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新闻学会主持的一九八五年全省报纸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最近在西安揭晓,共有六十四篇(幅)好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十一个,二等奖十六个,三等奖三十七个。以下是获一等奖的新闻作品目录: 新闻三篇:《李爱琴三改广告见风格》(陕西日报)、《丧事中的大红匾》(陕西日报)、《省公路局“企业验收团”在安康大搞“吃、喝、拿”》(陕西日报);通讯二篇:《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陕西日报)、《张斌杰轶事》(宝鸡报);评论一篇:《年龄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陕西日报);来信二篇:《值得深思的掌声》(法制周  相似文献   

2.
书讯     
《新闻作品选集》四川日报高级记者刘耀辉撰写的《新闻作品选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作者继《张容芳传》《人生的价值》《新闻写作》之后的第四本著作,收集了作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表的各种新闻体裁的作品113篇,其中不少为获奖作品。(邓洪平)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4.
提起席选民,在省内外报刊经常见到他的大名,他负责银川矿务局宣传报道工作,该局连年被《陕西日报》等新闻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连续四次被《陕西日报》、顺川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有24篇稿件在全国各类报刊获奖c在煤城铜川,人们称席选民是活跃在本市新闻战线上的一位出色的新闻人物。铜川矿务局是~个衰老矿区.职工生活困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焦点,许多新闻单位的记者都不愿涉足铜川局的问题,一是因为阴暗面太多,怕写出去把握不好新闻导向,引火烧身,二是衰老矿井,对国家贡献少,新闻素材少。可席选民却常年累…  相似文献   

5.
书讯     
《新闻作品选集》四川日报高级记者刘耀辉撰写的《新闻作品选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作者继《张容芳传》《人生的价值》《新闻写作》之后的第四本著作,收集了作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表的各种新闻体裁的作品113篇,其中不少为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作出精彩的新闻评论?笔者结合吉林省《松原日报》发表的部分新闻评论稿件以及中央电视台的一篇评论,谈谈自己在学习新闻评论写作中对选题和立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兰州军区某通信团报道员李建锋勤奋刻苦.笔耕不辍,先后在《解放军报》、《军事记者》、《人民军队》、《陕西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稿件460多篇.今年5月份被评为“自学成才标兵”。团里将他的先进事迹和相片制作成路灯灯箱,供官兵学习。  相似文献   

8.
我是刊院学员,回顾一年多刊院的学习。收益不浅,成效显著。我是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曾写过不少稿子,但是由于没有学习新闻专业知识,未掌握写作要领,投出去的稿子,都是泥牛入大海,杳无音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到一九八四年底共写稿件三十多篇,可是只被《陕西日报》采用了一篇,使自己大为灰心。就在我放弃写作的时候,我看到了《陕西日报》上刊登的西北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笔者结合本职工作,从去年6月至今年5月,先后为《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民报》等撰写新闻稿件80余篇,被采用64篇。今年2月,获《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优秀通讯员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中已届不惑之年的共产党员、语文教师唐群生,是一位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新闻写作能手。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广大师生称他为:“园丁笔耕颂‘园丁’,通讯员中的标兵”。唐群生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业余时间,他酷爱新闻写作,用自己的笔歌颂园丁。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发表稿件50余篇,多次获得新闻奖。唐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感谢各级党报、《新闻爱好者》杂志我越学越受到启发,她们使我文思泉涌,我今年已在市以上报、台发表稿件…  相似文献   

11.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12.
李春是自治区交通厅办公室干部,由于工作关系,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至今笔耕不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已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90多篇。其中有27篇获中央新闻单位和自治区级新闻奖,108篇获各类有奖征文和优秀节目奖。从1990年起,已连续6年被《新疆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李春的兴趣爱好广泛,对武术、书法、美术、声乐都有一定的造诣。国家武术队、自治区展览馆都曾想调他去工作,可他对新闻却情有独钟,有执著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群众与领导之间架起一座“互通式立交桥”。李春用其饱蘸生命热血之笔,为《新疆日报》等报刊、电台写出了一篇篇反映交通与人、人与路、上级与下级、群众与领导的时代颂歌。 10年前,李春写的第一篇反映我区交通行业为群众冬季乘长途客车排忧解难的报道被《新疆日报》采用后,他的新闻报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报刊上已先后发表1000多篇作品。谈起这些,他说得倒也简单,是一  相似文献   

