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苏轼出生于一个轻财重义、乐善好施的世家,深受眉山苏氏家风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苏轼既获得了眉山的淑灵之气,也承继着眉山苏氏的遗烈之风,不独文章锦绣,其刚正不阿、敢作敢为、轻财重义、乐善好施的人格魅力亦昭示千秋,其忠君爱民、“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民本意识更受百世景仰。苏氏家风对苏轼人生价值观影响很大,他的优秀品质深受家风熏陶,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苏轼出生于一个轻财重义、乐善好施的世家,深受眉山苏氏家风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苏轼既获得了眉山的淑灵之气,也承继着眉山苏氏的遗烈之风,不独文章锦绣,其刚正不阿、敢作敢为、轻财重义、乐善好施的人格魅力亦昭示千秋,其忠君爱民、“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民本意识更受百世景仰。  相似文献   

3.
一、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  相似文献   

4.
论眉山诗案     
所谓眉山诗案,是指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台以苏轼作诗“谤讪新政”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最后贬官黄州一案。因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所以这个案件被称为眉山诗案;又因御史台叫乌台,所以又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本文想对这场文字狱的起因、经过和性质,略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5.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成就卓越的诗人。苏轼曾在给其侄婿王庠(xiang)的一封信中介绍过他的“一意求之”读书法。原话如下:“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读书皆作数过尽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评价也越来越客观、公正,这是十分可喜的。苏轼研究学会先后在四川眉山和湖北黄冈两地召开全国性的苏轼学术讨论会,在研究苏轼的政治、思想、生活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题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对亡妻王弗一片深情,怀断肠之痛,撰墓垅之铭,又是何等的凄怆!11年的婚姻生活不算长,留在记忆中的也无非是些共度患难的琐事,但生活却到处都有她留下的痕迹和气息。东坡忘不了,初嫁时的王弗,娉娉婷  相似文献   

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辅导》2011,(31):2+51-F0002,F0003
苏轼,字子瞻,义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相似文献   

10.
从嘉祐元年苏轼与父亲、弟弟第一次走出四川眉山,到后来的两轮“在朝——外任——贬谪”仕宦经历,苏轼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东坡先生对自己政治生涯的自嘲式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他宦游范围之广.走南闯北,品四方美食,如此丰富的宦游经历也为苏轼的饮食文学的开拓与创新打下基础,北宋饮食文学的繁荣,就在苏轼一站又一站的旅途中萌芽.  相似文献   

11.
苏轼流徙海南,旅居雷州,留下了诗歌、书牍和遗迹。其中《和陶止酒》在符号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雷州苏轼符号,其象征意蕴集中体现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象征义无反顾、旷达潇洒和重情重义的苏轼精神。文章以苏轼在雷州作《和陶止酒》为基础,从"止酒"的不可止酒、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诠释了苏轼的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苏轼元丰元年的节庆作品为文本,深入感受苏轼在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生前的节庆感怀,以了解对于新法未因王安石罢相后停止施行,苏轼心中的感受。先由宋代党争元丰元年时苏轼所处政治处境着手,论述变法的发起是宋神宗所主导。再分由“归来谁主复谁宾”的寒食感怀、“月岂知我病”的中秋感怀与“明日黄花蝶也愁”的重阳感怀三部份论述。感受忠臣期望国君清明的寒食节情感。将月会通成国君的诗词之中,对于月的多种情感,正代表着对于国君的多种想望。对于重阳节桓景带领百姓对抗温疫与自己带领百姓对抗水患,起了千古共鸣,却也感受到深深危机,这些作品都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元丰元年苏轼的节庆感伤。  相似文献   

13.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刘川眉的《眉山苏洵》、刘小川的《眉山苏轼》、熊朝东的《眉山苏辙》是最近完成的研究三苏文化的重要成果。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他们研究的视角新颖,作品鲜活通透,采用立体用笔,展示了中国文化如何造就了三苏,三苏又如何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光彩,启迪我们今天该如何去认识与弘扬三苏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东坡生于眉山,平生对常州情有所钟,最后终老于常州。理解东坡的常州情缘,是深入体会东坡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考核了东坡在常州境内所作的六首词,对其写作时间和背景作了辨定,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5.
纵观苏轼和魏禧的策论文,魏禧的策论深受苏轼影响,魏禧继承与发展了苏轼的策论特色。苏轼身处宋朝危机四伏之际,魏禧则身陷国亡之期,他们的策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魏禧继承了苏轼策论"文以贯道,经世致用"之目的,据史立论,随机生发,翻新出奇,文笔纵横恣肆的风格特点。魏禧强调为文要"自成一家"、"识力超越",其爱国感情直露,更富战斗性,而且纵横捭阖,恣肆无忌,句法多奇拗曲折。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7.
在苏轼现存的诗作中,有不少是描述生产劳动、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农村乡风民俗的篇章。苏轼把对农民的热爱都倾注于自己的诗篇里,描述他们的辛勤劳作和丰收喜悦,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幸与痛苦,这些都体现了苏轼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苏轼的归隐思想在其诗作中亦多有反映。  相似文献   

18.
浅谈苏轼的创新人生——以东坡美食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而且还是一位独具高见的美食家。他在美食上的许多创见,都是在他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形成的;他发明的东坡美食,鲜明地体现了他的创新实践精神。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对烹饪技术、理论方面的创新,也是其精神层面的一种革新。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诗集中有一类写给子侄们的诗歌,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苏轼的教子思想:一方面重视家学传统,敦促子侄学艺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读书无用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