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人认为,电视广告主要是“看”,“听”无关紧要。其实不然。电视广告必须配以形象生动的解说才能取得较满意的广告效果。国外有人提出,好的广告语言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吸引注意、刺激兴趣、引起欲望、促成购买、买后满足。广告语言力求真实、简洁、生动,具有针对性。简洁。电视广告成本较高,在短短的几十秒之内  相似文献   

2.
广告播音是播音创作形式中的一种,它需要有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和表达技巧。笔者在基层广播电视台从事广告工作多年,在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广告播音有其独特的技巧要求,它脱胎于传统的播音创作形式,要求播音员客观准确地把握并运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手法来表达强烈的主观感受,以完美地达到广告诉求的目的。 现在的媒体广告已经不提倡使用大段的解说来介绍商品的性能、功用等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五秒到三十秒钟的创意形象广告。然而在短短的几秒、几  相似文献   

3.
有些新闻摄影作品,使人看后心情激动,难以忘怀。而有些摄影作品,则让人看后觉得平淡无味,难留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我看主要是典型瞬间形象的选取问题。每一幅真实生动、情景交融的新闻摄影佳作。无不是准确地抓取了典型形象的精彩瞬间。多年的新闻摄影实践使我感觉到,在新闻采访拍摄现场,有时是非常感人的场面,但由于在采访前,没有一个对采访人物或事件全面的了解、分析、判断的深刻认识,而只是在现场盲目地去抓拍,就很难抓拍到精彩的瞬间形象。如果在采访前,对被拍摄对象在头脑里有一个整体的考虑,并对人物或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熟悉  相似文献   

4.
特写的特点     
一般新闻作品的写作多侧重于记叙,通过叙述向读者报告新闻事件。特写则侧重于再现,往往是用极省俭的笔墨集中而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事件中某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感觉。具体说来,新闻特写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当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读者搜寻的目光停留在一个版面上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钟."看报看题,5秒效应",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文字报道可以通过上百、上千甚至上万字的无声语言向读者详尽阐述事件的原委,电视新闻可以通过连续的有声画面向观众讲述报道内容的方方面面,而图片新闻只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几十分之一秒的瞬间镜头在通常只有几十个字的说明文的辅助下来展现所要报道的主题。摄影记者要想让自己的“瞬间工夫”在读者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只能靠平日里“厚积”、关键时“勃发”来实现。培养“形象”新闻敏感摄影记者除了应与文字记者一样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外,还应对“形象”新闻有较强的预见能力和驾驭能力。重大的突发新闻爱好者2003/8性、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摄…  相似文献   

7.
"电视一开机,广告就推送."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电视, 开机广告短则15秒,长则1分钟, 已然成为视频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作为消费者,不仅花钱买电视,还得花时间看开机广告,颇为郁闷.  相似文献   

8.
广播,是以诉诸人的听觉来达到自己传播目的的媒介。其传播效果如何,最终要看广播对听众的审美要求满足到什么程度。研究听众对广播的审美要求,也就是探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能使听众在“线性传播”的单位时间最容易听明白。因为,听明白了才可能接受,接受了才可能审美。窃以为,听众对广播的审美要求大致是:具体、形象,通俗、浅显,清晰、连贯,声情并茂。 审美要求之一——具体、形象 听觉接受的对象是声音,听众听广播是被动接受信息,播出内容和播音速度的快慢,是由电台来控制的。从几十秒的短新闻到几分钟的长通讯,如此没有停歇,容不得听众细细思索、品味。这样,首先要求的是具体、形象的东西,听众才能一听就清楚、明白。而抽象、笼统的东西则进不了大脑的储存器,自然谈不上审美了。 听广播是通过声音来认识外界事物的,广播中具体的信息符号留下来的印象才容易让人记住,并在瞬间理解。以构成直接的情感呼应关系,迅疾拨动感应的心弦。比如,当听到消防车的警铃,便马上知道是失火  相似文献   

9.
奥恪威说:"不要贩卖商品,要售卖梦想."从2007年年底开始,德芙播出30秒的电视广告,第17秒出现与产品直接相关的信息:德芙巧克力的形象展示及其"此刻尽丝滑"的广告语.这条广告一半多的时间是铺陈与巧克力本身无关的信息,冗余信息似乎太多,但如果没有所谓无关的信息,这则广告就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0.
体育摄影是表现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动”的艺术。在项目繁多的体育运动中,有许多项目的比赛是在快速激烈、你争我夺、扣人心弦、富有节奏的气氛中进行的。摄影者要想在几百分之一秒或上千分之一秒的瞬间把运动员精彩的技术技巧、生动的形象、优美的姿势等绝妙镜头拍下来,除了要有一定的摄影技术和艺术修养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拍摄位置和选择的角度是否得当。图一这张照片,是我国体操选手吴佳妮在高低杠比赛中做腹弹低杠摆起分腿腾越高杠的瞬间。根据佳妮的这一技术动作特点,在现场我选择了完全正面的  相似文献   

