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利用Fenton氧化处理某废油提炼厂的高含油工业废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Fenton氧化最佳实验条件为:pH=3,H_2O_2投加量为60 mL/L,n(H_2O_2)/n(Fe(2+))=15,反应时间为90 min.在此条件下,Fenton氧化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49.2%。基于实验数据建立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得到制约Fenton氧化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H_2O_2投加量,反应的初始活化能为9.15 kJ/mol.  相似文献   

2.
以纳米TiO_2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价廉、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纳米TiO_2催化剂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光催化处理,研究了光源种类、pH值、苯酚初始浓度、催化剂的用量、添加H_2O_2对降解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改变催化剂的投加量,调节适当的pH值,减小溶液的初始浓度,适当加入H_2O_2氧化剂等方法,可以提高含酚废水的处理效率。当苯酚溶液初始溶度为100mg/L,催化剂的用量为1.5g/L,溶液pH=4,氧化剂H_2O_2用量为2.5ml/L时,紫外光照反应4hr,苯酚降解率可达56%。苯酚浓度不高时,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以乙二醇做溶剂,水合肼做还原剂,从钴的氯化物中制备金属钴粉.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加料方式,分析钴粉产率和清液中钴离子的残余率,寻找了制备超细钴粉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85℃,还原剂初始浓度比为2.5,钴离子初始浓度为1.00mol/L,反应时间为20min;并研究了产品的后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6,(2):35-38
采用化学沉淀法在碱性条件下以硫酸铜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通过控制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制备纳米Cu2O。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表征Cu2O的晶型结构和微观形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Na OH浓度为2 mol·L-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的试验条件下得到粒度均一、高纯度的正方体纳米Cu2O。  相似文献   

5.
用芬顿试剂氧化处理气田废水,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它们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过氧化氢>硫酸亚铁>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最佳实验条件分别为H2O2浓度为500 mg/L,FeSO4浓度为30 mg/L,pH值为3,反应温度为60℃C,反应时间为2小时.  相似文献   

6.
通过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水杨酸与乙酸酐的酰化反应为探针,探讨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水杨酸与乙酸酐的酰化反应为探针,探讨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焙烧温度、水杨酸与乙酸酐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焙烧温度、水杨酸与乙酸酐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2-)/ZnO-Ti O_2固体超强酸对合成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合成高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了各种合成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配比及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吸收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根据实验分析得到最佳条件为:m(CMCNa)/m(AA)=0.1,m(NMBA)/m(AA)=2.9×10-2,m(Na2S2O8+Na2SO3)/m(AA)=6.5×10-3,m(Na2S2O8)/m(Na2SO3)=2,中和度为70%,反应温度20oC,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吸收0.9%的Na Cl水溶液为99 g/g。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染料初始浓度等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橙黄Ⅱ染料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2、温度为43℃、反应时间为12 min、H2 O2用量为2.0 mmol·L-1、染料初始浓度0.8 mmol·L-1时橙黄Ⅱ的降解最为理想,脱色率可达到83.7%.  相似文献   

