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翁晖亮 《山东教育》2003,(23):127-127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  相似文献   

2.
王久萍 《河北教育》2004,(11):41-41
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环境,如果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形成教育合力,会使孩子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教师在这种双向沟通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当主动、积极、热情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使之成为一个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积极合力,在与家长交流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两股最主要的力量,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做好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能将学校和家庭两股力量整合,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尊重家长,为沟通创建良好的氛围沟通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无法实现沟通。因此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家长。尊重家长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关心和爱护孩子。  相似文献   

4.
陈昊 《江西教育》2002,(23):11-11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由父母、孩子所构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判断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一面镜子。当前在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中,班主任应该着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提高家长素质,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学校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帮助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的新形式。家长学校要根据教育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制订学校的工作计划,组织系列活动,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  相似文献   

5.
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途径刘建君家庭环境是家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总和。具体指家庭的布置、陈设和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气氛笔。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家长们如何给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呢?方法很多,在此给大家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品德,家长是幼儿健康成长最好的老师.但是,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已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和重心.家长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孩子没有价值观,便有一种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想法,逐渐形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其中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爱心,心中只有自己,不关心他人,不合群.这样的孩子,在群体中与他人相处时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表现出冷漠和自私的不良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应该是幼儿园,却忽略了教育孩子的第一校园和启蒙教师是家庭和自己。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学前教育体系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但是不能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教育空间,也就是说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还是家庭环境。为此,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做好家长工作的相应措施,希望能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教育幼儿。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地方,家庭环境不同常常会给孩子的学习、成长带来差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态度、习惯、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及其创造的家庭环境,都会波及到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充分认识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丁红镭 《湖南教育》2002,(12):23-23
杜绝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最佳途径是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主要是不良环境引起的,家庭的暴力、严重的挫折感、电视电影中的暴力镜头和不良的同学关系都可引发学生攻击行为。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做的就是治理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家庭是不良性格形成的温床,而家长又是家庭中的主导力量,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攻击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预防孩子的攻击行为,家长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不对孩子使用暴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暴力。家长们要意识到使用暴力与高压对自己来说是省事、方便,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则是…  相似文献   

10.
常艳春 《家教指南》2006,(10):12-15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家庭不仅是亲情的港湾,而且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和高尚人格的重要阵地。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早就有人把家庭誉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在家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数与家庭环境不良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家庭矛盾及父母离异,容易使男孩产生焦虑或抑郁;更容易导致女孩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与其成年后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等密切相关。与之相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注重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提升家庭文化品味,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友爱、亲情浓厚、富有情趣、充满生机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呢?近日,湖南师范大学李桂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环境造就人,家庭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环境,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极其重要,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家●王素琴作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经常和潜移默化的。毋庸置疑,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我从帮助家长改善家庭环境入手,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对...  相似文献   

13.
家庭环境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参照功能、熏陶功能、强化功能、筛选功能以及监督功能。目前,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以及丰富的家庭文化环境,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优化家庭环境促孩子良好品质形成柳州市红光路小学郑宁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它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催化,如果缺乏家教或家教不当,就会削弱或抵消学校教育。因此,...  相似文献   

15.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孩子的成长,时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由此可见,做好家长工作,就迈出了幼儿教育成功的第一步。而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那么,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呢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谅,互相尊重;其次表现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上,孩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精神上没有压力。此外,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经常进行思想沟通,如经常与孩子谈论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应找机会带孩子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让他们了解刻苦是生活中应有…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一个具有创造性、健康而聪明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也是他们致力追求的理想。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孩子呢,这是年轻父母都关心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家长首先能做到的,就是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生活空间,因为创造需要一片能够自由飞翔的大空。聪明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道理家长们都已明晓。但谈到应该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空间时,家长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的。许多家长认为,自己一生辛劳,就是努力让孩…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素质的高低,与其父母素质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家庭中的家长,身为人之父母,应要具备各种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能力和素质,在家庭中,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策略教育自己的子女,使得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制作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因材施教,为孩子创造一片乐土。  相似文献   

20.
卓玛吉 《考试周刊》2013,(11):137-138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应从优化家庭环境,促进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角度入手,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中学生树立人格榜样;改进施教策略,增强家长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创建家庭道德实践环境,促进中学生知行合一;加强家庭德育环境与学校、社会德育环境的协调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