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点淡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到,加强传统文化的推广,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国家教委柳斌我们必须把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与中小学教育联系起来,并且把它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在努力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因为一个民族如果不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它就...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历经了几千年的时间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尽管在近代百年间,几乎遭受过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欺侮和侵略,但从来没有被任何侵略者完全吞并、奴役和消化,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伟大尊严,这是世界上一个奇特的现象。为什么?除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伟大力量。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与“国格”的观念,作为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我们的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的祖先十分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伦…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演进和发展,很大程度要与其文化水平有关,也就是说如若不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经脉,则无法真正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民族的过去与现在。中国的大学生们是社会有文化层次的一个群体,是承前启后、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代,只有让他们正确地认知和弘扬这些民族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国传统音乐走出困境。本文拟探讨基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当代大学生认知困境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凝聚民族的根本,更是助力民族发展的核心,只有紧握自己民族的文化才能在愈发融合的世界环境中坚守自己国家、民族的一席之地。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渊源历史中凝结中的重要产物,如何剔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让具备现代传承意义、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就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中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下文将针对这一焦点问题展开剖析,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意义,思考其两者在社会发展中的关联性同时提出这一中国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6.
戈晓毅 《江苏高教》2007,(6):120-121
中国传统艺术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高度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征,各门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加强高校审美教育中的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以及促进各门艺术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几个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积淀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素养的状况却不容观。因此,我们必须找准着力点,对症下药,努力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人类文化,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为承载文化的载体,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美育的功能,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传统的中国文化,可以充分利用陕西本地优秀灿烂的文化结合小学教材来传承和保护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于现代道德建设的实际意义和重大价值。而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栋梁的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更应该是研究中的重点。本篇论文将从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道德层面的传统文化精华内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实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朱丽娟  章兴鸣 《考试周刊》2015,(42):154-155
民族虚无主义指否定民族文化传统,无视民族特点和抹杀民族差别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在历史发展新时期,通过网络跳脱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意识,以全新形式在网络世界里肆意传播,对大学生造成深刻影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国家未来的主人,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使命和历史责任。因此,了解民族虚无主义现状,解构其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提高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政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保护意识,并且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传统节日文化全球化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我国数千年的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民族、党和政府的发展来说是坚固的基石,因此在推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再审视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以发掘传统节日文化对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控制世界,谁就拥有整个世界。"我一直在想,对于中华民族,对于各个民族来说,什么是那个民族的故事?文化就是那个民族的故事。有人或许会说:不,我们拥有GDP,我们有钱,我们有高楼。但如果把一个民族比喻成一个人的话,GDP、高楼和钱就是我们的外套和我们脸上的气色,气色当然需要变好,但是如果你的骨子里没有文化,脑子里没有思想,不管外套穿什么名牌,你都不可能成为名牌。一个民族若有故事,就可以解决这样三个问号: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互相渗透,同步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和民族兴旺的标志之一。世界各民族都有悠久的体育文化,它是各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国家。几千年来,各兄弟民族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变革等方面对文化传统及传统的变革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兼及现代文化思想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认为文化传统的变革及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健康态度”,就是要站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广泛地吸收全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促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并大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肯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素质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又承认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素质中的惰性心理因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束缚和阻碍。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素质中,都存在哪些惰性心理因素呢?  相似文献   

16.
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使命、职责、义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以每个人出色地完成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起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一是承担着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责任,二是承担着推动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的要求,如果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树立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适应新世纪要求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得以生存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优秀文化,具有蓬勃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我们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和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中国,弥漫整个社会的实在是伦理理性、实用理性的精神,它虽然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以及民族文化的连续性等各个方面,确实起到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成为宗法人伦社会的最有效的思想基础,但是,它也使自己逐渐失去自我创新的思想机制.在面临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中国,我们必须确立起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对整个世界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我们要继承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况且我们语文的精髓就是这些文化.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诵读来发扬这些文化传统.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因此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与举止规范在很大限度上直接关乎民族文化长生与否。加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无疑是高校思政环节举足轻重的教育目标,同样也是强化民族与学生政治自信的根基所在。在世界经济与民族文化交流频率逐渐增快的背景下,对于国内的大学生而言,需顺应社会的大态势,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之下,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与革命文化,夯实先进文化的领导地位,构建文化自信观念。文章围绕怎样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增进其在优良的传统与文化的承接、革新与认可,强化大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