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章玉芳 《江苏教育》2024,(3):38-42+3
文本包括纸质文本和音频、视频、数字文本等多模态文本。互文性指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给阅读教学指明了逻辑线索。通过单元内的主题互文性、单元间的结构互文性以及课程内的文化互文性等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实现结构化教学。  相似文献   

3.
曹玲 《新课程研究》2009,(3):184-185
互文性是指某一文本与它的前文本之门的相互联系,此概念大量地应用于广告中。本文基于广告语篇及其互文性现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互文性在广告中的应用,即具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和媒介互文性。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是所有语篇的特征,招聘广告作为一种寄生语篇,也是互文性的产物。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分析了招聘广告中三种互文性的表现形式(细节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以及它们的功能,揭示了互文性理论对招聘广告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讨了翻译中的文本重构的过程。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而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互文性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即分析互文在语类、文章标题、文化典故、以及诗歌翻译中的体现,得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本符号与意义的追寻——对互文性理论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关于作品原创性的神话,深化了人们对于文本特性的认识,并启迪人们探索新的文本空间.互文性理论认为绝对独立的文本是不存在的,各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无数的前文本汇织成新的文本.本文主要从互义性理论的定义、价值、分类以及发展等方面对互文性理论进行了解读.目的是希望人们进一步了解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的诞生对诸多文化理论领域提出了挑战,“互文性”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正在为文化评论家们所关注和认可。“互文性”文本是不同文本间的组合。任何一个文本置于一个庞大的网络中,构成一个文本对另一个文本的引证参照体系,“互文性”呈现了一种非线性的、开放的、多向的、呈辐射状展开。“互文性”具有文本的“破坏美”、意蕴的“播撒美”、体系的“开放美”三个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俊生 《考试周刊》2012,(81):13-14
互文性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指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指涉.还包括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即言语所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关联。莫里森的名著《宠儿》在创作中成功地体现了文化和文本的互文性,使其成为一部扣人心弦之作。  相似文献   

9.
作品的记忆学识的游戏——互文性理论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理论是对传统文学研究和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一种超越,该理论强调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依赖。本文从互文性的源起出发,指出它是记忆文学作品的结果,在不同的记忆的交织中既有必然的重复又有新生的思想,文章从宏观互文和微观互文见证了这种记忆的文本,并探讨了它的发展、分类和生成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是一种新型的文本观。它不仅是文本的普遍存在方式,也是语言的普遍存在方式。它依赖于人的体验,具有其存在的心理现实性。Langacker认知语法以研究语言的心理现实性为目标,对语言现象做出了解释。认知语法中的语法单位层级性可以解释互文本与成分文本的层级关系;合价关系和情景语境可以解释成分文本生成复合文本的潜在机制以及文本之间的动态网络关系;焦点调整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不同阅读主体对文本形成的无限识解。从心理现实性的角度理解互文性可以使互文性理论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11.
从互文性角度看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12.
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利用互文性理论来探讨原作与译作之间的互文参照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其所具备的读者——阐释者——作者三重身份上所体现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篇的生成与其特定的民族文化体系的语用相关,涉及到自律语境与他律语境、感性语篇和理性语篇相协同等语用因素。在英汉文学文本翻译活动中,原文本与译文本两种语境、语篇转换的比照研究揭示了英汉语用互文转换规律,这对文本翻译的语用互文性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类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形式为:互文标记十互文本.互文类型有:共存关系和派生关系.互文揭示了:互文关系是语篇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本体上,互文关系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依存、彼此对释、意义共生的条件或环境;从话语理解上,互文关系是主体的对话关系,是交际双方的协商、讨论,从而达到交际的理解、接受;从认识论上,互文关系是人们以关系的方式把握知识、经验的认知方式的存在形式和传播媒介;从方法论上,互文关系作为人们认知经验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是对知识、经验的认识和传播的具体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视角、一种图式、一种模式、一种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举证梦窗词中对北宋诸名家特别是苏轼作品"今典"的隐括,这种独特的同时代文学的互文性关系,颠覆了读者欣赏的思维惯性,也因此成为理解梦窗词的特别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互文性视域下,翻译不仅是文字层面的互文性转换,而且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互文性融合。译者的翻译策略会受到其所处的两种互文性意识形态关系的影响,它们之间有抗衡,也有迎合。从互文性维度梳理了《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翻译特点,并分析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期为《道德经》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广告语言简清明了,实用性强,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互文性特征比较明显。所以,该文以互文件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一系列中英文广告中的互义现象,探讨互文性在广告中的应用及互义视角下广告翻译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作为一个分析工具,用来解释包括民间口承叙事在内的具体民俗事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民俗学互文性理论解析辽宁西部蒙古族巴拉根仓故事中"一幅寿联"、"骆驼山风水传说"等故事素的内部关系与外部联系,深度论证了在民族文学比较中"文学平行本质"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HE Ying-ting 《海外英语》2012,(12):207-208
Ralph Ellison’ s Invisible Man describes an unknown name Black man’ s growth.It also penetrates African American’ s history of struggling for survival.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llusions of the historical figures and contexts;it explai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s novel and other texts;it helps to clarify the author’ s attitude after comparing Blacks’ survival strategies.The paper argues that intertextualiy,as an important critical method,liberates readers.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既要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又要再现原作的语言艺术。互文性作为一种动态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对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英美文学翻译的策略,并用实例验证策略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