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庄子生死哲学的本体关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生死哲学。在庄子的生死哲学中,庄子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来揭示“道”的本质、作用以及世界万物的产生。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体系建构的基点。庄子生死哲学充分表达了庄子思想的本体关切:生死与世界的创生同步,生死与“道”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对生死的超越即是对“道”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化可以被看成是“儒道合流”的化.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至乐无乐”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根源性的论点,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花鸟虫鱼.拥有了庄子似的童真.成了庄子智性人格的一部分。走近庄子的花鸟,即触摸到庄子心灵的隐密世界:亲近庄子的虫鱼,可以沐浴着庄子生存哲学的清光、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意是在语言使用——即语言交际过程中形成的。 语意分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语意指储存在词典中的词汇义、语法义以及词典词汇义和语法义结合形成的基本句意.具有概括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庄子     
《阅读与鉴赏》2003,(10):27-28
庄子是战国时代有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和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对庄子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见仁见智,还要取决于读对庄子的理解和所在的环境.让我们来看一看司马迁、流沙河、林语堂是怎么看待庄子的。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古今中外最有批判份神的伟大思想家,他的社会批判从君主的毁人害己开始,逐层批驳了专制的非道德性、君权神圣的欺骗性和专制统治的不合法性.进而,庄子尖锐地指出,把“仁义”作为政治统治的理论基础,即“以孝治国,是把政治问题伦理化,这也就把政治规范兽性化。这样,庄子就深刻地触及到了文明的局限性.从“自然之道”出发,庄子对君主专制统治及其理论基础的激烈批判,宽泛而软弱,但在近代民主政治和人权思想产生之前,这已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元数据和语意网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基于元数据和语意网的学习技术系统的基本模型和组成部分.并为元数据和语意网环境下的学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吴琳  马圣玉 《学周刊C版》2010,(10):199-200
庄子的哲学思想源于老子.但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手法.为中国美学中关于意境理论的诞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两个方面论述庄子对意境说的重要贡献:庄子为意境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庄子在创作实践中对意境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语意的完形性是对偶句式的重要特点之一.对偶句式上下两句形式上虽相对独立,内容上实则互为补充,构建出一个整体意义.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对偶句完形性语意的构建过程,认为对偶完形性语意的产生包含着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秦主要思想家之一的庄子历来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而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庄子相对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结合学界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研究与评论,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实质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赟 《文教资料》2011,(33):88-91
《逍遥游》中大鹏是否逍遥,历来聚讼纷纭,其实这是误读庄子产生的假问题。从《逍遥游》的论证思路看,庄子在文中并不关心大鹏逍遥与否,仅仅是用大鹏寓言来说明“小大之辨”,为“无己”“无功”“无名”这个惊世骇俗的论点出场做心理铺垫。大鹏寓言与逍遥之境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假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把庄子无端崖的“卮言”当做传统的逻辑论证“庄语”来阅读了。研读《庄子》,应该对“卮言”这种诗性的论证方式予以充分重视,从语言修辞入手,方不至于胶柱鼓瑟、郢书燕说。  相似文献   

12.
透过现代教育再次走近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追溯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的时候。当我们回顾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们的时候,不难看到一种折射。即庄子对后世哲学、文学、美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样.庄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如果忽视了庄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思想史的影响的研究。就很难全面深刻地了解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人生哲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当代国人人格塑造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析庄子从摆脱人生困境中塑造理想人格、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理想人格与儒家的不同等方面来阐释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庄子哲学的张力体现在言说方式上和深层次的内容方面,本文对于庄子哲学张力表现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庄子哲学中存在着相对与绝对、自在与自为、自然与当然的张力。并简要分析了庄子哲学产生张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庄子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儒家思想一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特别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曾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庄子》全书为依据,对庄子人生哲学(严格说应是庄子及其后学的人生哲学)产生的原因、庄子人生哲学的特点及其影响,作一试探性论述。  相似文献   

18.
“法天贵真”是庄子天人之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其要义是人道与天道合一,在生命的本真存在中体悟天道。这一思想体现了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与自然无为的宇宙生命的统一,代表了庄子的人生境界论,是一种境界形态;它在“天人合一”这一根本观念影响下,把人生的最高境界与审美境界统一起来.对中国美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郭沫若对待庄子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非常不同的时期:浮夸时期,苦闷时期,匡济时期。在第一个浮夸时期(1924年以前),郭沫若对待庄子是充满浮夸的浪漫情怀的歌咏.把庄子哲学与西方的泛神论等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与浪漫色彩的“文学化的庄子”;在第二个苦闷时期(1924—40年代),郭沫若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对庄子的评价上。虽然其学术态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为我们客观地提供了一个“学术化的庄子”;在第三个匡济时期(60年代),郭沫若则完全用阶级论来评价庄子.于是有了一个“政治化的庄子”。郭沫若对庄子态度的这种戏剧化的变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庄子哲学在现代中国的波折命运。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现代文人在政治环境的压力下个性逐渐走向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与卢卡契都提出了自己的“物化”范畴,卢卡契的“物化”是客体对主体的奴役.庄子的“物化”是主体融入客体。在对主客体二元分裂的克服方面.庄子与卢卡契都建构了自己的审美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