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董仲舒以天道为其政治理论的逻辑起点,据汉初的社会具体情况,提出了以"大一统"为意旨的系列政治思想。本文基于社会控制理论,从社会控制的主体、客体、途径与目标等方面重新对董仲舒政治思想进行了梳理与厘清。董仲舒以"天"作为社会控制的主体,为了维护君主统治的合法性,他主张"君权神授"进而先验地推出作为"天子"的君主是社会控制现实的主体。董仲舒否定先秦儒家的共同人性论,提出了"性三品"的等级人性论,将具有可教性的"中民"设定为了社会控制的具体客体。社会控制的整个运行机制则是君主通过"德治"等社会控制途径教化"中民",广大民众在恪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中获得社会秩序的稳定,并以此达到异化的王道盛世即"大一统"的社会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继承先秦儒家礼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汉朝社会政治现实的需要,成书于汉成帝时期的《礼记·乐记》对音乐的作用、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音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乐记》并非一成不变地记录先秦儒家音乐思想,而是注入了汉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从《乐记》中可以管窥汉朝音乐教化思想。从《乐记》中的相关论述来看,汉朝音乐教化思想集中体现在:音乐对审美愉悦、人格塑造、治国理政、伦理关怀等方面具有重要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贾不仅是我国汉代首位提倡教化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汉代复兴儒学的先驱。陆贾对先秦儒学所倡导的"以民为本"教化思想予以继承,倡导在性善论中学习先秦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4.
张运生  何杰峰 《兰台世界》2016,(16):146-149
"乐境"是儒家追求和向往的精神目标,其所乐之事在于"仁"。要达到这一精神状态,"教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理想的"教化"主体是具有强大人格感染力的圣贤,"教化"内容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人伦之道。人伦之道既是儒家衡量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基点,也是儒家人性的基本内容,这就使被教化者提高道德境界、达到儒家"乐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纵观两宋社会控制模式,看似山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来自皇权的渗透于乡间的"官治"网络,与来自民间的"以民治民"的"半官文化"的乡役网络,以柔性的儒家纲常教化理念,共同构成了"刚性"与"隐性"相互交织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教化传播是中国古代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类型.<论语>是中国古代较早阐述教化传播思想的重要文献.在社会流动性加剧的时代背景下,<论语>表现出的对传播导向重要性的认知,提出了人文价值观作为教化传播的价值目标系统,并设置了"君子"文化传播符号,以此作为教化传播的核心信息载体.<论语>在中国传播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士"对传播话语...  相似文献   

7.
程丹 《兰台世界》2014,(9):137-138
陆贾不仅是我国汉代首位提倡教化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汉代复兴儒学的先驱。陆贾对先秦儒学所倡导的“以民为本”教化思想予以继承,倡导在性善论中学习先秦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8.
舜帝,名重华,是传说中的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部落首领,世居于虞地,所以号有虞氏,也称虞舜.虞舜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与黄帝、颛顼、帝喾、尧帝并称"五帝".在舜帝的长达60年的辛勤治理之下,他的部落率先建立了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开创儒家"为政以德"的先河,此"明德"思想在后世圣贤的发扬光大之下形成了儒家学派的完整思想体系,形成了中国的"德治天下"、"勤政爱民"的思想基础.因此中国的行政管理之源当始自舜,故舜帝被司马迁称之为?明德皆自虞帝始".归纳其和谐亲民管理思想,主要可分为如下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恤刑思想内容较为丰富,在古代法律史上也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使在崇尚"重典治国"的明代,也通过较为完善、成熟的恤刑制度以及刑狱实践对审刑制度、法外行仁、教化等恤刑思想加以全面的展现,从而也进一步体现出了儒家"明德慎罚"思想以及封建社会法制伦理的特点。同时,恤刑思想对有效缓解阶级矛盾和维护封建统治也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养生思想主要体现为儒家的养生观,他的治气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念有着共通之处。他的治气养生思想兼容道家养生精华,教化了一代代有志之士,对现代人的养生有着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赵文婧 《兰台世界》2017,(4):99-101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法律是先秦法律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基于1987年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包山楚简》中的有关记载,对楚简中的道家和儒家法律思想以及吴起的法律思想进行剖析,得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法制特色,即律令十分森严,执法相当严苛,法治与人治、礼治与德治既相互协调又存在矛盾",神治"思想的渗透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鲁斯琪 《兰台世界》2020,(2):148-151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治理益州二十载,得到了人民的深厚爱戴,甚至由后主亲自下令立庙以供人们怀念。诸葛亮作为蜀汉开国丞相,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他带领一干官员制定了《蜀科》,作为益州的基本法律规范。他的法治思想不拘泥于传统儒家的"礼义""德治",而是吸收了先秦法家"重法"的思想,并结合益州具体实际、注重变通,创造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朱熹从小接受儒家、理学和佛学教育,年少时又接受二程理学熏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根植于儒家、折衷于理学的德育思想。他将德育思想应用于官学和书院教育实践,广泛传播"明人伦"、"学事理"等主张。  相似文献   

14.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儒家,在批判儒家政治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墨家思想,并且成立了以墨家巨子为首的墨家组织,在战国时期的政治以及社会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颢的"识仁"思想是其理学的重要宗旨,从宋明理学衍伸出的陆王心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程颢的"识仁"思想开创了心学一派的源流。程颢的教育理论思想对于北宋书院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教化功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的礼治教化思想内容丰富,其体系构建不仅包括民间祭祀、民间教化、学校教育和法律普及等四个方面,还涵盖了礼制规章和教化运动等制度及动态方面。通过对其分析,对深入了解朱元璋的礼治教化和社会管理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方勇 《兰台世界》2016,(14):113-115
明代申明亭制度是明初朱元璋按照儒家乡里教化的思想创置的民间基层调解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在民间设立里老人这一独具特色的角色,宣朝廷行法令、旌善扬恶以及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基层纠纷调解,以求达到儒家思想中的无讼社会。尽管在六百多年后的当今社会,申明亭早已不适应我国的现代法治建设环境,但该制度所体现出来的普及法令、注重道德教化和通过民间调解解决基层纠纷的思路仍然有其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夏代和殷代发展总结的基础上,周公提出了"德""、礼"思想主张,其思想提出之后,周朝的统治者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识到鬼神世界的神权政治难以维系和保佑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逐渐开始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的德治和礼制。孔子在周公"德""、礼"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进一步提出了"仁学"思想,为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周公"德""、礼"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并探讨孔子对周公"德""、礼"思想的继承以及对"仁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涛 《兰台世界》2014,(5):133-134
朱元璋的礼治教化思想内容丰富,其体系构建不仅包括民间祭祀、民间教化、学校教育和法律普及等四个方面,还涵盖了礼制规章和教化运动等制度及动态方面。通过对其分析,对深入了解朱元璋的礼治教化和社会管理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今用:"教化万民"乃是儒者自我担当之使命,不是外人强加给他的。他以此使命而成为"儒家",若放弃此使命则"家将不家"矣。孔子被称为中国"第一教育家",他若有"愚民"之想,何谈"教育家"!中国历史上能够称得上"大家"的,没有一个主张"愚民",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