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春节期间,我常常听到这样的美好祝愿——万事如意,笑口常开!若要细究起来,其实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又岂能万事如意?人生之途常有高冈和低谷。翻越高冈时,人生总不免多了几分得意与快慰;涉足低谷时,人生又难免几多哀叹与消沉。就在这高高低低的沉浮得失之间,人生平添了许多喜怒哀愁。试问又有几人还能泰然处之?但换个角度想,人生真如所愿万事如意了,未必是件好事,能够趁着年轻多经历一些挫折,反而收获的是一种阅历和一种财富。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朋友,人生最纯真的是童年,童年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这短发与理想一起舞动,彩裙与梦想一起飞扬的季节里,你们多想留下自己的欢声笑语,多想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多想留下自己的人生精彩,多想留下自己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朋友,人生最纯真的是童年,童年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这短发与理想一起舞动,彩裙与梦想一起飞扬的季节里,你们多想留下自己的欢声笑语,多想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多想留下自己的人生精彩,多想留下自己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朋友,人生最纯真的是童年,童年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这短发与理想一起舞动,彩裙与梦想一起飞扬的季节里,你们多想留下自己的欢声笑语,多想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多想留下自己的人生精彩,多想留下自己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5.
感觉人生     
假如人还有一次人生,不会是一件好 事。首先,它将使此生的意义减半。此外, 多一次人生仍然不会让人们满足,接着 会追求第三次……人生的神圣就体现在 它的一次性当中,任何成功与失败都被 时光卷走,不可追回。正是由于有许许多 多遗憾,才使得人生珍贵。重复生命是对  相似文献   

6.
潘积强 《学周刊C版》2019,(5):142-143
当代高中生人生价值观多是积极向上的,但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做法的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存在价值观失范的现象。作为一个高中教师,应该透过现象很深刻地去思考与反思。寻找高中生人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新形势下加强高中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使学校的人生价值观教育能有效地进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饮料与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少年多喜欢汽水。它甜,它变化多,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的甜酸苦辣,他独独只尝到甜味。世界在他眼中,犹如味道各异的汽水,缤纷多彩。进入青春期,他工作了,他恋爱了。  相似文献   

8.
方方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通过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命运的多舛,展现了存在之荒谬,对水上灯人生经历的书写,以水与时间之间的隐喻性关系深刻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以及人生的漂泊无定与无所归依感。水上灯的挣扎与反抗的结局是走向彻底的绝望,令人深思。方方以水上灯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传达出对于现实人生的感悟与忧思,对于人类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韦庄的词在情感内涵上多写惆怅情结,在场景描写上多写分离。之所以呈现如此特点,与他复杂的人生经历以及相对矛盾的人生心态是分不开的。笔者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韦词的这两个突出特点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0.
王楠楠 《考试周刊》2011,(28):36-37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及“汉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多写世俗人生。池莉的最新作品《所以》展示了人的命运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并反映了时代及人生需求的矛盾.读来引人思索人生。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这部书具有浑然一体的双重品格:它不仅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同时又是一部师心重情的骈文佳构。《文心雕龙》的不朽魅力就在于它是一部生气灌注的理论之作,精义的发挥与生命的律动、唯美的形式较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这里从理论批评与自身创作的一体化视角来考察《文心雕龙》,认为此书理论的建构与实践性的感觉力之间既存在着交融互摄,也有若干分裂偏枯,具体表现在“言志”与“缘情”、“衔华”与“佩实”两个方面。《文心雕龙》情志一体、华实相胜的诗性批评话语范式对当代职业化的、零度风格的文学批评依然有较大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的小说观深受李贽文学观的影响。《红楼梦》的创作态度及创作原则与李贽的文学观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发展。曹雪芹的“亲睹亲闻”,“取其事体情理”、“新奇别致”等小说创作主张,以更新的文学理念,拓展了小说的审美思域,在小说理论史及小说美学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目前我国文论界占主导地位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理论,对这种理论,当前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比较大的论争,人们提出了各种很有见地的观点。这场论争既推动了学术界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又促进了当前学术界对文学理论当代发展的思考。因此,梳理这场论争中发现的问题,发扬学术界的真知灼见,对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是一位与疾病相伴一生的诗人 ,其病状、病期对他的整体文学有着重大影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眼疾”。白居易的视力障碍与他生来所具有的内省自照性格 ,加速形成一种契机 ,其结果使抒情与说明交织在一起 ,创作了多种表现眼疾的诗歌。把眼疾作为描写的素材 ,在从先秦到唐末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中 ,白居易可谓是独领风骚 ,他从题材到素材吟咏了许多的眼疾表现 ,成功地扩大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申涵光(1620-1677)是明末清初北方著名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河朔诗派是清朝初年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史学界对申涵光以及河朔诗派迄今还没有任何研究,文学史界虽然有一些研究,但是认为申涵光是一代被长期遮蔽的著名诗人。《聪山诗文集》、《永年申氏遗书》的出版,为学术界开展有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申涵光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以及永年申氏家族史等课题值得深入研究,申涵光与河朔诗派的基本史实更需要认真研究,比如关于该诗派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南园的研究等就属于这种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谈《史记》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是位杰出的史学家,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写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在其身上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悲剧与儒道两家的生命意识,相互融合,孕育了超越生命价值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爱国者,他的富有特色的楚辞体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源头,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无独有偶,在西方有一位对西方文学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家朗基努斯几乎和屈原生活与同一时期,他创作的文学理论作品《论崇高》,描述了伟大作品必备的五大特点。对照两者的作品和理论就会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朗基努斯对崇高的描述竟然与屈原作品不谋而合。屈原的作品正是朗基努斯笔下崇高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长篇小说《废都》在发表时曾激起巨澜,其中非难多,肯定性评论少。无论非难还是肯定性评论,大抵上都轻视对作品整体的细密考察,犯有断章取义、过度阐释的错误。因此,有对之进行重新解读的必要。《废都》中有相互区分又相互关联的四个故事(官司、事业、性、写作),它们都是关于堕落和破灭的故事。现代化(贱民资本主义化)这一现实变化只允许顺应,不允许逃脱,而顺应则招致堕落的后果。《废都》所描写的正是这种堕落和破灭,以及伴随而来的自我意识上的苦痛。《废都》的性描写虽然是作为克服痛苦的契机出现的,但这里也有堕落的层面,所以,性的故事最终也归结为堕落和破灭。《废都》的结构原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韵律节奏。本文试图立足于个人的分析、阐释,对既往的主要论点进行再检讨,对《废都》进行文学上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a great deal of work on mathematical word problems has focused on efforts to bring more of ‘real life’ into the problems themselves and students’ uptake of these problems. Following on from earlier studies of the word problem as a pedagogical and literary genr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we cannot unproblematically assume an ability to know and to represent or match ‘real life’ in word problems. The author uses the work of contemporary theorists Bakhtin, Lacan, Zizek and Baudrillard, including concepts like the chronotope, the Lacanian Real, Imaginary and Symbolic, simulacra, and impossible exchange, to argue that conditions of our postmodern world render transparent matchings of word problems with ‘real life’ un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20.
文学研究需要做大量严谨细腻的工作,也需要作科学合理的理论化阐述,而当下的文学教学及研究分明体现出一种过度阐释的特征:大量的学术文章使用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越来越多的学术性话语,已经使得文学让人看不懂,而文学研究更使人如坠云雾,怎么都不明白。文学研究呼唤"平常心",期待重视"常识",体现"常情",回归文学和人的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