字与字之间一贯而下,保证了纵向行气的贯通。  相似文献   

14.
秀润典雅存良除莠徐德俊先生的隶书《渔家傲》,是一幅难得一见的作品。用笔娴熟,线条刚柔相济,干净利落。波磔分明,笔画清劲秀逸,有韵味,有灵性。结字方正,字体秀润,端庄典雅。像无、起、烟、未、不、  相似文献   

15.
正再靠帖再完善姜翠菊书友的隶书,行笔自然,线条温蕴,有良好的临帖基础。隶书的标志性笔画——波画和捺画,写得出色,如"西""风(风)""下"等字。结体活脱。正文排列字疏行密,大疏大密,特点鲜明。此作瑜瑕互见,以下几个方面尚需加强。一、下笔要准确。如"鸦(鸦)""家"字的点画,"水""古"字的竖画,入笔处露锋明显,应尽量避免。二、有的笔画质量待提高。如"小""水"二字的竖画,  相似文献   

16.
正陈益曼书友的楷书中堂取法魏碑,点画劲挺方硬,用笔果断沉实,尤其是方笔的运用较为突出,可见作者对折笔的运用十分熟练。此作结字多取平正之势,但字形略长,如"酒""初""皆"等字,不易表现古朴稚拙之意。因此,建议作者进一步丰富字形体势,提高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摒弃俗写追求纯正涂文治先生的隶书作品基本上掌握了隶书的用笔方法,挥毫驭墨比较熟练。行笔沉稳,笔画舒展自如,尤其是波画、捺画敢于肆展,线条质量较高,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结体活脱,主笔突出,分背取势,结字毫无板滞之累。正文布局妥贴,字距大于行距,分行布白比较讲究。  相似文献   

18.
正笔画明显为露锋者,如"引"字第一笔的入笔以及右边竖画的入笔皆锋芒外露,"座"字"广"部的横、撇起笔处皆为露锋。笔画为藏锋者,如"寺"字长横的起笔,"畔"字"田"旁第二笔横折的起笔。另有很多笔画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其原本的状态是藏锋还是露锋。比如"莫"字长横的起笔,"露"字第一笔短横的起笔,拓片上没有呈现出锋芒,而书丹时有可能是藏锋,也有可能是露锋。随  相似文献   

19.
规限还需守靠帖奠功底孟炳卫先生的隶书作品,用笔大胆,笔厚墨重,笔画结实,如钢似铁。并且有方笔,有圆笔,方圆兼得。结字活脱,体势不局板。  相似文献   

20.
正邓树垣书友的行书对联,笔力劲健,字势开张,线条点画收放自如。从其用笔、结字特征可知,主要取法"宋四家"中的黄庭坚。黄庭坚行书以长枪大戟、提按起伏、风神洒荡著称,此联在点画形态和笔致意蕴方面较好地表现了这些特征。然黄氏行书因结字方式千篇一律、有摆布之嫌,为后世书家所诟病。因此,希望作者在掌握用笔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字形结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