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那么,究竟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行为要求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行为要求主要包括热爱祖国、遵守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和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有着特殊意义。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如何对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衡量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统筹大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构建小学启蒙公民意识教育的认知、中学深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分类和大学提升公民意识教育的成果这一循序渐进、系统化、可持续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基本法律常识、积极主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4.
略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和外语教师的"全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研究现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应包括世界公民意识的培养.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公民"的特殊使命,理应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培养,努力掌握全球化知识,提升全球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但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当代教育的某些缺失,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对大学生实施必要的公民教育,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还可以由他们带动整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增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案例的探讨,提高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三是发挥教职员工榜样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公民教育无疑成为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主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部牵头引进的一项以培养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为目标的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但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当代教育的某些缺失,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对大学生实施必要的公民教育,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还可以由他们带动整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增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案例的探讨,提高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三是发挥教职员工榜样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公民教育,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关于人的教育。在当代,公民教育主要侧重于对公民加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培养。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地理学科作为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地理科学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能  相似文献   

9.
公民是现代国家构成的基础,现代国家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核心追求。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做好公民意识教育。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率先在全市提出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并系统地打造了学校公民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所谓公民素养,也就是个体自动表现出来的公民所应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构建公民教育素质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和造就合格公民是教育的主要目标选择。构建科学的公民教育素质体系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生存和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如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文化知识教育;非智力品质的培养,特别是个性化理想的培养和引导;良好思雏品质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1.
郑杭生 《中国德育》2008,(11):92-92
公民意识主要指公民对于自己的国家主人地位、应享权利和应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公民教育则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各种教育渠道培养社会成员具有上述公民意识的过程,实际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主人意识,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应以培养国家主人意识和民族精神为基本任务和宗旨:  相似文献   

12.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0,(12):73-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合格公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明确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明了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个国家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有义务的人必然拥有权利;如果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也无法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得到较大提高,现实中维权事例层出不穷,有的事件甚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现行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缺少公民意识教育,公民很少知道自己的权利界限以及如何正确合理地维权。中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合格公民,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培养负责任的、合格的好公民是现代国家公民教育的旨归。公民服务作为一项既能体现公民身份又能养成公民行为的方式,在美国被视为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而得到推崇。在美国,公民服务具有培养公民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凝聚国民的精神力量,形成包容的、多元的公民文化,以及塑造世界公民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阮方顺 《华章》2007,(12):134-134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获得了自觉的自我意识,以社会主义国家主人公的身份主动参与社会事务,享受权利并乐于承担义务的意识.公民教育是为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行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好公民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实践性、塑造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加强公民文化教育,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再次要增进和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来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中,从国家认同与理想信念的公民价值中、从责任担当与科学精神的公民道德中、从法治意识与人文底蕴的公民意识中、从实践参与与自主管理的公民行为中,加强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合格小公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实际,重点介绍了培养合格小公民的策略,对于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认识、社会权利和义务的了解、社会责任的认可,以及对实现自身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所采取的手段的理解。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造就社会合格公民,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通过“两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使大学生成为合格…  相似文献   

18.
王丹  董阳 《今日教育》2012,(10):60-61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基于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提出公民素养教育的理念,并且以这一理念为核心系统地打造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要求每个公民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如何培养小学生兼具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成为合格社会公民,这成为了学校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一、研究背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公民构成、以公民为基础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在全社会造就大量的具备公民意识、道德,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合格公民。公民教育则是造就合格公民的基本方式。相应地,加强、改进公民教育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一、造就公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