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7,(6):85-90
丧能否歌的问题,从先秦开始争论直到晋代才算有了结果。主张者认为丧歌的音调哀切与葬仪符合,反对者却认为丧歌大声与周礼相违。结果是双方和解,所谓"衔枚"与"挽歌"并行;丧为何歌的根源则可追溯到远古的"护尸"习俗,只有发声、扣弓才能达到驱禽的目的,后来演变为唱丧歌发声还能通知邻居亲戚等家有丧事,也能帮助丧家守灵、消寞等;而且,在丧歌漫长的传播过程中,由于时代、民族,政策、社会心理、审美趣味等的因素也导致其在功能、时间、内容、修辞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杨俊涛 《天中学刊》2011,26(2):94-95
《〈搜神记〉全译》一书于文多常用之字,词义虽不晦涩难懂,但往往因其意多歧而致误,或因其意既异于古且不同于今而易淆。我们参照同时代其他著作的语言用例,验之以字典辞书,并结合本书词语运用的具体环境。对一些释义有误或未确的词语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汉江在十堰境内河谷狭长,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急,河滩密布,对渔业和航运产生了严重影响,随之伴生了诸多与水有关且别具特色的渔、纤、滩、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论疏《虞殡》乃是下葬之后的“虞祭”之礼中丧祝所唱祝辞,而非送葬歌曲的基础上,本文补证:挽歌应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绋讴”——引柩之人为防用力不齐而发的促急、相和之声.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异俗     
你听说过为活人办丧事吗?在土家族就盛行着这种为活人跳丧的习俗。  相似文献   

6.
《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学派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名实论、尚贤论、去私论三个方面分析《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从治学方法、思维方式、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尸子》一书的学派属性,可知《尸子》应属于战国时期楚国黄老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边画边写     
  相似文献   

8.
在鄂西流传的"打丧鼓"习俗历史悠久,具有多重民俗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出土家族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意识和直面死亡、积极乐天的民族精神。丧鼓词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回忆民族起源、缅怀祖先功绩,有的历叙父母养育之辛劳,有的表现爱情,有的缅怀亡者。丧鼓词的语言艺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呈现出生动形象、通俗洗练、诙谐幽默的风格,具有多重美学特征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通过对“尸”“示”意义及读音的考察说明“尸”“示”本为同源字,兼论“视”“氏”字,旁及古代祭祀制度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是由《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题目改变过来的。,它本是《风月宝鉴》故事高潮 ,原来在《赏中秋》回之后位置上 ,是《风月宝鉴》大宝玉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故事。它的本义乃是描写贾敬和儿媳妇秦氏爬灰被宝玉发觉而秦氏羞愤难当独上天香楼自缢身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造就了"歌丧哭嫁"的特色习俗音乐。本文从打喜花鼓、哭嫁歌、撒尔嗬、上梁歌等音乐向我们揭示了土家族习俗音乐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中所载大批畸形之“尸”,并非一般“尸体”,当为复活后生气勃发的“尸神”,尸神复活的基本条件是巫术,巫为人神中介,通过施展神秘巫术,使尸神变形复活,正是基于原始巫术,形成尸神复活内在机制;祖灵观念的传承,生死意识的变革,尸祭制度的推动与阴阳哲学的潜化。  相似文献   

13.
真实的高贵     
<正>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以最幸福的人的生活为例——它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麻线。丧亲之痛和幸福祝愿彼此相接,使我们一会儿伤心,一会儿高兴,甚至死亡本身也会使生命更加可亲。在人生的清醒时刻,在哀痛和伤心的阴影之下,人们离真实的自我最接近。在人生或者职业的各种事务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自制力、耐心和判断力。我始终相信,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生活得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中,生与死可谓是人生之大事,不论哪个民族,对于生命来到与离去这个世界都非常重视。文章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终结时刻,在哈尼族中会有怎样的仪式,而在这些仪式中,舞蹈起到什么作用,舞蹈时人们的意识将会对神灵有着怎样的联系与祈愿。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和道家提出的“吾丧我”,不仅是哲学思想命题,同时也可以看作心理学思想命题,它们指点的“省”和“丧”作为两种心理活动路径,对于中国古代人们的艺术心理,对于诗、画以至小说、戏曲创作与评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内省包括养心、养气和自讼,都要求“忠”和“恕”,就是严格地省察自己进而推己及人。道家则主张“丧”或“忘”,远离世俗物欲,提升到超功利境界。为了帮助主体达到所追求的心境,他们还相应地提出一系列心理技巧。原属哲学和伦理学的思想,被引进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时,经过转换和改造,至今仍有很强的适用性,吸引研究者多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在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方面,缺乏针对南京沦陷后留下的慈善机构的专门研究文章。虽有关于慈善机构从事尸体掩埋的记录,但这直接关系到南京大屠杀的人数,所以重点放在考证当时的埋尸人数,而不是研究当时的慈善机构。事实是一部分慈善机构没有离宁,在南京沦陷后及大屠杀期间,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作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让人敬仰不已。  相似文献   

17.
哀伤是丧失发生后个体所必经的过程。哀伤辅导协助生者完成与逝者之间的未竟之事并向逝者告别。运用哀伤辅导的相关理论与咨询技巧,对一丧亲大学男生进行了个案辅导,帮助案主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并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未来的生活。哀伤辅导方法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以及案主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虫刂)车"考     
吐鲁番出土墓表中习见“车”一词,其义颇难索解。经考证:“车”实即“虬车”,义同“龙輀”,指车辕雕饰有虬龙图案的运载灵柩的丧车。其车辕饰以“虬龙”形,殆愿死者能乘龙升天,化为仙人,常居极乐。  相似文献   

19.
[剧情简介] 高一女生元元失去母亲后慢慢变得自闭,内心变得敏感,总认为别人的眼神都出于嘲讽与同情.同学和老师一起对她给予关心、帮助和劝说,元元虽然表面无动于衷却默默记在心里.某一天,元元做了一场梦,梦里的她能听见别人的心声,于是,她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尸语故事》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共妻"这一独特的婚姻形态在不同流传地域的不同版本中都有所反映。所以除了生存环境的这一普遍认知原因外,还可以从"性别失衡"论、对生理的错误认识、对血缘和伦理的不同态度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