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楚歌不都是以“兮”字为标志的屈骚式作品 ,结构短小、体近屈骚的作品也不为楚国独有。杂言歌诗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歌诗形式 ,句式长短错落 ,以“兮”字为主要标志的歌诗是杂言歌诗中的一类。春秋战国时期的杂言歌诗冲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形式 ,句式长短错落 ,自由活泼。至春秋中叶 ,西周雅乐已经是昨日黄花 ,代之而起的是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新声。燕赵之讴、郑卫之音、吴楚之风相对于西周“雅乐”而言都属于新声 ,句式长短错落、形式活泼自由的杂言歌诗 ,就是配合新声出现的新型歌诗形式  相似文献   

2.
义净诗二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义净在印度的第十三年创作《杂言》和《一三五七九言》诗,《杂言》的辞式结构和乐府、歌行形成呼应而又别具特点,《一三五七九言》成为“宝塔诗”之祖。  相似文献   

3.
"千金"原来专指男孩在今天,家有娇女称为"千金"。"千金小姐"特指未婚女子,女子结婚之后,身价立马缩水,不能再被称为"千金"了。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千金最早却是指男孩儿。据《南史.谢弘微传》记载,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谢腓,字敬冲,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庄的儿子。谢腓小时候非常聪明,谢庄很喜欢这个儿子。谢腓10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有一次谢庄带着他上山游玩,让谢腓写一篇命题作文。谢腓拿过笔  相似文献   

4.
徐珂的《清稗类钞》中有一篇文章,题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说的是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时,有一位女英雄冯婉贞英勇杀敌的故事,梗概如下:距圆明园十里处,有一谢庄,居民均为猎户。其中山东人冯三保精于技击,其女婉贞,  相似文献   

5.
楚歌不都是以“兮”字为标志的屈骚式作品,结构短小、体近屈骚的作品也不为楚国独有,杂言歌诗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歌诗形式,句式长短错落,以“兮”字为主要标志的歌诗是杂言歌诗中的一类。春秋战国时期的杂言歌诗冲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形式,句式长短错落,自由活泼。至春秋中叶,西周雅乐已经是昨日黄花,代之而起的是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新声。燕赵之讴、郑卫之音、吴楚之风相对于西周“雅乐”而言都属于新声,句式长短错落、形式活泼自由的杂言歌诗,就是配合新声出现的新型歌诗形式。  相似文献   

6.
《诗经》的诗体以四言为正格,而以杂言为变格。《诗》体的正变对《诗经》之后的文学体裁发生深远的影响。《诗》体的四言正格在汉魏被改造成三言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并发展演变为五言、七言和辞赋等诗体。四言在《诗经》时代的正格角色,在其后的时代里,让位给五、七言,而成为变格。《诗》体的杂言变格,成为后来五言、词和其他杂言诗体的直接源头。词、曲在宋、元时代成为诗体正宗,而四言则厕身于庙堂。  相似文献   

7.
顾燕青 《现代教学》2009,(11):50-5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教学中,那些生动有效的杂言碎语,可以激发课堂的活力,反之,如果那些杂言碎语呆板无效,那么教学的步骤往往会陷入一种机械化的状态。做语文教师多年,也听了不少的课,经过仔细琢磨,我发现精彩的“课堂碎语”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此文的体载此文选自《清稗类钞》,原题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为了简化题目和突出这位女英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三册的编辑者把它改为《冯婉贞》,这本是无可无不可的事。但是只要略读全文便可发现,本篇并非人物传记,也不是特写,而是一篇完整的战记。既是战记,就应该按战记标题。此文的原标题较好,能揭示文章的内容。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标法,如《谢庄抗英》之类。  相似文献   

9.
文言中与“说”近义的词很多,这里仅将使用频繁、且易造成混乱的几个词予以分析比较,以期得到一点较为明晰的认识。一,曰。相当于现代的“说”,还可表“叫做”.如:① ,“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②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曰能”即“说(他)能干”《教参》解作“为,是”,殊属不妥。“曰谢庄”即“叫”谢  相似文献   

10.
近人徐珂辑录的《清稗类钞》,一九一七年初版,—九一八年三版,商务印书馆印行。该书第六册战事(上)辑录了《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一文。该文歌颂了一八六○年北京西郊海甸谢庄人民,在十九岁女青年冯婉贞的率领下,自发地组织起来,抗击英国侵略军,保卫家乡的英雄事迹,表明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和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文》(修订本)第三册,选用该文(改题为《冯婉贞》)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完全应该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把未婚年轻女子称为“千金”,旧时更有“千金小姐”之称。但据史书,“千金”原本是称谓男子的。宋·李延寿《南史》中记载:南朝时宋人谢庄之子谢胜自幼聪慧异常,10岁即能赋文,时人谓之神童。宋孝武帝对谢胜大加赞赏,在巡游安徽当涂时,“敕庄胜从驾”;谢庄对其子谢胜十分钟爱,常抚谢胜背曰:“吾家有千金!”这是用“千金”称男子较早的例证。当然,以后也有父母对最喜爱的  相似文献   

12.
一壶蓝天 《华章》2011,(5):51-51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主要历经了从二言到四言,到骚体楚辞,到五言七言以及杂言,到前格律诗,以及最终形成的格律诗。  相似文献   

13.
浅谈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发展了《诗经》叙事成分;突破四言格式,以杂言为主,趋向五言;继承发展了《诗经》赋、比、兴手法.  相似文献   

14.
谢庄作品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庄兼长辞赋、诗歌、骈。其《月赋》以抒情写景细致名,五言、杂言诗亦有佳作。他有不少应诏之作,辞深奥多用典,与颜延之同为刘宋宫廷学的代表作家。他解音律,作品多协律,是永明学的重要先驱人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那一轮明月.是从《诗经·陈风·月出》篇升起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它圆在汉魏六朝的城郭之上.在刘宋谢庄的《月赋》、齐梁沈约的《八咏诗·登台望秋月》、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很多历史老师都要绘声绘色地讲述冯婉贞抗英的故事。老师们介绍说,生活在北京圆明园附近谢庄的年青姑娘冯婉贞,组织和带领乡亲们痛击英军.谱写了一曲反对外国侵略的英雄壮歌,其事迹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7.
要演好一台戏,剧本是一剧之本。要上好一堂课,教材是教学之本。由是观之,要提高学校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着眼于政治教材的改革。政治教材怎么改,涉及面颇广,这里仅就政治教材的通俗化问题发表一点浅见。 从历史上看,凡是内容健康、思想观点正确,又能辅之以通俗化的东西,就能行之久远。《史记》这部文史巨帙,现在大家都说好,可历史上有些人就不赞赏,责之为“间以俚语,时插杂言”。辛亥革命时期出了个邹容,十八岁写了部两万字的通俗政治读物《革命军》,全书的“俚语”、“杂言”无数,可是,它一问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上看,诗到词、曲的变化是:由典雅到通俗;由庄语到绮语到谐辞;由齐言到杂言;由写意到叙事。这种嬗变反映出古代文学由追求功利到追求审美;由尚雅到尚俗;由抒情写意到叙事写人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赠王粲     
古体诗也叫古风,与近体诗相对而言。这种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古体诗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内容较少受到形式的限制,呈现出诗歌语言自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文化区位使大别山区产生了众多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不拘一格的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刻意打破人们内心固有的追求平衡的秉性,带来更新鲜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体验。该区域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主要有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长短句杂言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