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2.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3.
“门户开放”政策(1899~1949年),是美国为分享侵略权益,争夺中国市场而提出的侵华政策. 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向海外扩张,中国潜在的市场令他们垂涎欲滴.但在西方列强和日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对中国的争夺.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美国立即把其注意力转向中国,此时中国几乎被其他列强瓜分殆尽.美国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也无力同欧洲列强争夺中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其他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4.
一、列强侵华中的勾结史实 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列强在侵华的过程中充满矛盾、斗争与勾结,列强争夺的原因是想最大限度地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导致彼此发生利益冲突.其争夺是绝对的,勾结是暂时的.争夺的结果是对华危害的加深,同时也导致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相似文献   

5.
近代前期,列强为了把中国永远变成其殖民地。为了维护侵华权益,极力破坏和镇压中国革命。维护其侵华工具——中国反动政府的统治。在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问题上,列强和中国反动政府的政策是一致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革命的镇压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列强侵华中的勾结史实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列强在侵华的过程中充满矛盾、斗争与勾结,列强争夺的原因是想最大限度地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导致彼此发生利益冲突。其争夺是绝对的,勾结是暂时的。争夺的结果是对华危害的加深,同时也导致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组织要求加快资本输出,重新分割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为了各自的利益,列强问出现激烈的争夺,以至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中,对铁路权的抢夺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8.
科学地分析抗日战争时期英国的对华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不揣浅陋,拟对1937至1939年英国的对华政策作一探讨。一在法西斯扩张侵略日益严重的本世纪30年代,中国是远东地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当时,英美日之间对远东霸权的争夺,首先就表现为对中国的争夺,因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战略地位重要而经济政治又都很落后,既有利可图又便于控制。英国是西方列强中较早侵入中国的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拥有较多权益,不仅在对华投资和对华贸  相似文献   

9.
马学松 《新高考》2005,(9):33-37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列强先后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美国扶蒋反共;列强攫取的侵略权益;勾结和扶植反动势力,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和反帝斗争等。明确本专题的重点:主要的侵华战争,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及特点;难点: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征及其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如何认识列强侵华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重点难点解析]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加剧,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地区。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是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进行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美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政策,这是美国和俄国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矛盾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支持日本以遏制俄国,进而扩张美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美国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但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一直遭到俄国的抵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美国企图变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东北展开争夺,主要是争夺中东铁路的修筑权。1896年俄国和  相似文献   

12.
沙皇俄国从十六世纪下半期起,一直穷凶极恶地对外侵略扩张,吞并别国领土,争夺世界霸权。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遭受过它的掠夺和宰割。它的侵略魔爪很早就伸到中国,尤其在十九世纪下半期,它利用各种时机,勾结西方列强,进行疯狂侵略。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攫取了各种侵略权益,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灾难深渊。罪恶累累,铁证如山。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欧美列强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空前激烈。然而,在列强正关注、较劲的远东地区,面对巨大的利益得失,面对弱小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扩张行为,列强为何采取了“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以致日本竞在虎视眈眈的列强面前公然挑起了针对中  相似文献   

14.
观审制度是近代中国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司法特权的产物,也是列强在华行使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观审制度自确立以来,由于条约对领事观审权的模糊规定,中外之间对此产生激烈的司法争夺。争夺中,领事观审权不断地延伸权限,直至其被撤废,中国的司法制度才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历史背景下,美孚石油公司利用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一系列特权,同时利用中国买办和在华英国人以及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非法获取一些权益,为在中国拓展市场创造便利条件;美孚还与亚细亚、德士古公司争夺中国市场,联合扼杀中国民族石油业。美孚等石油公司在旧中国拓展市场的活动虽然客观上催生了中国民族石油业,但其活动所具有的侵略性和掠夺性,只能使中国民族石油业遭到被扼杀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活动家顾维钧,九一八事变后在对日问题上所推行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经略,不仅是近代以来列强共同支配中国以争夺在华利益的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历届政府所追求的传统的“以夷制夷”的防御性外交目标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因而70年代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如在我国的西北边疆,英国、俄国为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主题 1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编者 /窦风雷主题内容认知  从某种角度看 ,一部中国近代史 ,也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 ,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相关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同时客观上刺激了…  相似文献   

20.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 ,中国政府推行“一面抵抗 ,一面交涉”的政策 ,不断寻求西方列强的同情和支持 ,希望列强介入、干涉中日军事冲突 ,借助列强的力量对抗日本。列强也曾出现于事变的前前后后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西方列强没有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海停战协定》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的中国依赖外国势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极其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