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2.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惩罚”教育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而且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这着实让许多老师感到苦恼,致使他们在教育中放弃了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上有一个“采访他人”的口语交际活动。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大胆去采访老师和同学。我这位年轻的副校长、他们的数学老师便成了“众矢之的”。中午休息时,十多名学生一起涌进校长室,“老师,我们来采访您好吗?”虽然语文老师事先露了口风使我有了思想准备,但没想到。“呼啦”一下子进来了这么多人。学生主动找上门来,何不借此良机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于是,我带着他们回到了教室。  相似文献   

4.
曾经听到有的老师抱怨: “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育, 我为他们操碎了心,爱他们胜过爱自己,可是他们就是不领情,真让人伤心。”的确,这是做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但不知在伤心之余,老师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爱我的学生吗?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不是多此一问吗?哪个老师不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之为“好老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能够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引导学生成长,能够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一个好的老师是不断地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做到了吗?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是否真的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是否有想办法帮他们如何解决?在处理学生工作的同时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自己,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班主任德育工作这几年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6.
<正>做老师的经常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人退步了吗?社会退步了吗?也许这个"如"应理解为"像"。时代在变,上一届学生与这一届不一样,学生变了,为什么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呢?现在的学生看起来很不安心学习,但作为教师,深入了解他们了吗?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如果教育引导得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会养成的。所  相似文献   

7.
付慧清 《江西教育》2004,(18):32-32
说起“没问题”,我便想起了老师们下课前常对学生说的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8.
陈建春 《考试周刊》2010,(4):207-207
教育学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一环。”确实如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学生的成才,乃至祖国的未来。“为师者以爱心酬学子。”这是很多教师的座右铭。好老师会把每一个学生的欢乐、苦恼都装在心里。优等生固然要爱.但是后进生、问题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关爱。通常,若老师能给他们以真诚的爱、炽热的爱,能给予信任,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人们本着“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 ,已习惯于“教师授学生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间虽有不少先驱者作了种种尝试力图改变这一状况 ,但收效甚微 ,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来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后果是教师辛苦万状 ,学生所获无几 ,就连自己独立读懂一篇文章还感到力不从心。为什么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习本体———学生”的作用。试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时时处处为如何适应老师的教法而苦恼莫名 ,还有好心情学课文吗 ?长此以往 ,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  相似文献   

10.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教育演示:一位老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满了吗芽”学生答道:“满了。”接着,教师往瓶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现在满了吗芽”有学生答道:“可能还没有。”随后,教师又拿出沙子往里装,使劲拍了拍,又问:“现在满了吗芽”学生们大声应道:“没满选”最后,老师拿出一壶水往里倒,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望着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芽”结论当然不止一个。老师最后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也许你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这个教育演示给人…  相似文献   

12.
在批阅学生周记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向我倾诉写作的苦恼和询问作文的技巧,这让我深有感触。写作,本应是“我手写我心”的心灵的折射,可现在却成了让学生害怕的“洪水猛兽”一学生视写作为畏途,现状堪忧。而批改作文又历来是我们语文教师最感头疼最感无奈的一项工作,不但耗费的时间多、精力大,而且教学的成效也往往不明显:如此看来,“写作”已经让师生双方均感疲惫不堪,其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3.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学习不努力,不理解老师,好心没好报……扪心自问:在“教育就是服务”的呼声日益升高的今天,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了吗?我们在乎学生的“在乎”了吗?在学生们童年最渴望得到快乐的时候,我们却告诫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了天真烂漫,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玩耍嬉戏,没有了自由遐想。伴随他们的是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频繁的考试,以及“公正权威”的排名,“语重心长”的教导……殊不知,这一切早已成了学生眼前一道抹不去的阴影,成了学生心中“一…  相似文献   

15.
[课堂回放]教学片段一:飞扬的气球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串五颜六色的气球,显然这是精心准备的。一群二年级的学生看到如此美景自然跃跃欲试。于是教师遂了孩子的心愿,放手将气球抛向人群。一个个轻盈的气球在孩子们手中不断飞扬。也许,这群可爱的孩子已经久违了这般轻松的课堂。教学片段二:沉重的气球在语文课上玩,这可能吗?尤其是在有200多人听课的课堂上。接下来的一幕果然在预料之中:“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年轻的老师温和地说。顿时教室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此时,调皮的气球已经乖乖地被掌握在老师的手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师上《怎样认识物体——土壤》一课,做查明土壤中有腐殖质的实验时,教师把晒干的土块放在铁丝网上用火烧,边操作边问学生“冒烟了吗?有气味了吗?”开始学生没什么反应,似乎在等待“冒烟”和“气味”的到来。紧接着老师又问“看见冒烟了吗?闻到糊味了吗?”  相似文献   

17.
一次,笔者在听低年级的数学课时,出现了这样一个片段课上,投影片出示了一道图文式应用题,大意是车上原有42人,到车站后下车14人,又上车2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汇报交流时,学生的算式大致有以下三种①42-14 25=53;②42 25-14=53;③25-14=11,42 11=53.第二个算式一出现,教室里立刻小手林立“.老师,第二个算式错了!”看得出,他们对这种算法很有意见.教师问“为什么?能说说吗?”“乘汽车应该先下后上“!”老师教育过我们,乘车时必须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18.
习作批改,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务必遵循的重要工作。根据报纸披露,中小学教师的大部分业余都是花在习作批改上了。如此这般,教师哪里还有时间进行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呢?习作批改中的耗时低效往往让语文老师为疲于批改又收效不大而苦恼。每每听到老师们自责的牢骚时,我就在扪心自问:习作批改,难道爱你如此不易吗?为此,我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激发自改兴趣1.选用故事和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我们可以讲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可以讲王安石“春风…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每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平均为54.5小时,一些地区的高中主课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长达16小时.但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大部分时间被其他事情占据!”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呼吁,“为基础教育教师减减负”. 教师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成为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之一.相关调查显示,老师们的工作并不轻松,除备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之外,参加教学评估以及应对检查、晋升、评职称、课题研究、学习培训等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老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许多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  相似文献   

20.
“√”号是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时用的,但“√”的由来却不大为人所知。据说,它来源于英国教师的手笔。他们看到学生作业内容无误,便信手写上批语“right”(意为“正确”)。后来又简写成第一个字母“r”,久而久之,又演变为更为简单的写法,这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