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最重要的成功通道在于人格教育。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骄傲。教育过程第一重要的是成功大于失败。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倡导的成功教育,使一所“垃圾学校”变成了“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2000年7月中旬,应四川省教委的邀请,我和刘京海校长一同赴成都讲课。虽然神交已久,见面还是第一次。在我的诚恳请求下,一天晚上,刘校长谈了许多关于成功教育的最新思考。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有一个姓…  相似文献   

2.
那天,改的是期中测试卷子,学生答得好,我改得心情舒畅。卷子改完后,就发给了学生。第二天上课,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有两份不该得满分的卷子被批成了满分。课后,我打电话向这两位学生的家长表示歉意。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已看出来了,已经给孩子指出了错误,并让他改正了。我还教育他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让他到你那儿把他的成绩改过来。说实话,得了满分,孩子还是蛮高兴的,让他改过来,他还有点不愿意。”另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也看出来了。孩子难得得一次满分,心里特别高兴,他对我说:‘妈妈,以前我还觉得数学挺难的…  相似文献   

3.
女儿新进了一家重点中学,家长会上,我第一次听得津津有味。校长几乎没说什么套话,就用幻灯片绘声绘色讲起他的教学理念。只见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一排蛋,他指了指上面的鸡蛋和鹅蛋说:多数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能成才,但要掌握火候。学得快的孩子,好比“鸡蛋”,煮熟花的时间比鹅蛋少,他有余力,我们要让他学更多的东西;学得稍慢的孩子好比“鹅蛋”,煮熟的时间长些,我们要多花点儿时间耐心教他,直到他弄懂为止。至于“木蛋”,也就是弱智儿童,那是少之又少的,但我们也要给他画上花纹,让他到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校长说到这…  相似文献   

4.
《今日教育》2014,(7):22-24
一提到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哪怕是在教育专家面前,每个人都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一提到治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可真到了医学专家面前,每个人都极易放弃自己的体验。作为研究教育的人,看到自己的研究所得,被一线校长和教师置之不理时,要么为了自我满足而指责他们的“无知”,要么在接受事实时痛感研究的“无能”。可是,一线的校长和教师,真的是因为“无知”才不接受?教育研究所得,难道对教育实践又真的那么“无能”?我不相信校长和教师们无知,我相信步入和接受教育研究,可以让校长和教师们变得更加有知;我也不相信教育研究无能,但我相信走近和了解教育实践,可以让我们的教育研究变得更加有能。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3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3元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角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能不能激发学生的优势,能否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让他有最大程度的锻炼空间,就要看教师是不是善于做一名“伯乐”。  相似文献   

7.
张中山 《教育》2014,(27):9
“大师”的出现一定是在自由的土地上。对于教育,每一位教师都是自由发言人和自由实践者,只要他把每名学生都当做不可复制的孤本,只要他在静静守候孩子们成长。自由就能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每个孩子就能成为独立的思想者、开拓者。现在有多种原因,让教师套上枷锁,没有了自由的呼吸:一是教育的“行政化”。目前的教育是“行政下来的”,校长不是和老师们一起“眼睛向下”,服务学生,而是  相似文献   

8.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9.
教师誓词     
校会上,校长传达了征集教师誓词的通知。“什么誓词”看教师们一脸困惑,她只好耐心解释道:“教师,工作神圣,责任重大。一个微笑,一份信任,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一个自卑的孩子从此挺起胸膛。为了能以身立教,永远能如寒夜里闪烁的星星,指引学生走向自信与成功,让我们一起制定一个崇高的师德目标,并追求一生吧”大家笑了,散会后立即投入查找、整理之中。我以为一个小小的誓词没有什么了不起,洋洋3000字的论文不都能一挥而就吗一周、两周……越琢磨越觉得每个句子都应是对教育工作的热诚的浓缩,每一个词语都应托起一颗童心。…  相似文献   

