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隔离式  图1、图2是利用导管口与液体互不接触,即使液面上方压强减小,也不会倒吸,缺点是吸收不够充分;图3是利用气体逸出后再溶于水,而气体难溶于导管出口处的下层液体,既保证了气体的吸收,又不影响导气管内压强,该装置若用于洗气时,应将烧杯改为洗气瓶.  相似文献   

2.
在设计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科学、安全、成功,需注意以下几点:a.防倒吸。①在吸收易溶于某液体的气体(如用水吸收NH3,HX)或蒸气(如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蒸气)时,为防止因气体大量溶于液体,而造成装置内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使实验失败,常需设置防倒吸装置,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图1所示的装置。②在用酒精灯加热制气时,若有导管插入液体中净化或收集气体,在熄灭酒精灯前,一定要先把导气管从液体中取出,以防熄灭酒精灯后,装置内温度下降,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也可在前面加防倒吸装置(图1e或图1f)。b.…  相似文献   

3.
一.“喷泉”实验的原理喷泉实验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如图1,圆底烧瓶中充满了易溶于液体b的气体a,根据物理学连通器的原理和帕斯卡定律可知:滴管挤出液体b之前,烧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当向烧瓶内挤出滴管中的液体b后,因液体b吸收了气体a,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内外压强差较大,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液体b从烧杯中倒吸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4.
1喷泉实验的说明a.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强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如HC1、HBr、HI、NH3、NO2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可用水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CO2、H2S等气体易被NaOH等强碱溶液吸收,故可用NaOH溶液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b.操作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要干燥,且烧瓶内气体要充满。②胶头滴管要预先吸入水或某种溶液。③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注意打开玻璃管的止水夹c.实验失…  相似文献   

5.
1个广口瓶、1个双孔塞及2根直角导管就可组成如图1所示的洗气瓶装置。当混有杂质的气体从a口进入并通过了瓶内能吸收其杂质的相应液体后,当其再从b口排出时,就能净化该气体。设想,若图1容器中装满水,从b口进入气体,即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排水法)。再设想,若图1容器中预装部分水(设A%体积水),从b口通入某气体(难溶于水)至刚好排尽水,用胶头密封a,b口,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实验中,随处可见导管的“身影”。有导管的介入,使得一些习题难易程度发生了改变,使实验装置变幻多姿。解决这类问题时,注意归纳,可以形成解题技巧,形成知识网络,使解题实现“短、平、快”。下面就列举中学常见实验装置中导管“长”与“短”的内容供参考。a.量气与洗气装置。量气与洗气是中学实验中应用率比较高的定量和除杂操作,量气瓶的导管装配应“短进长出”,保证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时能顺利压出瓶内液体;洗气瓶应“长进短出”,保证气体进入洗液被充分洗涤,从而除去杂质。装置如图1所示。b.气体收集装置。中学阶段气体制备是学…  相似文献   

7.
一、在实验中的运用1.喷泉实验原理:利用某种气体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把液体压入烧瓶,在尖嘴处形成喷泉。例: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f,a中形成喷泉,b液体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符合要求的是  相似文献   

8.
我采取下列措施 ,对钠与水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1 在橡胶塞上打一个小孔 ,插一根尖嘴导管和一根大头针。用其塞紧装满液体的塑料瓶 ,倒置时 ,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瓶中的液体不会流出。当橡胶塞上大头针扎有金属钠时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将瓶中液体压出。此法基本不存在生成的气体体积、压强与塑料瓶的容积、复原压强的估算矛盾 ,不需挤瘪塑料瓶 ,瓶子中液体的量可准确控制。将压出的液体直接注入量筒中 ,还可定量计算出氢气体积、金属钠的质量。图 12 瓶内尖嘴细导管伸出橡胶塞约 1cm。胶塞上固定的大头针伸出约 0 5cm ,使扎起的金属…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实验中,随处可见导管的“身影”,有导管的介入,使得一些习题难易程度发生了改变,使实验装置变幻多姿.解决这类问题时,注意归纳,可以积累解题技巧,形成知识网络,使解题实现“短、平、快”.下面就列举中学常见实验装置中导管“长”与“短”的内容供同学们参考.1量.气量气与洗与洗气是气装中学置实.验中应用率比较高的定量和除杂操作,量气瓶的导管装配应“短进长出”,保证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时能顺利压出瓶内液体;洗气瓶应“长进短出”,保证气体进入洗液被充分洗涤,从而除去杂质.装置分别如右图所示.2.气体收集装置.中学阶段气体制备是…  相似文献   

10.
一、常用简易装置1.过滤器(图略)2.洗气瓶(图略)3.集气瓶如图(1).气体从a进入,从b流出,则为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向上排气);反之,则为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向下排气)。4.量气装置如图(2)。5.缓冲瓶如图(3),此装置用于所制备的某种气体需做溶解实验(被某液体吸收)。在气体发生装置和吸收装置之间,接上此装置用以避免液体倒流入气体发生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