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谢·马卡连柯是苏联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马卡连柯主要从事少青违法者的教育工作,但是他的经验却有普遍意义。马卡连柯说:我的实际结论不仅适用于不好教育的流浪儿童,而且适用于所有的儿童集体,因而也就适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一切工作者。(《论共产主义教育》231页) 教育人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对人的看法和对人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昆 《中国德育》2009,(9):38-41
安东·谢妙诺维奇·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1905年从小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就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1905年至1920年马卡连柯任教于小学,教授历史,后升任小学校长开始其教育管理工作。1920年,受乌克兰教育局局长的委托,马卡连柯创办并主持了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从事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在此期间,马卡连柯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的原则和方法,将三千多名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教育成为苏联合格的公民,其中不乏优秀的工程师、教师、将军和医生,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思想是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从高尔基工学团到捷尔任斯基公社,马卡连柯始终贯彻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无产阶级教育原则,并且获得很大的成功,把一批又一批的流浪儿童转变成懂得生产、懂得生产管理、懂得生产过程、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依存,培养出大批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积极参加者。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概括起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劳动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4.
王稼伟 《江苏教育》2012,(Z1):44-46
作品简介:《教育诗》(又译为《教育诗篇》)是一部不朽的教育经典,是前苏联最宝贵的教育学遗产之一。此书就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和流浪儿童实际接触的亲身体验,分析研究各类犯罪儿童不同的心理情绪和生命历程写下的。这部如诗一般的教育著作在描写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语言明快幽默,饱含了马卡连柯的教育理想,体现出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全书是一部优美的教育工作记录,由回忆录、随笔、特写、日记、政论、中篇小说等多种不同的文字体裁组成,第一部分描  相似文献   

5.
奥普利希柯无论如何不肯离开流浪儿童临时收容所到工学团去,马卡连柯不得不亲自去接他。当马卡连柯走进房间的时候,奥普利希柯正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并用蔑视的目光迎接着马卡连柯:“滚你的,我哪儿也不去!”关于奥普利希柯的勇敢的性格,马卡连柯已经听别人说过,所以就用非常恰当  相似文献   

6.
《教育诗》是一部不朽的教育经典名著,它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于1925年至1935年间撰写的教育实录,全书以作者创办建设儿童教养院的教育生活为题材,描述了教育改造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过程,真实地再现了作者艰苦探索、苦乐参半的教育历程.此作行文朴实隽永,于平凡处见真知、于细微处现真情,处处闪烁着作者卓越睿智的教育思想,亦流露出其真挚执著的教育情感和教育追求,读来既发人深省,又感人至深.许多读者曾就此作发表感言.笔者不才,愿从"专"字一词略解马卡连柯及《教育诗》. "教之道,贵以专".笔者认为:马卡连柯所创造的教育奇迹的背后凝聚着的,是一个"专"字.  相似文献   

7.
只要是儿童需要的,在任何情形之下,都应该给予儿童,不管他们有无功绩;如果对儿童有害或是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就不应该作为奖品给予儿童。——马卡连柯责任编辑/张纯颖我深信如果一个人没有被教育好,这完全是教育者的过错。——马卡连柯漫画教育格言·马卡连柯系列@李波  相似文献   

8.
我们坚决不主张在劳动方面采用某种奖励或处罚的方法。劳动任务和劳动任务的完成,本身应该给予儿童满足,使儿童感觉到快乐。承认儿童的工作做得好,就是对儿童劳动的一种很好的奖励。 ——马卡连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马卡连柯漫画教育格言·马卡连柯系列@李波  相似文献   

9.
《教育诗》是苏联早期卓越的教育理论家、教育革新家、文学家A·C·马卡连柯(1888-1939)1925年至1935年之间写成的一部最负盛名的教育小说。它以他自己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的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为题材,真实地描述了作者倾其全部精力和心血,成功地改造和教育了一大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全过程。《教育诗》全书分三部:第一部描写工学团创办初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斗争;第二部叙述工学团集体的形成过程;第三部描述工学团的发展、壮大及所取得的成就。马卡连柯采用文艺形式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说明只有遵循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  相似文献   

10.
如所周知,马克思主张儿童从九岁起就要参加生产劳动,主张把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卡连柯以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积极地贯彻了马克思的这一教育主张。早在二十年代,马卡连柯在高尔基工学团中,就把教学、学习和农业生产以及作坊式的工业生产结合在一起了。后来在捷尔任斯基公社中,又把教学、学习和现代化的工业生  相似文献   

11.
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智力发展水平,进而探讨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流浪儿童的再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和“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0名流浪儿童和71名普通在校生共131人进行了测评,同时运用访谈法对流浪儿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在校生。结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三个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是救助工作的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加强道德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2.
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17岁开始当小学教师,曾任小学校长。从1920年创办了高尔基工学团,全力从事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1927年又组织并领导同一性质的“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他认为,苏维埃的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培养新人,为此,  相似文献   

13.
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卡连柯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强调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他还认为学校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辅助。在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国学校及家长应该重视青少年及儿童的劳动教育,并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协同教育是实现流浪儿童保护——矫治——回归救助目标的重要手段。流浪儿童的形成恰恰是家庭、学校与社区三大教育子系统相继剥离的过程,需要从模式、内容、力量、手段等方面入手对流浪儿童协同教育系统进行重构,并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机制的建立为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心理上有满足感、愉快感,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情感得到了尊重,那么其潜力会得到充分的释放,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学员谢苗逃离工学团,经过一段时间流浪后,又回来了。马卡连柯仍信任他,并叫他到离工学团较远的财物处,领取500卢布。当时谢苗“瞪着眼睛”,不知所措。因为老师对他的信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迅速、如数地取回了卢布。过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巧问题在A·C·马卡连柯的科学遗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确信,青年一代的教学和教育效果首先取决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的职业修养。 A·C·马卡连柯确认,教育技巧可能并应当成为每个教育者的财富:“应当只谈技巧,……也就是应当谈教育过程中的实际知识。……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到了这样一个信念:以能力和熟练的业务水平为基础的技巧,才能够解决问题。”(见《马卡连柯全集》,第五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229页——译者注)学校教育和教学能否获得成绩取决于是否有真正的职业技艺,包括热忱,对儿童的热爱以及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7.
马卡连柯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建立起了"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这样生气勃勃的集体.在集体的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前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马卡连柯的前景教育是他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这一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根据我国国情和青少年的时代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本文试图对马卡连柯的前景教育及其特点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的发展在历史上就跟心理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教育理论家们不仅从这些或那些心理学学派中吸取养料,而且经常对它们进行批判分析,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榜样有:夸美纽斯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者,卢梭在他的教育著作中第一次表述了儿童心理学的思想,乌申斯基以他的进步思想和试验观察丰富了儿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贯穿在克鲁普斯卡娅、布隆斯基、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  相似文献   

19.
马卡连柯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他的集体教育及劳动教育等理论对苏联以及整个教育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劳动教育应当与集体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学校劳动教育的效率。文章对马卡连柯劳动教育理论的分析,结合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改进劳动教育,以促进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学生卡尔马诺夫在《生活的道路》一书中记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马卡连柯在高尔基儿童教养院工作时,卡尔巴诺夫是马卡连柯的学生。一天,有一个学员从库房里偷走了一只烧鸡。马卡连柯得知这件事后,立刻把那个学员叫了来,责问他为什么要偷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