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悲鸿     
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为改造中国画奋斗一生并产生深刻影响的,当首推徐悲鸿。徐悲鸿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9岁跟父亲学画,承续“一宗造化”的绘画作风。之后又接受康有为、蔡元培关于中国需要写实绘画的思想影响,并且在上海结识了岭南画派画家高奇峰。他1914年进震旦大学习画,1917年赴日本考察美术,1919年赴法国师事写实画家达仰,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这期间,徐悲鸿废寝忘食地苦学,接受严格的学院绘画训练,此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艺术大师刘海粟在书法上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曾师从康有为,专攻大篆和魏碑,后又学宋人,得米字神韵,他主张"艺术是生命的表现",强调创作灵性与激情,并将书法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中,确立了自己粗放豪迈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近现代绘画史中,把中国画与西方的古典写实主义相结合的代表作品当属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其从空间布局、笔法、色彩还是在人物造型上,多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壁”的写实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在20世纪初期,曾经两度旅居、游访辽宁大连,尤其是第二次旅辽期间,时间虽短,却影响巨大。在第二次旅辽期间,康有为发表公开演讲,举办大型书法展览,赴大连金州文庙祭孔,访问南金书院,所到之处,雅集谈文,奖掖后学,题字赠诗。凭借其名人效应,这一系列文化活动,轰动一时,对当时的辽宁文化界,特别是书法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学术影响。康有为旅辽时期,恰值近现代辽宁书法在20世纪之初的关键发展阶段,康有为的"尊碑"书学主张,通过大型书法展览及其对辽宁书法界后学的勉励、奖掖,对辽宁书法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康有为精彩的骈体书论,也凭藉其旅辽之契机,扩大在辽宁书坛的影响。这一切都使得康有为旅辽期间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一段书坛轶事。  相似文献   

5.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个特定时期的人物,对于某种艺术题材的改造,必须结合一个特定时期的时代思潮进行考量。徐悲鸿对我国人物绘画的改造正是这样一种艺术现象。他对于中国人物画的改造也是全方位的,尽管有时候这种改造的成果也有着一定的非议,但不得不承认,在那个追求科学性与革命精神的年代中,徐悲鸿对于中国人物绘画的改造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他不只从绘画的表面形式上寻求新的突破,更从表现的题材上、绘画的观念等一系列问题上对我国的人物绘画进行了颇为有益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书艺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的求真崇实的书法史观、尊雄尚力的书法审美观和求变创新的书法艺术实践观,在晚清书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开创一代书风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徐悲鸿》表现了绘画大师徐悲鸿融会中西的绘画成就及其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杰出贡献。同时对徐悲鸿一生的感情经历也有着非常细腻的描写。文章对该电视剧的成绩以及演员表演的成功之处进行了精细分析,对某些地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陈淳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家,在融汇书法和绘画上都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书画出于吴门,而能青出于蓝,顺应自身天性,淡泊自知,将书法与绘画融通,以别具一格的书画面貌为时人所重。本文即是想从书法及绘画相关性的角度,来谈谈其绘画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论康有为的书法思想及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和书法家。他的书学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以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去对待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他的书法思想的变化有其文化基础 ,即哲学思想的变化、古典文化氛围的逐渐衰落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转移。他的批评方法也与传统的批评方法有质的区别。他的书法实践把相对衰微的书法艺术带入勃兴 ,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康有为的书法思想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谈书法品评     
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社会日渐由单一化趋向多元化,对于艺术的认知也越来越丰富、深入。综观艺术百余年来的发展,期间经历过数次阵痛,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连根植本土的书法、国画亦未能避免,如黄宾虹、林风眠、徐悲鸿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绘画思想、技法的影响。相较于国画而言,书法更具有本土意识,但由于各种思潮的冲击与影响,人们对书法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改变。书法在中华文化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普及率是极高的。"迄于咸、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清朝的历史背景、书学思潮及康有为的哲学观等方面,剖析了康有为的书法风格及尊碑思想,并阐明了其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艺舟双楫》在书法史与书法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崇高的地位。然作为大政治改革家,康有为不可能将书法与其理论批评看得很重。这是我们考察康氏的书学思想时首先应该注意的。即使康有为十分喜欢书法与书法理论,书法与书法理论在其心目中依然是“末艺”;而《广艺舟双楫》的撰写主要是“游岁暮”。当然在本书中,其大政治改革家之情怀与其政治思想肯定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熔铸于其中。  相似文献   

15.
驻足两宋文人画初创和院体绘画已臻高峰的特殊历史境域,着眼于院体写实性画风同书法的游离关系,蠡测这一特定时代书法与绘画在文化构成上的微妙性。同时在同文人绘画的比较中,更深刻地认识院体写实性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精神主旨及得失。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文化观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康有为的文化观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过渡文化形态,它开启了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河。康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是吸纳外国优秀文化的先行者,他在向西方寻找文化真理时并未丧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他构建的中外兼容的文化思想体系,犹如流淌的河、博大的海。通过解读他的文章理论、书法理论和绘画理论,可以小见大,在文化学上有"以蠡测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段彪 《考试周刊》2007,(28):141-142
本文驻足两宋文人画初创和院体绘画已臻高峰的特殊历史境遇,着眼于院体写实性画风和书法的游离关系,以期澄清这一特定时代之中书法与绘画在文化构成上的微妙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和绘画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论.从书法和中国画的起源来说,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远在新石器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兽毛制作的毛笔、以黑线在彩陶上构成种种神态生动的动物纹校和符号;至春秋时代绘画才始从纹样符号中独立出来”.文字与绘画都起源于刻画符号,后来汉字是朝着符号化.抽象化的方向发展,已经完全与绘画(或象形)脱离;并形成独立的体系.绘画则一直朝着状物的方向发展,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书以言情、画以状物;两者已经分道扬镳.问题是我们理解的“源”并不只是起源之“源” 的关系,即是“书与画异形而同品”的关系.这种关系、最突出地体现在笔墨上.书与画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门类,但在笔墨上确是共同的,无论书与画、皆以笔墨为“灵魂”的,没有笔墨也就没有书法与绘画.二者的区别在于;书法对笔墨的运用更强调技巧与法度,对线的运用更趋精纯,几乎是线的艺术.而绘画对线的运用更强调灵活性与丰富性.似不如书法对笔墨更重技法,注重表现造型.书法与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起源于汉字,而象形则是汉字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绘画也一样是以客观物象为依据生发出来的.因而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一种血脉相通的联系.通过对中国书面的起源、书与画的线条美的梳理与总结,概述线条美在元、明、清三个朝代当中的运用,从而深刻阐述书法线条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冲击下,书法艺术面临新的抉择。在清中期金石考据学的影响下,以康有为为代表受到西方艺术思潮影响的学者在书法艺术上形成了新兴的碑派。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尊碑卑唐”。在中国书法史上掀起了一场书法审美的大变革。书法理论、创作基于对传统碑帖的融合,给近代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