9.
偶氮类染料废水具有色度大,生物可降解性低,难于处理等特点,本文用甲基橙模拟了具有偶氮类结构的废水,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对其降解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究,包括最佳温度,最佳PH,最佳反应时间,最佳H2O2浓度,最佳Fe(2C2O4)3浓度等五个方面。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探究得到了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甲基橙降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2~3范围内,温度为40℃,Fe2(C2O4)3浓度为30mg/l(最终浓度),H2O2浓度为0.2mol/L(最终浓度)时,甲基橙的脱色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8,(11)
一、原理的比较旧法制氧:2KClO_3(?)2KCl 3O_2↑或2KMnO_4(?)K_2MnO_4 MnO_2 O_2↑新法制氧:2H_2O_2(?)2H_2O O_2↑二、反应条件的比较从反应的条件看,旧法制氧中需要加热,既浪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电解-Fenton联用技术对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溶液初始pH、铁屑投加量以及H_2O_2投加量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采用微电解法对活性艳蓝X-BR也具有一定的脱色效果.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X-BR溶液,初始pH为6,铁屑投加量为100 g/L,反应30 min可达平衡,脱色率在70%左右.H_2O_2单独加入染料废水时仅有微弱的脱色作用,但将其加入铁屑-废水混合体系后可以显著提高铁屑对活性艳蓝的脱色效果.在最佳的微电解处理条件下,再加入体积分数30%的H_2O_260 m L/L,20 min就可将脱色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柠檬酸三丁酯。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催化剂种类、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采用一水合硫酸氢钠为催化剂,醇酸摩尔比为4:1,反应时间为2.5h,反应温度为115℃,柠檬酸三丁酯的酯化率可达96.94%。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聚乙烯醇的非纺织领域的应用,试验在水溶液中氮气保护的情况下,以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为交联剂.铈4+引发聚乙烯醇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丙烯酸中和度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得到如下最佳反应条件;胶联剂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0.14;引发剂与聚乙烯醇的摩尔比为0.04;单体丙烯酸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h;丙烯酸中和度为50%。在该条件下制得吸去离子水高达500余倍的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改善钻井液的流变性能。采用水溶液聚合,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共聚物型降滤失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3:2,单体加量10%,引发剂加量0.2m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h。同时对其降滤失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高锰酸钾法制备对硝基苯甲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锰酸钾和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合成了对硝基苯甲酸.考察了制备对硝基苯甲酸时反应体系的酸碱性、稀硫酸浓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对硝基苯甲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稀硫酸浓度1.5mol/L、反应物配比5: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为最适宜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固体超强酸C_3N_4-SO_4~(2-)在合成乙酸乙酯的酯化反应中的酸催化性能,最佳的反应条件为乙酸和乙醇的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0.7g、反应时间为1 h。酯化率最高可达到98.07%,催化效果好于浓硫酸,重复使用控制在4次以内酯化率都在80%以上。浸渍不同浓度硫酸铵溶液的固体超强酸对萘酚溶液降解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均具有光催化性能,浸渍液浓度为1.0 mol/L下制得的C_3N_4-SO_4~(2-)光催化剂对萘酚的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无机化学中,在介绍 H_2和 CO 这两种可燃性气体的还原性时,是以它们能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例进行说明的。其中 H_2还原 CuO 的实验是先通入 H_2,待试管中的空气完全排除后才能加热 CuO,原因是 H_2与空气中的 O_2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爆炸。而 CO 还原 CuO 的实验却先加热 CuO,然后再通入 CO,这样并没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在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提出,H_2和 CO 都是可燃性气体,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 H_2和 O_2的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而 CO和 O_2的混合气体却不会发生爆炸呢?对这个问题应该从混合气体爆炸反应的机理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在50 m L三角瓶中定量添加毒死蜱药液和固定化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包埋条件对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毒死蜱的影响,最后将固定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表明,游离化菌体的菌龄为20 h对初始浓度为50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从降解曲线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菌降解毒死蜱的反应时间为24h时降解率达75.4%;菌体和海藻酸钠溶胶的包埋比为1∶20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为76.8%;随着成型剂Ca Cl2浓度的增大,固定化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先上升后下降,Ca Cl2浓度为2%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大为82.6%,海藻酸钠溶胶浓度为3%对初始浓度为5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大为85.7%。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浓度(A)、Ca Cl2浓度(B)和固定化时间(C)三者对固定化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影响次序依次为CAB,最优水平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3.0%、Ca Cl2浓度1.5%和固定化时间32 h。因此,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较高,在毒死蜱水体污染的降解去毒方面具有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去除色度高、有机成分复杂且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的染料废水中染料罗丹明B。方法:利用共沉淀法将Fe负载于活性炭上形成具有较强催化性能的催化剂(Fe-A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Fe-AC进行表征分析,并探究在超声波强化非均相Fenton体系下,不同操作条件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Fe成功负载于活性炭孔道中。在Fe-AC/H_2O_2体系中,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72.7%,而在US/Fe-AC/H_2O_2体系中,罗丹明B的脱色率达99%。结论:超声波对罗丹明B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了罗丹明B的降解速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罗丹明B的去除率与催化剂投加量成正比,与染料初始浓度成反比,并且染料初始pH和双氧水投加量的最佳值分别为3和7mmol/L。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粉煤灰为吸附剂,探究不同的氨氮初始浓度、粉煤灰用量、pH、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下对氨氮吸附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结论如下:初始氨氮浓度为200mg/L,粉煤灰加入量为4g,pH为9,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30min,吸附率达到68.27%.符合Freundlich型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