11.
白描与细描     
阅读文学作品,常被其中的人物、景致所吸引,不觉产生一种“闻其声如见其人,看其景如入其境”之感。这种感觉的产生,首先依赖于作者对作品中人物、景物的形象描绘,这样的描绘就叫描写. 没有描写,也就没有文学。因为文学的最根本的特征是运用形象来表达作者、作品的主导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而形象则靠描写来完成。因此我们说,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必需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它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等作具体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下边我们将分几次就描写的手法、对  相似文献   

12.
我们报纸的形象并不乐观从数量上看,我们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的发展速度虽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但从我们自身的历史出发看问题,我们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但如果不只看数量,而到读者中去考察一下,我们的报纸的形象则很不令人乐观。报纸的发行数字最大量的是公费订报,如果取消公费订报制度,这一数字将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看报先看题”,一般是指看标题所揭示的内容,而标题的形象——字体造型艺术,则首先对读者的视觉是否产生美感起作用。现在报纸印刷用的标题字,常见的约十种左右,其中,除了原有的宋体、楷体、黑体和其它字体外,几乎一半都属“牟体”(长形或扁形的)。这种为各地报刊乐意采用的“牟体”标题字,就是甘肃日报美术编辑牟紫东同志创写  相似文献   

14.
在近二十年中,电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势,无可辩驳地成为大众生活中的首选媒体。随着卫星电视的出现,人们惊喜地发现,可供自己选择的电视频道从原来的几个变为60多个。据权威部门统计,1992年,观众在选择频道时,对一个节目的忍耐力是12秒,而1997年便缩短为7秒,现在则为2秒。如此变化,让电视  相似文献   

15.
8月14日中午1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周克华的家里,周母说有很长时间没见过儿子,也记不清他最近一次回来看自己是什么时候了当被问到儿子回来有没有给她带过东西或钱时,周母摇头:"没,没有给过钱。"得知周克华的死讯时她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华商报》8月15日)  相似文献   

16.
新创     
《青年记者》2010,(16):2-2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最近在北京开拍。该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人物篇》,将以“中国人”概念打造中国形象,将于国庆前通过BBC、CNN等媒体面向全球播出;另一部分是15分钟专题片《角度篇》,将用于外事活动展示,力图从多角度和广阔视野展示当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读报常常能读出些令人惊诧的东西。比如前几年南方某著名晚报一条报道上海市保险箱质量差的消息就把我"镇"住了。报道内容无需赘述,仅看编辑精心制作的标题就一目了然:(引)保险箱钢皮内竞填水泥和黄沙,(主)撬——三十秒——开。(副)上海抽查:十有九不合格。这条标题鲜明、生动,从表现技巧上来看应该说是一条好标题。但从社会效果看,恐怕会有很大负作用,因为客观上它等于是给盗贼"通风报信"。盗贼看了可能会说,天哪,三十秒,上海的保险箱这么好撬哇!  相似文献   

18.
自从各种各样的电台开播,自从这些电台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直播节目,自从这些节目里流行形形色色的主持人,流行病就像夏日里拂之不去的蚊子,大批量地袭击了这些或粗或细,或南或低的声音并让听众跟着一起倒霉。「请你接诗句吧,接对了有奖」,特有学问的声音就那么自然流畅,那么义无返顾地念到:「忍如一夜春风来,」电话里的听众根惶惑:「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吧,」沉默几秒,「哟,对不起,我看错字了」,他还敢说是看错字了!真让听节目的人「忍」无可「忍」,此第一症:白字连篇。  相似文献   

19.
一、运用成语修辞从广义上讲,在新闻中使用成语就是一种修辞。现试举几种类型:1、用比喻式成语修辞。如“呆若木鸡”、“归心似箭”、“情同手足”等成语中带有“若”、“似”、“同”之类的比喻词,读者一看或听众一听,就知道是个比喻。这样的成语在新闻里不但生动形象,而且简明精炼。2、用借代式成语修辞。因为借代式成语可使语言富于变化,精炼形象,又能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引起读者或听众的联想,加深印象。如“大兴土木”的“土木”代建筑工程;“方寸已乱”把“方寸”代人的思维等,这类成语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与之相关的人或  相似文献   

20.
时下,在一些报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既不是介绍某件产品或商品,也不是介绍某个公司或生产商的形象,而是介绍一些党政职能部门的`政绩'.其登载的内容除了一些经验、成绩之外,有时也少不了这些部门领导人(通常是一把手或主要领导)署名的`大作',有的还附有领导的大幅照片,通常刊发在杂志的封面、专页或报纸的专版.据知情人士透露,像这样的`广告'费用少则数千元,多则几万、十几万元.有人把这种`我花钱你让我‘唱赞歌’或你出钱我为你提供‘高歌场地’'的不良风气,形象地称之为`报刊KTV'现象.据笔者观察,这一现象在一些机关职能部门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