10.
“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开始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转变。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已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瓜瓜的镜子     
这天,去学校接瓜瓜的时候,发现瓜瓜气呼呼的,学校老师也一脸的不高兴,说:“你家瓜瓜今天又和同学打架了,把一个同学推倒在地上,我看他快成这里的小霸王了!希望你回家后能好好教育他!”瓜瓜上学不到半年,我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老师的抱怨。虽然我不赞成老师当着孩子的面这样说话,但每个老师都有他的教育方法和个性,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只有回去好好“教训”我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13.
儿子一天天长大,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一天,放学回家,他一脸不高兴,好像有什么委屈似的说:“妈妈,我们班里有好多同学都换了新铅笔盒了,还是双层的,我这个用了好多年,都旧了。你也给我换个新的吧!”我看了看孩子的铅笔盒说:“还没破,能用就先用着吧。”“妈妈,你怎么连个铅笔盒都舍不得买?”看着孩子幼稚的小脸蛋我不忍心了:“好吧,妈妈去给你买。”第二天,儿子拿着他最喜欢的铅笔盒甭提有多高兴了,两只小手搂着我的脖子亲昵地说:“妈妈您真好!”可是没过两天,他又跟我说:“妈妈,同学今天刚买了一支新钢笔,你也给我…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底,我随江苏省小学校长赴英国考察培训团,在英国曼彻斯特进行了为期4周的考察。其间,听了曼城教育官员的多场报告,参观了十几所小学。一天下午,我们一行23人与曼城的4位小学校长菲奥、斯迪奥特、格莱姆、派克就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问:各位校长,你们认为英国小学教育最值得推广的经验是什么?格莱姆:⑴每位孩子在学校里都快乐地学习。⑵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主流教育。⑶校长和每位教职工都努力地工作。斯迪奥特:教育要保证孩子获得成功。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好的教育方法,让教师觉得从事教育是一种享受,让孩子觉得…  相似文献   

15.
我在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独特。他说:“程校长,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她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为什么和别人想得不一样呢?”他笑着说:“老教师太死板。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如果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要是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里想,“这个家长怎么能把孩子的教育当儿戏!”也就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太在意。然而,随着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关注,我逐渐意识到,他所说的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定居澳洲不久,儿子也来到了悉尼。他喜欢这里的优美环境,却又害怕与金发碧眼的小洋人交流。原因很简单,既有长相上的差异,又有语言上的障碍。一天放学回家,他拿出一张画给我看。他说:“爸爸,你看,这个人像不像我?”天哪,吓我一大跳,这哪是人,分明是鬼,说得确切点,这是一堆白骨。“小鬼,你为什么画这个?”“老师让画的。”我不信,我相信中国所有做父母的都不会相信。孩子的坚持诱发我要去学校看个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了学校,踏进我儿子上课的教室。这算什么呀!墙上四壁挂满了白骨图,数了下共有19幅,班上共1…  相似文献   

17.
说句实话,我儿子长得不漂亮,但周围的人非常喜欢他,认为他很完美。然而我心里很困惑,我担心他是个问题孩子。去年暑假的第二天,孩子在县城的姑姑打来电话,让我把孩子送去住几天。孩子听后,兴高采烈,让我赶紧收拾儿子一听这话,一拍大腿,“腾”地站起:“不就让我自己坐车嘛,没什么了不起,死都不在乎,还怕坐车!”真是,英雄上刑场的气魄都拿出来了。我送儿子上了车。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一件往事。有一次我带他坐车,在我们前面的一位老奶奶拿两只桃子给他,推辞不掉,他便接在手里,然后放进提包。等我们下车以后,他打开提包拿…  相似文献   

18.
张群 《农村教育》2006,(12):45-4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高品位的追求。进步就没有动力,没有规范而细致的管理。持续发展就没有保障。为此,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从小培养好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为办学方针,将“学生文雅、教师儒雅、学校高雅”做为目标追求,近年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管理理念、机构设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等方面都融入养成教育的内容,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把“好习惯”做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文明之花遍地开,逐步积淀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锐 《教书育人》2006,(6):22-23
前一阶段和一位旧友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谈到单位同事的一个孩子,觉得他能考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真是不可思议,后来我了解到是因为这个孩子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傻子”。原因是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曾经发高烧,医生诊断说,孩子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孩子能活过来,智力上也会有些问题。到了第二天早晨,孩子幸运地活了过来,但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反应有点迟钝,人们一直也把他当成“傻子”看待。  相似文献   

20.
成彪 《教育文汇》2004,(4):25-25
最近,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让我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孩子的“操作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住家长对我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