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打破电子档案袋在教师知识管理领域中的困境,就必须实现其从"工具论"意义向"知识管理论"意义的转化。把握住了知识管理这一静态的理论支点,才能体现出电子档案袋在促进个人知识库的建立、实现教师自我对话以及学习共同体建构方面的优势。依据教师个人情况,合理灵活地运用电子档案袋的功能,在高度模块化的功能结构下保持功能之间的交互性,使教师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达到真正的"转识成慧"。  相似文献   

2.
以培养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为主要能力的"三力论"和"常能论"是陶行知教育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目的观的具体体现。在注重培养能力的21世纪,重温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在原则、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可为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提供诸多启示。本文对比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当前我国实际出发,结合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尝试提出一种"学生核心素养"的假说,供教育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哲学中"存在者"与"存在"的角度考察我国教学论近30年的研究状况,在研究的思维方式层面对教学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教学论研究的对象、教学论研究方法与范式、教学论学科构建及研究者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系统审视.以"存在者"为关照对象的传统思维方式——对象性思维,在长期的教学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以"存在"为关照对象的思维方式——反思性思维是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4.
生存还是死亡——质疑“文学终结论”兼“文学边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终结论"者以传统文学及其理论作为一个终极的"元",抽空"文学"这一范畴的真实所指,用前现代性的反思宣判了文学的终结。但是,以现代性反思来质疑这一反思本身,就会发现,"文学终结论"及与其相关的"文学边缘论"都是假命题。  相似文献   

5.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提出"心斋"一词,成为道家"虚静论"的核心概念。"虚者,心斋也"。此一"虚"字是理解"心斋"概念之内涵的核心要点。"心斋"之"虚"从工夫论上说具有消解、否定的意味,是对"听之以耳"和"听之以心"的否定,也就是要使人不执于外物,亦不执于心念;从境界论上来看,"虚"又具备某种肯定的内涵,即"虚室生白"所蕴含的生命力和对心之光明本性的能动发现。而这两方面又统一于人心之上,"心斋"的过程也就是在人心受扰后发明本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学论学科难以发挥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力,是因为教学论研究依然受到了大教学论思维方式和框架体系的束缚;教学论学科发展需要返本开新,反思大教学论的贡献与局限;教学论要发展,必须从大教学论思维方式和框架体系中走出来,从追求发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或统一)艺术"的大教学论转向追求建立"把不同的内容教给不同的人的多样化的科学理论"的微教学论;微教学论的产生需要经过进入教学现场-观察教学现象-提出教学问题与假设-构建教学干预方案-通过以课为例的行动研究验证假设-提炼总结具体教学规律的理论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对"灌输论"论争颇多.以国外教育界的某些观点作为排斥"灌输论"的依据,是值得商榷的."灌输论"既不是"无用论"也不是"过时论";"灌输论"是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原则;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灌输论".  相似文献   

9.
伴随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课程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管理的话语权由"教学"转向了"课程",从"教学管理"到"课程管理"的转变,隐含着从"教学论概念系统"到"课程论概念系统"转换的取向.这一转变也使得我们开始在更深层次上探究课程的本真意蕴以及高职院校课程管理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初的文论界通过争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通过对"工具论"、"从属论"的反拨,形成了"去政治化"的思想认识倾向,围绕着对艺术特征、美学的规律的肯定,强调以生活至高论代替政治至上论,以广义政治论取代狭义政治论,从坚持他律论到坚持自律论,试图完成文学"去政治化"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1.
江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0):138-140,148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主要思想之一,其内涵在于不同政治经济地位的人们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公平,目前,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异地高考"的正常推广,现以"泛智论"为理论基础,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教育公平与"异地高考"的关系,研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思想,以"审美反映"的提出为时间起点,以"审美意识"的发现为逻辑起点。其中,"审美反映"提出的初衷,是为着反对"机械反映"的文学观;把"审美意识"认定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逻辑起点,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以集体意志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同时基于对个体生存境遇的反思和本真生存方式的关怀。钱中文"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观,坚持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但强调的是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如果丢掉了审美特性,不足以言文学;人丢掉了审美本性,则不能称为健全的人。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过程,始终以人文精神贯穿。  相似文献   

13.
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思想,以"审美反映"的提出为时间起点,以"审美意识"的发现为逻辑起点。其中,"审美反映"提出的初衷,是为着反对"机械反映"的文学观;把"审美意识"认定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逻辑起点,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以集体意志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同时基于对个体生存境遇的反思和本真生存方式的关怀。钱中文"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观,坚持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但强调的是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如果丢掉了审美特性,不足以言文学;人丢掉了审美本性,则不能称为健全的人。钱中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建构过程,始终以人文精神贯穿。  相似文献   

14.
道家人性论的本质是以"德"释"性",而以"得道"为"德",凸显出"自然德性论"之于"仁义德性论"的超越意蕴。这种超越在老子那里表现为对"仁义礼智"的解构和对真朴之"德"的复归,而庄子则以"天性"进一步表现出反知反人文的倾向,而导之于逍遥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本质上的发展,其社会主义观主要表现在"猫论""摸论"和"富论"思想。"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的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思想体现了其社会主义观的现实主义特点;而"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富论"思想综合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功能至上和现实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培训师大概是当今最风光的职业之一:论待遇,他们讲一个小时课的报酬动辄上千;论身份,他们要么是来自名校的教授,要么身兼大公司里的高层管理职位,分别作为"学院派"和"实战派"在管理培训市场中各领风骚。从受训者的立场来看,究竟哪一派更受追捧呢?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契约论中"原初状态"的假设上,适今为止,出现过两种不同的社会契约理论:一个是以洛克、霍布斯为代表的古典社会契约论;另一个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社会契约论.古典契约论与罗氏契约论有一定的差距.从"原初状态"比较两者差异,能更好地认识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是性情论和理气论。性情论明确规定了"情"的内涵,用"性"来约束"情",确立了诗学上的"正情"说,并为"情景论"中的"情"提供了理论支持;理气论则以"理-气-形"的逻辑理路,"理""气"并重,启发了"情景论"的"现量"方法,并赋予了其"神妙""流而无滞"的诗境以哲学深度。对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加以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解哲学家王夫之,也有助于理解文学批评家王夫之,尤其有助于理解兼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于一身的王夫之。  相似文献   

19.
李荣扬弃与深化道教重玄内部逻辑和魏晋玄学,融合佛教三论思维方式,以畅其重玄学说,从而建立了一个"虚极"的超越性道论体系。他受中观思想影响以"双遣双非"、病药之喻等明重玄,以吉藏"于谛""教谛"之法引其理论入俗。李荣以心性修养与养气为修养进路,受佛教影响转变之前道教炼养重"形"观念,以"虚心"内求作为复"道性"之法,认为人是可以"死而不亡"实现精神超越的,融通"重玄之域"与"毕竟空"之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环境生产力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实现了对传统"征服论"生产力理论的超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