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晚清的科学技术翻译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他们渴望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间接条件,翻译中引入的西方科技知识也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但在当时,传播西学到底是通过翻译西方科学著作来进行,还是通过教授中国人学习外语来进行[1]。傅兰雅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2.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国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国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1874年,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6年,他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傅兰雅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借此实现了他自己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明确表述过的个人理想:"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3.
蔡燕 《兰台世界》2015,(3):130-131
翻译是洋务运动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中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影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蔡燕 《兰台世界》2015,(7):130-131
翻译是洋务运动时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在洋务运动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中英国人傅兰雅的翻译影响,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善兰是把西方数学全面地引入我国的第一人,是近代西方数学传播和研究的奠基人,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同时还对中国传统科学有着深入地研究,通过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为中国数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数学的西化作了铺垫.本文分析了李善兰翻译数学著作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梳理了其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6.
《格致汇编》是清末最早的中文科学期刊。它是由英国人傅兰雅(Jnhn Fryer,1839—1928)自筹资金创办的,并由傅氏编辑。傅兰雅是清末最大的译书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主要译者,他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中国人合作,翻译了近百种科技书籍,为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沪局译书大都比较专门深奥,不易为初学者理解,傅氏感到:"僻处远方,购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西学翻译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汉语中缺乏表达各种西方概念的语词。为此,以傅兰雅、严复等为代表的译家在坚定汉语完全有能力表达新概念这一信念的前提下,提出各种翻译方法并确立了引进名词术语的各种原则。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西学翻译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汉语中缺乏表达各种西方概念的语词.为此,以傅兰雅、严复等为代表的译家在坚定汉语完全有能力表达新概念这一信念的前提下,提出各种翻译方法并确立了引进名词术语的各种原则.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上海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海上众多知名学府在近代教育界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谈到近代上海的教育,就不能不说格致。作为中国最早引入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格致的影响是深远的。1874年,就职于江南制造局从事翻译工作的传教士傅兰雅和中国人徐寿深感翻译人才的缺乏,向李鸿章建议设立学校。李采纳其建议,于1874年在北海路建立了一所学校,时称格致书院。1876年,书院正式开学,教授西方的“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和英语。1900年,书院一度停办,1907年纳入租界工部局管辖,定名为“公部局立格致中学”,今天,格致中学  相似文献   

10.
傅兰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英格兰人,1839年8月6日出生于一个传教士家庭。受父亲的影响,傅兰雅从少年时代就对中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中国的书籍,并常和同学们谈论自己心目中的、神秘的东方中国。为此,甚至被同学们称为“傅亲中”(Chin-chongFy-ung)。1861年3月,毕业于伦敦海伯雷师范学院的年仅22岁的傅兰雅受英国圣公会派遣,远渡重洋到香港任圣保罗书院校长,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34年的生活。为提高自己的中文程度,学习北京话,1863年,傅兰雅辞去  相似文献   

11.
英国人傅兰雅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是个"中国迷",他刚大学毕业就来到中国,在中国工作了三十余年。傅兰雅在美国从教时,也致力于以各种方式开拓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为中西文化交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英国人傅兰雅1880年的《译书事略》是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译印图书目录。该目录首次对西书独立编目,从而完成了对"西学"的书目确认:西学是不同于传统中学的另一个学术体系。《译书事略》还通过著录、分类等书目要素,揭示西学的学科化性质以及"力今""胜古"的求新指向,成为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等中国人所撰西学书目的前驱。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和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先驱,林则徐是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的第一人。本文全面分析了林则徐在1840年左右组织编译的《四洲志》,以及魏源于1842年重编的《海国图志》翻译介绍西方图书馆,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史实,从而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最初流入中国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积极学习西方科技,探求富国强兵之路。他曾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文书报,收集西方国家资料,促进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的兴起。以下本文通过介绍林则徐翻译的主要译著,探讨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建 《历史档案》2013,(1):105-110
自美国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开始,美国国名的翻译经历了从花旗国、咩里干、育奈士迭国等到美利坚合众国的发展变化。国名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政治符号,考察美国国名的汉译流变,既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对美国及美国人认识的深化历程,同时由于西方人参与了美国国名的翻译,因之也能从中了解西方人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认识程度,以及中美国际交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闫舒瑶 《兰台世界》2014,(4):137-138
薛绍徽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更是中国近代翻译西方文学的第一人。薛绍薇的翻译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态度严谨,用词恰当准确,忠于原著又并非一味的复述原著。  相似文献   

17.
薛绍徽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更是中国近代翻译西方文学的第一人。薛绍薇的翻译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态度严谨,用词恰当准确,忠于原著又并非一味的复述原著。  相似文献   

18.
译者按: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中国近代史上的西学传播大师,出生于英国。1861年作为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先后任教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京师同文馆、上海英华书馆。1866年兼任《上海新报》编辑。1868年受聘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员,一干就是28年。他一共将129种西书译成中文,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军事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其中的化学、国际法和政治学书籍,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创办或参与创办了《格致汇编》、格致书院和格致书店,领导编辑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教科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傅兰雅作…  相似文献   

19.
吴嘉善是把西方的数学知识和东方的算学相互融合的第一人。当他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数学算法并没有直接发行刊印,而是把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他让没有接触过西方文化知识的人了解了西方,对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傅兰雅(JohnFryer),英国人,圣公会教徒,翻译家;1839年8月6日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小城海斯(Hythe);1928年7月2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城逝世。傅兰雅之所以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能够青史留名,主要是因为在晚清的洋务运动过程中,傅兰雅凭借自己娴熟的口译能力将国外各种科学著作传播至中国。在向当时的中国人民宣传介绍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