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育中怎样对孩子进行品格与理想教育、能力与智力培养。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是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孩子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2.
依据愉快教育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学校应以愉快教育为基础,家庭教育要以培养快乐孩子为核心,这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智力和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3.
一孩子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靠学校的语文教育来培养,但父母能在家庭教育中开发孩子智力,并且配合学校语文教育,给予积极的辅导,那幺培养的效果会更好。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应培养孩子哪些语文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拼音能力。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孩子上了学前班后,父母可以从书店去买标准的汉语拼音磁带,叫孩子跟着录音机学.父母也可一起跟  相似文献   

4.
张少云 《教育艺术》2008,(11):69-70
一个孩子的成长,必须经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进行学校教育的前提,先于学校教育产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更是人生的第一篇章。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孩子做人水平起点的高低。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在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反之,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成才。首先,家庭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如: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品德的陶冶等;其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是空谈;最后,孩子进入学校后,家庭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不可替代的力量。可以说,家庭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配合学校做好高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要求家长从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和孩子互动交流,创造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督促孩子认真学习等方面入手,配合学校各科任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在孩子个体发展中的主要功能 ,是促使孩子心理智能的全面发展 ,弥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 ,其主要措施 ,便是大力开展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涉及到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系到儿童的内在人性、心灵的塑造。在开掘智力潜能方面 ,审美教育主要具有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透彻的理解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良华 《中国德育》2009,(4):62-65,7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有连续性,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仍然不同。家庭教育并非完全是为了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殊的目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学校最好不要把知识学习的任务转交给孩子的父母。父母可以期望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知识和技能训练,但最好不要指望学校能够训练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则站在“性格一身体本位”这边,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同样也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基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缺一不可。所以,为了让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广大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在家里接受的教育,而且还要密切注意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进行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全人。殊不知,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而且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家校合作,而且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完成教书、育人、培养完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教育一线工作了十余载,通过经验总结得出:农村教育是由学校单方面的教,家庭没有承担相应的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导致农村教育的滞后现状。因此,笔者想把自己的一点经验告诉同行们和家长们,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都重视起来,共同来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首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其次,教育对象的多样化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必然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强调和忽视二者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教育的不完整。再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王晶晶 《教师》2012,(35):13-13
人的一生不仅仅要接受家庭教育,还要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孩子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由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家庭、学校密切结合,为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马琳 《文学教育(上)》2011,(18):124-126
当今社会很多人认为,孩子上了学,只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吃穿问题,至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交给学校和老师去管就可以了。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对的,你想同一个老师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就要差一些呢?这其中关键在于孩子平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的不同。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动力。孩子的家庭教育一旦欠缺,就会导致其在思想、性格及行为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埋下不良的种子,使孩子形成一系列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成效。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探究“新思政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旨在以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成效,最终反过来促进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教观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如何做人。因此,我和妻子及我的父母一直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些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虽然有失偏颇,但还是有些道理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将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个人认为应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我曾在一所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教育出版社工作,还是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在本文中结合自身的经历谈几点家庭教育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决非可有可无,它将极大的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家庭教育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往往因孩子而异,因环境而异。一般来说,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家庭教育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并使家长在下列方面与教师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不只靠学校(或幼儿园)教育,还要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的孩子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影响,结果也不同。一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突出表现是爱护过度,压制了孩子的动手欲望,滋长了孩子过分依赖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冒亚林 《考试周刊》2013,(41):167-16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心理教育成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而优等生群体,特别是农村非寄宿制班级的优等生,存在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教育作为培养和塑造人的活动,它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发人的智力潜能的过程,更是培养人的世界观,培养精神上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的过程。教师与家长都应该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果教师忽视心理教育,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更谈不上公平教育。如果家庭忽视心理教育,则培养的孩子即使成绩再好身心也会有问题。为了对每个家庭负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校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家庭教育入手,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与协调,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孩子的教育好坏不是由学校的教育决定的,更多的是一个家庭的家庭教育和学校社会三方面的配合完成。然而更多的决定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相辅相承。针对家庭教育进行浅析,以城镇为基础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以城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利于让家长更好的实现家庭教育,更多的了解孩子,配合学校的工作,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事多年的义务教育工作,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因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不断地吸取一些优秀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不断探索,坚持研究,寻求一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力求使两种教育互相补充,相互促进,抓住教育时机,自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