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担心他被人欺负,于是有些家长就教给孩子“小朋友欺负你,就告诉老师”之类的话。也有的孩子不用家长教,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爱告状,那他通常会向老师说什么呢?1“.老师,××打我了。”2“.老师,××不和我玩。”3“.老师,××说话了。”老师,××不听话。”4“.老师,××打小朋友了。”我们可以从孩子说的话看出,发生的都是些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小事,孩子也需要处理,也需要应付。如果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处理这些小事得当的话,可以为其长大后处理大事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别小看了孩子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方面,孩子受家长的影响最大。“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或者,“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放在这里最恰当不过。因为,节约意识是在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中,一些家长  相似文献   

3.
夏美萍 《父母必读》2010,(1):124-124
不管大事小事,孩子都要告状。他还常常当着别的小朋友家长的面,“揭发”人家的“糗事”,这让你很尴尬。  相似文献   

4.
有两件看似小事,但却涉及到教师职业行为的事件引起了我的不安。我想在每月末全体教工参加的园务会议上提出:一是有位家长反映的“不高兴”的事,他在孩子午睡起床时来接孩子,只见教室门窗开着,他提出孩子是否会着凉,但教师说按规定必须要开:另一件事是我听家长谈论幼儿园老师总是向家长“摊派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校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时常会发生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因为小,因为常见,或者因为忙碌,我们常常会忽视了对这些小事的思考,忽视了这些小事在教育中的价值。“灯下走笔”这个栏目,就是要鼓励大家关注这些小事,并抓住这些小事去思考、去感悟,让这些小事闪烁出思想的火花,折射出教育的哲理。  相似文献   

6.
“家庭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在家庭小事所构成的生活环境中,时时处处对少儿身心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因此。一日三餐的茶余饭后便成了家长教育子女必不可少的时机。孩子的良好品格,要在孩子小的时候从一些小事上抓起。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深知自己的孩子“生于深官之中,长居妇人之侧”,从小  相似文献   

7.
也许孩子抽一支烟,玩一次麻将,旷一次课,打一次架,只是小事一桩。殊不知,小事与大事有着内在联系,孩提时的行为与成年时的品质有着某种关联。人都是由小孩子长成的。我这一辈子从事小学教育,成天接触的是孩子,还与各式各样的家长交往。一个深刻而又普遍的现象是:凡家长重视孩子小事的,一般孩子的行为都比较规范,学习也比较自觉。反之则往往因小失大,后悔莫及。以下列举一些很小的小事。偷偷拿家长口袋里的钱孩子们因种种原因会需要钱,或要买零食,或要买玩具,或要去玩……总之,他们有需要,就向家长要。家长随便给,就会助长孩子不劳而获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平时,常常听到老师、家长抱怨:“现在的小孩子没有责任心!”其实,孩子的责任心要靠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慢慢培养。特别是家中的日常小事,日复一日地培养,最能磨炼孩子的责任心。朱良俊先生的故事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时,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家长和老师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锋 《教育文汇》2011,(2):24-25
班主任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孩子犯了错误都请家长,学生、家长对此都很反感。家长之所以怕被班主任“召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 《家庭教育》2007,(5S):12-13
在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方面,孩子受家长的影响最大。“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或,“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放在这里最恰当不过。因为,节约意识是在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中,一些家长恰恰不具备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习惯与意识。随着社会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家长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追求“好、新、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孩子爱翻包”恐怕是许多家长司空见惯的平常小事。但是多数家长不能从这种现象中,分析出孩子隐藏着的有价值的需要。有的家长甚至从不好的方面去想,表现出一种厌恶、斥责的态度。而这位家长却是能从“女儿爱翻包发现了她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灯下走笔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校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时常会发生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因为小,因为常见,或者因为忙碌,我们常常会忽视了对这些小事的思考,忽视了这些小事在教育中的价值。“灯下走笔”这个栏目,就是要鼓励大家关注这些小事,并抓住这些小事去思考、去感悟,让这些小事闪烁出思想的火花,折射出教育的哲理。杨和平老师这一组随笔有理由让我们相信:有心,终会有所发现。——编者  相似文献   

13.
我的孩子从小活泼可爱、聪明机灵、人见人爱。可自从上了小学便好像变了个人,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大人批评教育他,他就“强嘴”和我们对抗,让我们非常生气。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情况越来越糟糕。真不知以后怎么办。张东孩子“强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打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强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强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才“强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解”。这时候,家长应该耐…  相似文献   

14.
我也写博客     
4月17日 晴 和很多家长一样,起初我也很反对孩子写什么博客。现在网络鱼龙混杂,网络诈骗,网上聊天,网上色情……孩子要沾上这些“毒药”可怎么办呀?但是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闲谈中,一位教师向我讲述了她与一名学生家长相处中的“无奈”:她与一位学生家长过往甚密,两人甚至“以姐妹相称”,为此,她也没少给这位家长的孩子“吃小灶”。可是最近为了孩子的一件小事,这位家长竟然和她“反目成仇”。这位教师觉得自己的付出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还造成了对自己的伤害,感到非常伤心。我认为,这种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还没有“读懂家长”,还没有掌握好与家长接触的“度”。诚然,为师者,不仅要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育教学艺术高超,而且要学会和家长和睦相处。但是,…  相似文献   

16.
一味地要求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这对孩子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家长要尽量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独立自主的个性。"小事"让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平时从小事中学着自己拿主意,如买文具、挑衣服等。而当遇到"大事"时,家长也应首先给孩子提供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动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所以,家长一定不能溺爱孩子,要和老师一起,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入手,帮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掌握各种劳动技能。作为一名家长,我经常听到其他家长朋友们抱怨:“我家孩子被他爷爷奶奶惯得不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下去以后可怎么办?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更别说参与家务劳动了。”“是的哦,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以前了,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不做,可这样溺爱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是时候让孩子多参与劳动了,毕竟劳动是美德嘛!”  相似文献   

18.
孩子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心理负担,是完全正常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卸下思想上的包袱。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要理解孩于,然后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下面谈谈我对两件事的处理方法,和家长们交流。在第一天的家长陪伴半日活动中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户外活动后,老师准备发糖了。我带孩子去洗手,回来时看见老师正拿着一个小布熊亲旁边小朋友的脸,一个一个亲过去。我的孩子立刻不高兴了,生气地噘着嘴。我心里很明白,连忙问他:“怎么不高兴了?”孩子委屈地说:“老师不喜欢我。…  相似文献   

19.
女儿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常常丢三落四,不是作业忘了抄,就是上学没带书本。看着其他家长不厌其烦地对孩子大包大揽,帮着抄作业,帮着整理书包,我就在想,都说自己的事自己做,这些本来孩子就必须做的小事,家长要包办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儿?我得做个狠心的家长,给女儿划一块“责任田”,让她自己把这些事情做好。  相似文献   

20.
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和言行对子女品德的塑造、气质的形成、人格的完善等极为重要。提高青少年素质,首先要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做起。目前,农村家庭教育比较薄弱,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过于溺爱,轻视共处能力培养。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孩子成为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缺少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就连力所能及的小事父母也“包办了”。在孤立、狭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