13.
一、冯金声其人年已72岁的冯金声幼时读过几年的私塾。20世纪70年代初,因他有些文化,村里让他当上了学习读报员。1971年的一天,他比着报纸上新闻稿件的样子写了一篇《毛主席著作需勤学》的稿子。不久,此稿在《南阳日报》上发表,报社还给他寄来了0.9元的稿费。顿时,冯金声居住的好庄村热闹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冯金声上报纸了。也就是这篇小稿件,引导着冯金声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有耕耘就有收获。从此,冯金声写新闻一发而不可收。30年来,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走东串西去采访,深夜孤灯驱寂寞。他先后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孙艳铃,四川宜宾市珙县人,1998年12月入伍,新疆军区某师后勤部医院卫勤连战士,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4次,2007年获《人民军队》报优秀通讯员三等奖,多次被师里评为学习成才标兵,2008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从事新闻写作以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和《新疆日报》等报刊发表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5.
他,三年来在《宝鸡日报》、《陕西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300多篇新闻稿,被誉为“快手”。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兵”,身在小小的军营,可他的新闻触角却伸向了大社会的角角落落。面对他的成功,不少人感到惊讶,可谁知道,他却是从一千多篇废稿中站立起来的。他,就是驻宝84909部队志愿兵陈满胜。从废稿堆中站起来1980年,在铁马秋风的军营中生活了两年的他,偷偷地拿起笔写起了稿件。他多么想一下子敲开新闻殿堂的大门呀!可是,这块大门对他却关闭得那么紧。他写呀写,磨秃了一枝枝笔,用完了一米多高的稿纸,  相似文献   

16.
写了多年农民的我,有幸碰到山区农民王生智,让我“风光”了一回。一篇800多字的人物消息《农民王生智走出山区资源开发新路》,先后被新华社、《陕西日报》、《华商报》、《羊城晚报》等13家新闻媒体采用,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新闻奖二等奖。消息发表后,20多家企业到洛南考察,日本  相似文献   

17.
新安县曹村林牧高中高三班,从去年4月份开始兴起了“新闻通讯热”。到去年底,《洛阳日报》、《洛阳教育报》、洛阳电台和新安县广播站共采用学生的新闻通讯稿30多篇。这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李钦芳是位有30余年新闻写作经验的老教师。课堂上,他不断为同学们讲授新闻写作知识,鼓励同学们大胆写新闻;课后有谁请他改稿,总是有求必应。他自己还为《河南农民报》《洛阳日报》等单位写稿50多篇。凡在  相似文献   

18.
人说,从事业余新闻写作难,但阆中市龙泉镇党委书记莫子君却在这条路上跋涉了十五个春秋。十五年来,莫子君采写的新闻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南充日报》等中央、省、市级的38家新闻单位用稿2600多篇,年均用稿量近200篇,其中有48篇获省、市好新闻奖和征文大赛奖。榜上无名脚下有路1980年秋天,刚满16岁的莫子君高考以6分之差落榜,之后,他回到阆中市老观镇关帝庙村。第二年,莫子君自费征订了《四川农村日报》、《南充日报》,他一边读报,一边试着写一些身边发生的新人、新事、新经验。初涉新闻报道莫子君…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河北内邱中学语文教师刘振新: 我爱好写作,给报刊寄去不知多少稿子,篇篇查无音信。苦恼中发现了《新闻与写作》。我一边钻研、一边实践,破天荒地在《邢台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处女作。从此我与《新闻与写作》有了特殊的感情。一年多来,在省市报刊电台上,我发表了42篇文章,因而我在本校受到重用,外校(高考补习班)也慕名聘我教作文。评讲时,《新闻与写作》就是我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挺受同学们欢迎。当年  相似文献   

20.
滑县慈周寨乡高庄村青年农民王国体,酷爱新闻写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采写稿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记者”。10余年来,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笔耕不辍,陆续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新闻爱好者》等100多家新闻单位发稿1000余篇,其中《成材之路在农家小院里延伸》等30余篇作品获得省、市级新闻奖。他先后被《中国乡镇企业报》、《安阳日报》、滑县电台、滑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