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图书评论》2002,(1):20-56
一、第五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获奖 图书书 名:李大钊全集出版者:河北教育出版社著作责任者:《李大钊全集》编委会编 《李大钊全集》是在几十年来李大钊研究工作者不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辑的。在编辑过程中,发掘了原来编辑《李大钊文集》时没有找到的李大钊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正>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著名学者和教授。他生命历程中最光辉的时期是在大学里度过的。从1918年起,李大钊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五所大学的教授,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李大钊任教的五所大学中,除北京大  相似文献   

3.
青年时代毛泽东在求学、成长的历程中得到李大钊倾心帮助,从而转变为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与李大钊建立起不是师生胜似师生的伟大情谊,堪称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与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对建党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主要角色引人注目,他们的密切交往成为历史叙事的重头戏.关于李大钊与陈独秀之间的个人情谊,有学者曾根据目前出版的他们的私人信件集,以未发现两人有单独来往通信为理由,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虽然政治上志同道合,但在私人关系上交际不多、关系并不亲密融洽.①这个结论似乎有点机械和简单化,并不符合事实.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认为,李大钊与陈独秀不仅是政治上的好搭档,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亲密的好伙伴,两人交往颇多,友谊甚笃.  相似文献   

5.
近日查阅资料中新发现一幅登载于《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的李大钊与顾孟余合影。通过对照片承载的信息和对当时报刊新闻报道的考证、推断,笔者认为,此照片应是1926年3月12日上午9时余李大钊、顾孟余出席国民党左派在北京三殿(由天安门起,直至太和殿)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公祭活动时的合影。耐人寻味的是,《世界》画报所发《被段祺瑞通缉之五人》使用的李大钊照片,竟是后来《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登载的李大钊、顾孟余合影的一部分,只不过抹掉了照片上的背景以及顾孟余像那部分,仅留李大钊一人的照片,其刮擦制作痕迹明显。《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发表李大钊与顾孟余在太和殿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公祭活动的合影,体现了国共合作、继承孙中山遗志,掀起国民革命高潮的时代主题,其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6.
一、李大钊担任过福建漳州的教育局长吗? 读《陶铸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见该书103页提及陶铸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活动于福建漳州一带,并由此重建了中共闽南特委的地下党组织,书中说:“五四时,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陈炯明创办《闽星报》、《半月刊》,一度聘请李大钊任教育局长。”这是把李大钊和陈独秀搞混了,因为李大钊根本不曾去过漳州。  相似文献   

7.
一、北京共产党小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与发展 五四运动以后,共产主义运动在北京地区迅速发展,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实体.1920年2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与李大钊开始商讨组建中国共产党.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罗章龙等人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国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为北京党组织的创建和北方各地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秘书马马耶夫来到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和先进青年邓中夏、刘仁静等人.维经斯基经李大钊介绍赴上海与陈独秀联络,在上海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小组.秘书马马耶夫留在北京,帮助李大钊开展建党工作.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1889--1927)是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而且也是传播唯物史观最为彻底地的革命家.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在河北省乐亭县出生,幼年名耆年,字寿昌;后更名为李大钊,字守常.李大钊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离世了,母亲也在他出生不到16个月时撒手人寰,祖父李如珍将他养育成人.李大钊在非常贫苦艰辛的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幼年时代.  相似文献   

9.
<正>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祖籍河北乐亭,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他还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教育思想,为培育优秀青年和革命接班人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与贡献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李大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烈士的思想和革命实践活动无疑需要我们不断研习.早在1989年,李大钊烈士100周年诞辰之际,群众性学术团体李大钊研究会就在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等同志的倡议下建立起来,该学会团结了全国一大批从事李大钊研究的学者、专家,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活动,为认识、学习、宣传李大钊及其革命思想,指导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同志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史上有所建树的著名馆长。若将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图书部的任期与“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两件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联系起来,可以说,他对图书馆工作的革新也就是他的革命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是李大钊同志诞生100周年,本刊特发表此文,以表达我们对李大钊同志的怀念与敬意。  相似文献   

12.
罗家伦,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1897年出生于江西进贤。民国初年在上海复旦公学肄业,1917年考入北大文科。他与傅斯年等同学追随新文化运动先躯陈独秀、李大钊参加“五四”运动。他激情如火,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在反对卖国条约“二十一条”的斗争中当选北京学生界代表,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的行动,以敢作敢为、富有时代使命感著称。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曾对罗家伦、傅斯年二位“五四”运动前锋人物作过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13.
1921年7月中共建党后,最先有两位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为党献出了他们宝贵的年轻生命,他们就是著名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和庞人铨,简称黄、庞。 黄、庞都是湖南人,自幼追求进步,两人是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同学。毕业后,黄爱北上考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校,在五四运动中与周思来成为至交,参加了觉悟社,并肩参加了京津两地许多革命活动。后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陈独秀处担任校对和缮写工作。不久,经陈独秀同意返湖南从事工人运动。返湘后,正遇  相似文献   

14.
阎鸣 《湖北档案》2001,(4):44-45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大钊诞辰110周年的时候举行纪念活动,并拍摄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这一任务落到中央电视台社调中心的编导阎东头上.摄制组找到专家采访,希望发掘出李大钊生平的一些新情况.访谈中他们认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学者李玉贞,这位对李大钊素有研究的学者谈起李大钊时,说到二条线索.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在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积极引进西文图书,配合学校教学改革,促进了图书馆从藏书机构向教育机关的转型。文章通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1919—1920年西文图书登录簿》中部分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德文图书的梳理和介绍,考察了这些文献在当时北京大学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论证了李大钊及其主持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支持北京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现存有一份珍贵档案:《河北革命互济会为公葬无产阶级导师李大钊同志宣言》,这份宣言记录了李大钊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的史实,记载了他被捕及被害的真相。宣言中河北革命互济会号召"公葬李大钊同志,追悼死难的战士,……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构捕屠杀工农劳苦群众的白色恐怖,争  相似文献   

17.
刘静君是李大钊的女弟子,追随李大钊革命一生;刘导生在姑母刘静君的教导下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在李大钊牺牲后,姑侄二人为李大钊子女生活和成长、保存革命文物资料尽心尽力,很是令人感佩。现将相关资料略加整理,或可作为对该书的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李大钊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第一个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生于河北乐亭。1913年,李大钊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为纪念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诞生110周年,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纪录片部拍摄制作了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时长100分钟,分为上下两集。播出后,引起了党史研究界和文艺理论界、影视研究界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于1999年11月20日,联合召开了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理论研讨会。党史研究专家们对《李大钊》摄制成功,给予了很高评价。文献纪录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实事求是,忠于历史。《李大钊》生动地再现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从他思想的发展进步过程,到他接…  相似文献   

20.
韦磊 《北京档案》2021,(7):51-53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李大钊高度重视自己家乡乐亭党组织的建设.1923年秋,直隶省教育厅在乐亭县城关建立了一所初级中学——乐亭中学.李大钊对家乡的这所中学非常关注.在乐亭中学校长变更之际,李大钊决定利用这一时机,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党组织.1924年初,李大钊介绍共产党员王岑伯(又名王俊)来乐亭中学任校长.同年2月,李大钊又介绍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共产党王德周(又名王佩环)来乐亭中学任英语教师.自王岑伯、王德周来校后,学校有了党的力量,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党组织也随之开始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